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幼儿挫折教育

【作者】 刘倩影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挫折教育是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景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幼儿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和顽强进取的坚强意志。其目的就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战胜挫折,建立自信、乐观的品质,培养其抗挫折的能力。本文分析了幼儿挫折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产生挫折的原因并指出幼儿挫折教育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 幼儿教育;挫折教育;意义;方法;措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作为父母,我们都不希望孩子遇到挫折,但是,挫折是客观存在的,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儿,与其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不如教育孩子正视挫折,并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一、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意义
  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整个社会普遍感受到,孩子承受、克服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越来越弱,挫折反应极为强烈。如有的学生在升学失败后,冷漠退让,放弃人生追求,更有些还出现轻生的极端行为;也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成效不显著,即对自己丧失信心、悲观失望,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兴趣,错误地转移目标;还有一些学生在受到挫折后,不采取积极的态度调节情绪、解决问题,而是一味地苦恼;自怨、自叹、自恨、自责。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有很多。因此我们在教会孩子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快乐、享受鲜花与掌声的同时,正确面对问题、错误和挫折,因此,学校、家庭要有意识地对孩子加强挫折教育,让孩子适当感受挫折、在挫折中学习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增强其心理承受力,让他们身心俱健,全面发展。
  二、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作用
  1、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潜能。人总有一种潜能要在一些非常的情况下才能被激发。对于幼儿而言,越不容易找到答案,就越能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幼儿心理的可承受范围内,成功地提高了抗挫折能力之后,其自我认同、自我赏识、自我纳悦的心理层次也会随之提高,成为“心灵上的强者”。
  2、挫折教育能够打击幼儿的骄傲情绪。人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应当有的错误,如:粗心大意、骄傲自满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为地设置一些挫折以打击其骄傲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种挫折应当有一定的限度,并且不是以真正打击为目的,它只是通过这种人为设置的挫折,让幼儿受到教育,使幼儿明确挫折对自己的作用,并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排除自己的骄傲情绪,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3、挫折教育能够使幼儿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的家长过渡地溺爱孩子,过多地包办代替,使得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比如系鞋带吧,有的幼儿就是不会,当他看见身边的同伴都能独立完成,相信他的内心是沮丧的,但当他在成人的帮助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学会了系鞋带,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要比坐享其成更让其感到欣喜。
  4、挫折教育能够使幼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个人没有遭受挫折的洗礼,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就好象是温室里的“花朵”,是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而只遭受许多挫折(无论这种挫折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掌握了应付挫折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讲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
  1、从小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因此,成人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应该给孩子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让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至于遭到挫折便束手无策。要多给孩子讲解那些身处逆境仍然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人生经历,如:经历无数次失败都不气馁的电灯的发明者爱迪生的故事,在地震过后的废墟中,没有水,缺乏氧气,无助且坚强的人是怎样坚持直到获救的等等,这些都可以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提高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其终生受益。
  2、人为地制造挫折。有些孩子比较聪明,家庭环境好,在生活中遭到挫折的机会可能很少,这种孩子在顺境中应对自如,但一旦遭到挫折,便一撅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所以对其应人为地设置障碍制造挫折,让其人为地遭受挫折,以训练其对逆境的忍受能力、受挫折的能力,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
  3、对待挫折的态度。一是正视挫折。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遇到挫折便心灰意冷,就会一事无成。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树立这样的思想:挫折使我们又多学到了一些在通常情况下无法学到的知识,是使我们更加倾向成熟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怕挫折,才能正确地对待挫折。二是克服挫折。有了正确的思想,接下来便要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遭到挫折以后,便要想方设法去克服它。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孩子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解决问题后对成功的喜悦,这是在其它任何情况下都无法提供的。三是从挫折中学到知识,吃一堑,长一智。对于在生活中遭到的挫折,我们要善于总结,以便从中学到一些经验,从而内化为我们的知识,为我们以后使用,帮助我们不要在同一个地方再跌倒,这才是我们要做到的,也是挫折带给我们的礼物。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说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才能够对我们的人生有一定的帮助。
  四、进行挫折教育须注意的事项
  1、不要给孩子设置无端的挫折,尤其不是随便否定孩子这个人,就事论事,在解决方法上多下功夫。
  2、当孩子自愿挑战而遇到挫折时,要更多地从方法上给孩子以点到为止的启发和指导,尽可能让孩子自己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这样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感及成人的关怀。
  3、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这时不要嫌孩子拖拉时间而包办下来,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后,引导孩子去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在哪里,下一次再面对挑战或挫折时,孩子就会主动积极地去面对。
  4、控制好奖励。不要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就给予过多的什么物质奖励和过分的赞美之词,让孩子有机会更多些去享受成功后的心灵奖励。过多的物质奖励,将会扭曲孩子的成功体验,甚至为了物质奖励而努力,这我们就大错而特错了。
  有人说:“赏识太多,孩子容易骄傲,会输不起;批评太多,孩子会缺乏自信。”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在“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中寻找一种平衡,找准最佳着力点让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该赏识的时候赏识:教育者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微微的点头,一句看似平常的表扬,都能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该批评的时候批评:注意方式方法,道理说到他们的心坎上。即使要惩戒,也可以采取聪明的办法,寓尊重、期待、激励、教诲于“惩戒”之中。
  赏识也好,批评也罢,甚或惩戒,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教育孩子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智慧,孩子们便会多一份希望多一份成功。
  总之,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幼儿能够正视并战胜挫折,在点滴小事上培养幼儿克服挫折的能力,使得他们以后在困难面前,有着一股坚韧的意志,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参考文献:
  [1]任珊珊;;浅谈幼儿意志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1期
  [2]绍兴市东风幼儿园 沈颖;浅谈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N];绍兴日报;2005年
  [3]李文光;如何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N];济宁日报;2008年
  [4]金晓梅;幼儿期道德的发生发展及其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李秀俊;;幼儿早期数学开发之浅见[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