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 王 睿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镇第一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语言是人类表达情感和与他人交流的载体。儿童期是掌握语言学最重要也是最快速的时间段。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培养想象力,提高创新力;通过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等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音乐教学;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表达情感和与他人交流的载体。儿童期是掌握语言学最重要也是最快速的时间段。在音乐教学设计中,应将各种幼儿语言以及有所涉及的符号语言有效的结合起来,继而让孩子们在外界环境的促进和刺激的情况下,能够正确的运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方式与他人互动,在形象生动的实践中将脑、口、手都能开动起来,成为积极主动求知语言的探索者。为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善”于发现,“勤”于思考 
  大千世界之奇妙,生活之丰富,让幼儿们体验到了无尽的快乐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鼓励幼儿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和美妙的歌声,去表现大自然之魅力提供了前提。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和认知都要与周围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并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来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从而让幼儿的语言能够得到发展。歌曲来源于生活,也表现了生活,如果能够将音乐和语言巧妙的结合起来,会让幼儿感受到语言的无穷的魅力。 
  观察生活,“善”于发现。教学之前,老师们要能起到领头作用,先带领孩子们观察,为他们创造条件。正确的带领孩子们观察、思考,发现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事物和景物,从而能够诱导他们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所发现的一切。比如:学习小班歌曲《秋天》时,先让幼儿去发现探索秋天的景象,树叶在秋天时会有怎样的变化,让他们能够对秋天天有个基本的认知,为下面的学习奠定更为丰富的表象。继而让他们互相交流,最后再让他们赏析歌曲。以此,不仅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能够诱发孩子们对唱歌的那种欲望和兴趣,同时更加的丰富了他们对秋天描述的一些语言知识,扩散了他们的想象力和空间力。 
  耳听八方,“勤”于思考。培养幼儿刻意的倾听是发展幼儿音乐表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首要条件。想让他们感知音乐,就必须要学会倾听;要想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要学会倾听。听得准,听得懂,继而才能效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让幼儿们先听一些动物的叫声,比如机械的声音,大自然一些动物的声音(鸟叫、青蛙叫、河流声……等),让孩子们先听再模仿、思考、然后再说一说,交流下他们对这些声音的一些想法和感觉。 
  二、培养想象力,提高创新力 
  发散性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或辐射思维,它是指能够不拘泥于固定模式,能够打破原本的思维定式,打破墨守成规,继而有所发现,有所突破。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想象力也是提高幼儿创新力的重要前提,它需要幼儿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突破原先的框架,充分扩展自己的想象力,从一个点想周围发散,由单一的思维变为多向性思维,从而来发现更多新颖的事物。发散思维一般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等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应该认真的倾听并且记住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仔细的观察老师的表情动作,然后借助想象对音乐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再改造,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散幼儿的想象力,也能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观察力,也有利于打破孩子的那种思维的固定模式,让幼儿的思维得以发散开来。比如小班歌曲《碰一碰》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学会一段歌曲后,我们就会让他们开始对碰哪里进行讨论,然后把孩子们的讨论结果加入到歌曲中去,以此一来,幼儿们把自己所想到的动作加入到歌曲作品中去,气氛会变得更加的活跃,这样有利于语言创造力的培养,更加提高了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致。 
  在教学中作为老师应该努力做到激励小朋友们发表自己的不同的看法和观点,鼓励他们能够标新立异。比如小朋友们学会律动的跑跳步后,能够讨论小朋友是怎样走路的,老奶奶又是怎样走路的……这样长期性的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们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帮助他们打破原先的思维模式,形成创造性的思考方式,提高创新力,不仅能够加深对歌曲作品的了解,还能引导孩子们能够从各个方面去认知事物。激励他们去想象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并能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 
  三、通过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音乐教学活动的目的并不是让幼儿们能够创作出音乐作品,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这样的内容和形式,把当中所蕴藏的韵味之美,用自己的整颗心去感受,让孩子们能够一边倾听一边学习,并且在感知的同时能够积极主动的想象和创造,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随着时间的推延,幼儿的语言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他们就会能够运用一些短语或者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例如:听到《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时,幼儿会用轻柔、舒缓、柔美、安静、平静等词来形容。随着孩子们词汇量的不断增加,幼儿用语言描述音乐作品特点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歌曲表演活动《小兔乖乖》,关键是通过聆听歌曲的节奏和内涵让孩子们感受到形象生动的画面和音乐形象,继而做出一些符合歌曲节奏和内容的动作。 
  以上是笔者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些体会,在往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须对此课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让音乐教学成为幼儿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