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探析

【作者】 刘 芳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中学



【正文】  【摘 要】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是目前高中生必须面临的一大挑战,而诗歌鉴赏这部分一直是学生们为之头疼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们制定周详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们的做题热情,为学生们攻克他们内心过不去的这道坎。教学策略如果足够深入人心,那么学生学起来就会如鱼得水,提高整体成绩自然是指日可待之事。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是身为一个中国人必须学好学精的科目,但随着新课改的出现,学生们的学习负担逐渐加重,学好语文变得不再轻而易举了,尤其是近年来语文在高考改革中将总分提升至一百八十分,更是给学生造成了空前的压力。而诗歌鉴赏作为语文中不可或缺的一大模块,一直困扰着语文功底较差的学生。如何教学诗歌鉴赏以便提高整体语文水平成为教师们不得不深思的问题,教学策略得当的话,提升学生水平将不再成为难题。
  一、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关键
  (一)趣味鉴赏
  在带领学生做诗歌鉴赏的时候,教师应当像讲故事一样将诗歌的含义用激情澎湃、扣人心弦的语气娓娓道来,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勾引起学生对故事产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可以将课堂气氛渲染的较为活跃。相信没有什么比听故事更能打乱学生神游教室外的心、更能唤醒即将入睡的灵魂。再者来说,将诗歌用故事的方法叙述给学生听,更能让学生加深理解,化枯燥的文言文为生动的语言形象。教师在教学诗歌鉴赏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通过图文和短视频音乐等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聚精会神,听课的效果也可以更好。
  (二)自主鉴赏
  教学诗歌鉴赏更关键的一点是要做到让学生充分融入作者的思想与情感,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解释诗歌的含义,并在同学们面前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个方法,老师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基础是否薄弱、是否需要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等,同时学生们也可以更有效的学习到诗歌鉴赏的精髓,自主的鉴赏还能让他们更巩固这些知识点在脑海中的印象。通过自主鉴赏诗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对他们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策略
  (一)剖析作者生平
  一般而言,诗歌的鉴赏都应当先从作者的生平往事看起。诗歌一般是作者面对一些情景有感而发的创作物,与当时作者遭遇的事件以及处于那种情境下的心情有关。高考试题中的诗歌鉴赏,不仅会标明作者及他的朝代,有些还会注释作者当时写作这首诗歌时处于什么事件,即使没有注明,学生们也可以根据平时老师上课所讲授的作者生平而推断出作者是在何种情景下写出这等传颂古今的诗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授诗歌鉴赏时,充分了解诗歌的人文背景并辅以生动形象、铿锵有力的言语讲述给学生们听,如苏轼的《东栏梨花》是作者于四十一岁创作,当时苏轼受到了新旧党争的迫害而被贬地方官,怀着忧愁的心情才写下这首诗。倘若学生不了解这一历史背景就不容易分析出作者的真实情感,从而失去得高分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讲解所遇诗歌的作者生平遭遇。只有当学生们能看到作者就忆起他们的生平时才能毫无压力的做出一道诗歌鉴赏题,才能有拿高分的可能性。
  (二)分析诗歌内容
  了解了作者生平之后就应该进入鉴赏的关键,即精细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歌内容无非是要抓住诗词的类型和题目的内涵,常见的诗词类型大抵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诗、抒情诗等几类,抓住诗歌的类型就可以分析出作者写作的目的,而诗歌的类型有时也可从题目中看出,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可以从题目了解到这是一首边塞诗。接着要做的就是完完整整的分析诗歌内容,可让学生自主翻译出诗歌的大致意思,了解他们哪里翻译的不到位并批评指正。最后再根据自己备课内容以及生平所学用简明易懂、幽默诙谐的言语将诗歌内容逐字翻译出来,同时抓出常考字眼让学生勤做笔记。做完笔记教师们应该做到时常抽查课堂内容,让学生们有动力去勤加复习,而不是做了笔记就扔在了一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更能减少上课走神的频率。
  (三)提炼诗歌主旨
  诗歌的主旨往往是高考诗歌鉴赏考察的关键,要想让学生们取得高分,关键就是要教会他们提炼全诗主旨。诗歌的主旨一般从全诗的诗眼和意向入手。诗的诗眼往往是一个较为独特的字眼,能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诗诗眼应为“独”字,因为“独”字可以充分有效的体现出作者远离世俗、桀骜不羁的性格特征。而诗歌的意象通常可以看出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以及诗歌的类型,例如边塞诗一般以羌笛、玉门关、胡人、胡马等作为意象,送别诗则一般以杨柳、明月、(下转第58页)(上接第59页)远帆、残阳作为意象以及折梅表离别、鸿雁表思乡等。这些意象教师可将其分类出来让学生平时多记忆,诗眼的选取则要根据经验日积月累,只要掌握了诗眼和意象,诗歌的主旨就不难提炼了,这需要老师平时多训练学生做题,多让学生自主答题等。
  (四)感悟作者情感
  感悟作者的情感也是高考诗歌鉴赏中要求学生们能做到的重要环节,感知作者的情感可以根据诗歌句子的含义和全诗的意境出发。体悟意境,首先要将其与意象区分开,如果说意象是落叶那么意境就是秋天,如果说意象是明月,那么意境就是寂静的无边漫长的黑夜。诗歌中常见意境的表达主要有萧瑟凄凉、孤寂凄冷、深邃、悲凉、诗意、凄清、雄浑、苍凉等,教师可以从平时教学中让学生们学着积累这些词汇,在答题时用上一些较优美的词汇将会成为一大亮点。通过分析出诗句含义和诗歌渲染的意境,就可以从根本上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那么答题时只需要用上一些答题技巧便可以轻而易举拿高分了。
  诗歌考察的问题类型无非也就是表达技巧、作者情感、抒情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等几类,只要教师们能将这些问题做个分类并逐一攻破,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做诗歌鉴赏的容易性,与此同时,还要通过每日的辛勤练习,那么攻克这一难题将不在话下。鉴赏策略不仅需要教师的趣味讲解,还需要学生下苦功去自主训练,不能只做到理解大致还要做到学以致用并且用之甚精。而教师讲解无非是从作者生平、诗歌内容、诗歌主旨、作者情感入手,这些方面逐一为学生们解释拓展开来,再让学生们课后记忆笔记并勤加练习,当然自己也要做到定期检查学生们的做题效果,再逐个纠正他们的问题,那么,相信学生们对诗歌鉴赏将会是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研究[J].冯佩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9)
  [2]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J].杨梅新.教改·教研 2016(2)
  [3]探究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J].张小燕.课程教育研究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