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音乐课中进行情境教学的实践

【作者】 李建蔚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南川西路小学



【正文】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而教学激趣策略的关键环节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小学音乐的情境教学是指对教学内容进行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达到与教学目标一致的氛围。
  【关键词】 小学音乐;情境教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人们在学习上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的确,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而教学激趣策略的关键环节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小学音乐的情境教学是指对教学内容进行口头的形象描述或对其环境的进行设置、模拟。从而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达到与教学目标一致的氛围。那么如何搞好“情境教学”?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如下几点看法,愿与同行共勉。
  一、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主动思索以获得问题的解决。教学实践证明,设疑是现代目标教学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它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思维、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效的理想气氛。音乐课程中心思想就是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以及学会“审美”。在这里适当的使用语言艺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小学生的特点是单纯活泼,并没有太多的叛逆,比较受老师的管教。但即使如此也有相关的弊端,小学生的想法与知识面较窄。音乐是听觉艺术,较为抽象,并不像美术给予视觉上直接的刺激。所以学生常常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内容理解不了。在音乐课堂中有时会需要学生们进行幻想,这时教师可进行语言创设情景,带领学生进入音乐世界,当然语言的幽默是必不可少。如五年级二单元《魅力的草原》,直接播放单元音乐效果并不好,学生根本就不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境。老师可首先创设虚拟的旅行,请同学们坐上孙悟空的“跟斗云”老师带领着同学,随时和同学们进行互动。师:“小猴子们,接下来我们要畅游内蒙古,看看大草原,骑骑白龙马,住住蒙古包。”接下来播放《天堂》,随着浓厚的马蹄琴声遨游。师:“现在我们闭上眼睛,听那流水,听那草原,听那奔跑马儿。”学生们会情不自禁的跟随老师的引导,有更生动的体会。 又如在处理歌曲时:“小乌鸦急急忙忙为妈妈捉虫子,心情是怎样的?乌鸦妈妈年纪大了,飞不动了,心情又是怎样的?怎样唱才能体现出它们的这种心情?”教师根据歌曲内容成功地创设了以上问题情境,引导质疑,学生恍然大悟,体会到可以运用速度的变化,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二、角色表演情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歌曲中的角色不再是音乐书上,而就是学生自己。这样,孩子们对教材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加深了内心体验;另一方面,由于运用了表演,不仅使歌曲所描绘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而且罩上了情感色彩,这种生动的形式使学生特别高兴,他们既可以听到,又可以看到,而且富有戏剧性,学生情绪热烈,印象深刻是很自然的结果。以角色扮演体会情境,用得最普通的是童话、故事中角色的扮演,如带领学生欣赏《龟兔赛跑》一课,那些龟呀、兔呀等小动物头饰一戴,教室里的气氛马上沸腾起来。同学们一个个高兴非常,争相扮演。歌曲中的角色一下子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孩子们成了热情的演员或观众,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  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在音乐课上适当的根据歌曲内容,在教室中让出空间,让学生进行律动,用自己的动作语言来表现歌曲的情境,从而感受歌曲的情绪,这样既很好的表现了歌曲,又让学生得到兴趣的培养,如我在教唱《玩具兵进行曲》一课时,让学生模仿解放军叔叔的正步走,适当的加上动作,让学生在教室里走队形,学生兴趣高昂,一个个把歌曲的情境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与书本的角色往往呈对立状态。教材中有关人物的情感、言语、行为等等与现实中的学习者似乎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在情境教学中注重角色的转换,学生由习惯上的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为不断追求、进取的“主动角色”。儿童一旦成为学习的主动角色,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在表演中能亲身体验和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知识,留下深刻印象,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教学高潮。如在《小乌鸦爱妈妈》中,在向小鸟问好的环节,一部分学生充当各种小鸟,另一部分学生充当问好的小朋友,让他们进行对话。学生1:“小麻雀好。”学生2:“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和小鸟做游戏的喜悦。在创设“情境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停留在知识的记忆、技能的模仿、歌曲的学唱上。在每一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多次地塑造、创编新情境,体验新感情,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现美、创造美、体验美的能力。 
  三、运用现代媒体展示情境,提高音乐的教学质量
  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一年级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夜晚宁静祥和的气氛,在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情境:上课了,我走到讲台前,用右手食指立于嘴唇上作“嘘”状,然后拉上教室窗帘,学生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几十双眼睛都盯着老师。此刻,打开多媒体,课件中出现了已闭上眼睛的月儿,旁边有几颗小星星在时隐时现地眨着眼睛,接着画面上出现了一棵大树,微风轻轻吹动着树叶,树干上有几只已打瞌睡的小虫儿,树窝中躺着两只休息的小鸟,在树下的小屋中亮着一盏灯,有一位可爱的小宝宝正伏在桌面上,透过窗子数星星,数着数着便睡着了。伴着抒情的乐曲,学生的目光停住了。这时,我轻声地对小朋友说:“夜深了,天上的月亮、星星都闭上了眼睛,鸟儿休息了,虫儿也停止了歌唱,就连小宝宝也睡着了。”然后用充满关怀的口吻对小朋友说:“小朋友,让我们也闭上了自己的小眼睛,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进入甜美的梦乡吧!”小朋友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听着老师亲切的话语,他们完全沉浸在甜美的意境之中。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来导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情境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活动“化平淡为神奇“的催化剂。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从教科书中解放出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过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教学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学生学习音乐兴趣,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上音乐,在音乐学习中愉快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寒凝“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36期
  [2] 康毅“小学音乐欣赏的实践与思考”[J]《儿童音乐》2011年01期
  [3] 胡凤玲“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科学之友》201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