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加强小学生的课堂语言积累

【作者】 马国青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第一小学



【正文】  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文质兼美的课文有二、三百篇。这些课文既是语言的范例,又包含着大量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认认真真地掌握好这些课文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坚实基础。 
  一、在充满激情的诵读中积累语言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下笔如有神”。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 
  例如三年级下册课文《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小节是全文的重点段落:“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风吹来,我就迎风舞蹈,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文章写得优美,教学时我通过音乐的渲染,与展示的图画结合,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想想,表示看得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的词有哪些?这时语言的储蓄库被打开了,他们说:“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出神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凝神)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之后,我请学生“久久”“凝神”“深情”地看着荷花,想想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看后说:“我觉得荷花变活了。”“我仿佛看到荷花突然长高了。”“我自己好像也摇摆起来。”“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心里美滋滋的。”在此,我及时引导,课文中“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语言文字也写得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诵读课文,并背诵。学生此时诵读得有滋有味,将自己融入到优美文字之中,背诵得也快,在诵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二、在理解品析的基础上积累语言 
  1.富有表达力的词语。如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描写山川河流,自然百态的词语,还有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学完每篇课文后,要鼓励学生把诸如此类的词语摘一摘。例如三年级上册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我让学生把描写西沙群岛美丽和物产的词语找出来: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成群结队、美丽、千奇百怪、四脚朝天、富饶、可爱、飘飘摇摇、各种各样、绽开、相互交错……学生们在理解这些词义的基础上又作了摘抄,为以后的运用打下了基础。现在新教材的语文园地中还专门设置了“日积月累”这一版块,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起来。 
  2.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如细节描写具体生动的句子。积累这类语言,不仅能使学生积累语言,学习表达,还能使学生学习如何观察。例如学习《日月潭》一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你觉得什么时候的日月潭最美、最吸引你?请你美美地读一读,品一品,记一记。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了课文的佳句: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等等。 
  三、在表达运用的实践中积累语言 
  1.创设表达的情景来说话。李吉林老师曾经说过:“小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色彩鲜艳的图片,夸张的画面能激发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更是低年级儿童的特点,作为老师不能忽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 
  例如学习二年级上册《识字1》这篇课文时,由于孩子们大都生活在城镇,没有见过田野里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大雁南飞的景色,也没有见过树林里那种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山河壮美的美丽景色,理解课文内容和成语的意思相对比较困难。于是我就从网上下载了北京的香山红叶、金秋季节北方农村喜获丰收的场景、果园里瓜果飘香的画面、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的画面等图片,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通过图片,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画面,孩子们看到这些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的精美画面,不由得惊叹不已,并且对秋天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这些成语,积累了这些词语,此时让他们说说秋天的美丽景色,效果可想而知了。课后,我还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秋天的成语,学生兴趣昂然,词汇量也越来越丰富。
  2.找准文中的空白来想象。在我们的很多教材中,会留有令人思考的空白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创作补白。例如二年级上册《假如》一文,中间最后一小节出现了一处省略号。学习时,可以分别让学生说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还想做什么事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双目失明的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再也不会在黑暗中生活,而是和我们一样,能够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有的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学儿童画一所美丽的学校,让他们不在是文盲,而是和我们一样,能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有的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穷人画很多钱,让他们再也不会流落街头,而是和我们一样,幸福地生活——然后在说话的基础上,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抓住这个省略号仿写诗歌。这样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体验,充分地想象,在说话、写话中积累了语言。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帮助学生认识字词句、标点的规律,掌握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词句的内涵,表达的情感,揣摩这些词句在表达上的作用,促进词句的积累和运用。还要善于挖掘文本隐藏着的语言特色、表达特色,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模仿文本的语言进行交流、运用,达到新语言结构的同化。这样,让言语积累奏响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再加上课外适量的阅读补充,必要的社会言语实践,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