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怎么培养小学生与人和谐相处能力

【作者】 张 志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北岗乡中心校



【正文】  【摘 要】 现代社会中的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亲人的溺爱,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不知疾苦、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他人相处的种种问题。这使得学生一旦在遭遇到意外情况时,就无法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有效处理。为此,小学教师需要注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和谐相处;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家长对于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也越发重视。曾经的计划生育政策致使现如今当下社会独生子女家庭状况十分普遍。这些孩子从小在家庭环境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因此养成了糟糕的行为习惯,认为所有的人、事、物都必须以自己为中心。在这种背景下,小学生极易与其他同学产生矛盾,从而为自己以及他人的健康成长带来阻碍。为此,小学教师必须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一、结合思想品德课程践行教学
  1.以学生自身经验为基础
  小学生生理年龄较小,心智发展尚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社会经历与人生历练都十分欠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通常都是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步形成以及完善的。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教师首先需要结合学生自己的经验来开展教学活动。虽然小学生年龄小,但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意识,教师不能忽略他们自身的喜好与意志。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题来引导学生亲身体验。
  比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生活情景:小明下课之后在座位上看书,此时,小方与小红在课间追逐打闹,不小心碰掉了小明的笔盒,如果你是小明,你应该怎么做?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这样的事件出现,大部分小学生都会与碰掉自己东西的同学产生矛盾。而教师需要告诉他们这样的做法才是正确的:首先捡起自己的笔盒,然后叮嘱小方与小红不要再追逐打闹,以免发生危险。这种处理方式既可以体现自己的大度,让对方产生羞愧的情绪,又能够构建起良好的同学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交往的行为方式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进步提高。
  此外,教师还可引入一些社会中的具体事例来促使学生探究该事件中的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而如果自己是主人公,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例如,关于校园暴力问题,如果遇到此类事件应当如何处理,思考这类宽泛问题可以拓宽学生的社会视野,丰富其生活经验,遇事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保护自己。
  2.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与人相处以及互相帮助的能力,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以锻炼学生的基本社交能力。对此,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喜好来开展一些趣味性的小组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我和小伙伴》一课,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大家都有要好的小伙伴吗?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自己的朋友?当自己和小伙伴在一起遇到问题时应当怎么做?对于这些类似问题,学生们都会积极讨论。有些学生说自己喜欢“有趣的人”,有些学生则强调“大方最重要”,还有的学生说要“漂亮的”。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彼此会更加了解对方,并与对方展开更加深入的交流。
  教师还可设定一定的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将自己的日常生活演绎出来。比如在做游戏时,小明不小心崴了脚,小红看到后连忙将小明扶到一边休息,并找来了校医为他处理脚踝上的肿胀部位。对于这种互帮互助的相处模式,教师需要大力赞美,并鼓励其他同学都向两位主人公学习。而与之相对的,教师同样需要让学生演绎一些产生矛盾的情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处理问题的方法,进而顺利化解矛盾,做到与人和谐相处。
  二、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培养小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1.促使学生正确应对矛盾
  现今人与人之间关系已被看成为一种艺术。由于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行为习惯都存在着差异,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矛盾并不可怕,真正重要是解决矛盾的态度以及能力。俗语有云:“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人都是有优缺点的。在发生矛盾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而准确认知到这些缺陷,并尽可能地修正这些缺陷,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去努力做到的事。小学教师也应当积极的鼓励学生与各式各样的人进行交往接触。
  在鼓励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从兴趣着手,首先与别人探讨共同喜爱的事物,然后再一步步进行深入交流。对于那些个性容易急躁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引导他们“修身养性”,放慢生活的步调。在矛盾产生时,不要首先去寻找别人的过错,而是需要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而对于为班级管理出力的各大班干部,教师也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支持,鼓励学生不要怕“得罪人”,在察觉到一些不良行为时,一定要及时制止,这也是对他们自己好。
  总而言之,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鼓励学生打开心门,积极与他人相处,从而实现健康成长。
  2.教给学生与他人相处的方法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到各种问题,迎来各种挑战。教师则需要鼓励学生,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应对这些挑战,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困难。首先,想要走进别人的内心,就必须怀有真诚的态度与宽厚的胸怀。当生活中有一些小的摩擦和矛盾时,我们决不能一直努力去抓住它们。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你的宽容忍让也会给你们的关系带来新的变化。此外,教师需要教导学生学会站在对方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尽可能地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对方充足的信任、关注与尊重。如果两人在相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矛盾,学生也需要主动示好,反思自己的过错,并在不违反自身原则的情况下投其所好,从而促使两人的关系回暖。
  三、结语
  总而言之,如何与人和谐相处是一门需要长时间不断探究的大学问。而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乐趣,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并养成阳光的个性。在孩子们以后的成长过程中,相处之道也会对促进学生适应社会,提升自身能力,身心健康共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丽艳.小学班主任与课堂教学中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34.
  [2]吴倩倩. 城市高年级小学生交往行为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