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状及应具备能力的研究
【作者】 蒙国超
【机构】 贵州省望谟县打易中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不断深入,以本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为调查切入点,由分析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中小学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全面的基本信息素养,具有帮助和指导其他学科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的能力,成为学校信息技术的倡导者,具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力,因地制宜,具备开发社会需要和适合本校各部门的实用程序或程序的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素养;信息能力;整合;因地制宜;软件
根据新形式下的农村中小学校,首先来谈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状。针对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被普遍认为是一门副科,即使是开了课也是为应付上级领导,领导一走,就又用信息技术课上语文、数学等其他“主科”的课,这样机房里的计算机成了只彰显学校实力的摆设设备,几乎无其他之用:这样,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职称评审上受到限制,要获得相同的职称升迁,往往比其他学科教师付出很多倍的努力,什么县级以上表彰更是得不到领导的考虑。调查显示85%以上的初中学校将重点放在了应付过关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上,而信息技术考试则是经过短期的考前培训就能通过测试,急功近利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这些客观原因必然是很多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不愿意去农村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导致了农村教师队伍含金量不高的现状。由此可见,扎根于农村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如下各种能力。
一、 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全面的基本信息素养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两方面。(1)信息知识,可以理解为对信息学理论的理解、对信息源和信息工具相关知识的掌握,主要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信息检索、信息法规等知识。(2)信息能力,归纳为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信息的生成和分析报告能力。总之,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再生、分析与报告的能力。
二、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现在广大教师都在经历着现代教育的环境,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把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具备信息技术与学科不断整合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合理科学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在此我就谈谈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整合的例子。在教学“有理数加法”的前几分钟,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创设一个动画情境,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大屏幕投影显示蜗牛爬行的过程,向学生提问:一只蜗牛沿着一条直线爬行,向右爬行为正数,向左爬行记为负数,(1)先向左爬行了5米,再向右爬行3米,问最后爬行了多少米?(2)先向右爬行了5米,再向左爬行了3米,问最后爬行了多少米?教师话音刚落,学生们会一个个地举起手来了,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
教学过程中,我们是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集于一体,使学生获取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这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完美案例。同样的,信息技术可以与语文、数学、化学、生物、物理等各学科进行整合,各学科的教学都成为了强大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生动形象地掌握相关知识。当然,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当具有帮助和指导其他学科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的能力。
三、 因地制宜,具备开发社会需要和适合本校各部门的实用程序或软件的能力
由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现状分析,我们应提高认识,不气馁,因地制宜,利用自己所在高校所学的各种计算机的理论知识,重新去实践,展现自己的本领,所谓“金子放在哪儿都发光”之道理。深入了解社会和本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密切关注教育软件市场,多方面搜集高质量的教材,熟练掌握C++、VB、VF等某方面的计算机高级语言,开发适合本校各部门各学科新的应用软件。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不断深入,需要用计算机软件管理的部门也是越来越多,虽然市面上有大众化的office、wps等办公软件层出不穷,但对于社会或学校各领域各部门并不能都能适合。所以我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也要跟据需要开发出相应的管理软件。在学校如教务处需要教务管理软件、学校图书室需要图书管理软件、食堂需要学生就餐情况管理软件、总务处需要学校财产出入管理软件等等。这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师也不能看着不断升级的游戏软件,不要忘了自己曾经也学过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整天沉迷于玩游戏,应该具备开发出根据需要的软件,用于学校的服务。下面以信息技术教师开发图书管理的小软件为例,叙述信息技术教师具备开发软件的重要性。
首先是用户的需求分析,一个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能提供强(下转第72页)(上接第73页)大而便捷的信息查询功能。用户的需求具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查询、保存,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出和输入。针对一般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我们可通过对图书管理工作过程的内容和数据流程分析,设计如下数据项和数据结构:(1)书籍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作者、书籍出版社、作者姓名等。 (2)读者种类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办证日期等。(3)数据类别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书籍编号、类别名称等。(4)数据信息的数据项有: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类别、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登记日期等。(5)借阅信息的数据项有:书籍编号、借阅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还书日期等。
然后根据用户的需求开始着手选择编程工具如C++,美工使用的画图工具CorelDRAW,数据库选用SQL数据库。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主要考虑如下几界面,(1)用户界面,主要有读者管理、图书管理、借阅管理、图书分类;(2)借阅管理,主要有借书、还书/续借、借阅查询;(3)读者管理,有添加读者、修改读者、读者列表;(4)图书管理,有添加新书、书库管理;(5)成功确认(6)图书查询等
当一个软件开发出来了,最后我们还需要对软件进行调试、分析、总结。程序员着手开发后台程序代码,做一些必要的测试。美工界面完成后,由程序员添加程序代码,整合软件。这样我们就基本上能用自己开发的图书管理软件进行学校的图书管理,即方便又快捷。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成为学校信息技术的倡导者,具备相关的信息素养,会用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武装自己、发展自己,用实际行动壮大本校乃是社会的信息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祝春芝.边远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运用现状调查报告[R].2008.3.
[2]雷体南、叶良明.信息技术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符礼科.提高教师技术能力的四种形式[J].山东教育,2007年31期.
【关键词】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素养;信息能力;整合;因地制宜;软件
根据新形式下的农村中小学校,首先来谈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状。针对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被普遍认为是一门副科,即使是开了课也是为应付上级领导,领导一走,就又用信息技术课上语文、数学等其他“主科”的课,这样机房里的计算机成了只彰显学校实力的摆设设备,几乎无其他之用:这样,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职称评审上受到限制,要获得相同的职称升迁,往往比其他学科教师付出很多倍的努力,什么县级以上表彰更是得不到领导的考虑。调查显示85%以上的初中学校将重点放在了应付过关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上,而信息技术考试则是经过短期的考前培训就能通过测试,急功近利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这些客观原因必然是很多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不愿意去农村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导致了农村教师队伍含金量不高的现状。由此可见,扎根于农村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如下各种能力。
一、 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全面的基本信息素养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两方面。(1)信息知识,可以理解为对信息学理论的理解、对信息源和信息工具相关知识的掌握,主要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信息检索、信息法规等知识。(2)信息能力,归纳为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信息的生成和分析报告能力。总之,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再生、分析与报告的能力。
二、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现在广大教师都在经历着现代教育的环境,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把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具备信息技术与学科不断整合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合理科学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在此我就谈谈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整合的例子。在教学“有理数加法”的前几分钟,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创设一个动画情境,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大屏幕投影显示蜗牛爬行的过程,向学生提问:一只蜗牛沿着一条直线爬行,向右爬行为正数,向左爬行记为负数,(1)先向左爬行了5米,再向右爬行3米,问最后爬行了多少米?(2)先向右爬行了5米,再向左爬行了3米,问最后爬行了多少米?教师话音刚落,学生们会一个个地举起手来了,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
教学过程中,我们是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集于一体,使学生获取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这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完美案例。同样的,信息技术可以与语文、数学、化学、生物、物理等各学科进行整合,各学科的教学都成为了强大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生动形象地掌握相关知识。当然,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当具有帮助和指导其他学科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的能力。
三、 因地制宜,具备开发社会需要和适合本校各部门的实用程序或软件的能力
由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现状分析,我们应提高认识,不气馁,因地制宜,利用自己所在高校所学的各种计算机的理论知识,重新去实践,展现自己的本领,所谓“金子放在哪儿都发光”之道理。深入了解社会和本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密切关注教育软件市场,多方面搜集高质量的教材,熟练掌握C++、VB、VF等某方面的计算机高级语言,开发适合本校各部门各学科新的应用软件。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不断深入,需要用计算机软件管理的部门也是越来越多,虽然市面上有大众化的office、wps等办公软件层出不穷,但对于社会或学校各领域各部门并不能都能适合。所以我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也要跟据需要开发出相应的管理软件。在学校如教务处需要教务管理软件、学校图书室需要图书管理软件、食堂需要学生就餐情况管理软件、总务处需要学校财产出入管理软件等等。这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师也不能看着不断升级的游戏软件,不要忘了自己曾经也学过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整天沉迷于玩游戏,应该具备开发出根据需要的软件,用于学校的服务。下面以信息技术教师开发图书管理的小软件为例,叙述信息技术教师具备开发软件的重要性。
首先是用户的需求分析,一个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能提供强(下转第72页)(上接第73页)大而便捷的信息查询功能。用户的需求具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查询、保存,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出和输入。针对一般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我们可通过对图书管理工作过程的内容和数据流程分析,设计如下数据项和数据结构:(1)书籍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作者、书籍出版社、作者姓名等。 (2)读者种类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办证日期等。(3)数据类别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书籍编号、类别名称等。(4)数据信息的数据项有: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类别、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登记日期等。(5)借阅信息的数据项有:书籍编号、借阅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还书日期等。
然后根据用户的需求开始着手选择编程工具如C++,美工使用的画图工具CorelDRAW,数据库选用SQL数据库。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主要考虑如下几界面,(1)用户界面,主要有读者管理、图书管理、借阅管理、图书分类;(2)借阅管理,主要有借书、还书/续借、借阅查询;(3)读者管理,有添加读者、修改读者、读者列表;(4)图书管理,有添加新书、书库管理;(5)成功确认(6)图书查询等
当一个软件开发出来了,最后我们还需要对软件进行调试、分析、总结。程序员着手开发后台程序代码,做一些必要的测试。美工界面完成后,由程序员添加程序代码,整合软件。这样我们就基本上能用自己开发的图书管理软件进行学校的图书管理,即方便又快捷。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成为学校信息技术的倡导者,具备相关的信息素养,会用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武装自己、发展自己,用实际行动壮大本校乃是社会的信息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祝春芝.边远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运用现状调查报告[R].2008.3.
[2]雷体南、叶良明.信息技术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符礼科.提高教师技术能力的四种形式[J].山东教育,2007年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