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民主教学
【作者】 哈那提·也别尼
【机构】 新疆伊犁昭苏县高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主题:一、重建师生课堂角色的心理定势;二、构建主体性民主教学的氛围;三、教学过程的决策要民主。
【关键词】 民主;主体;合作探究;平等;尊重学生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学习、活动的中心舞台,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课堂教学在强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却失去了对学生发展的整体关注,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发展的整体关照。高中思想政治课由于受教材、学生年龄、传统应试观念等的影响,表现的尤为明显。如何在现代化教学理论和原则的指导下,实施政治课的主体性民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初探。
一、重建师生课堂角色的心理定势
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形式曾被过去所推崇,这种教育方式曾经推动过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但在今天,这种教学方式已显露出它诸多的弊病。它封杀了创造性思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这一教学模式的变革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过去,教师垄断了课堂,而现在,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者;过去大多把学生当做“储存器”,而今天的学生要在课堂上承担比以往更多责任。过去仅着眼于培养少数“尖子”,而今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把重点放在基础教育的质量;过去只把学生当作受教育者,而今要把每位学生策划成教学中的大小功臣,使学生不仅具有健全的体魄,更要有健全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引导者,促进者、是导演、是教练。
二、构建主体性民主教学的氛围
所谓主体性民主教学的氛围,是指教师和学生在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站在平等的立场上,通过对不同见解的议论、争鸣、创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对学生提出三个欢迎:“欢迎质疑”,“欢迎争辩”、“欢迎发表不同意见”。天津特级教师李鉴惠在课堂上推出七个允许:“允许出错”、允许争论”、“允许保留意见”、“允许重问”、允许修正教师的错误”、允许不举手”。在座位排列上应不拘一格,可排成会议式、马蹄式、对应式、以便学生讨论。上课时鼓励学生要积极参与,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发现: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独裁武断,因此,在教学中教什么,怎样教,课后我都尽量听取学生的意见,以便不断地完善。此外,教师讲课也应由过去的讲述转换成谈话式。教师不必总是站在讲台,要走入学生中间,参与讨论,进行点拨。特级教师魏书生曾经说过:“我不习惯站在讲台上讲课,我喜欢站在同学们中间,我不是上示范课,我是和同学们商量着讲,在讲台上不是离同学们太远了吗?”另外,课堂上适当的幽默可以使大家放松情绪,形成和谐的气氛。要学会肯定学生。对回答问题好的同学要当场表扬,对回答问题有误的同学,也不要一口否定,尽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会分析问题。
要培养和展示学生的表现能力。表现是人的天性,而表演(表现自己的才能)是人的欲望。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有意识地去发现和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多年来,学校教育在宏观上已经做了不少努力,但在微观方面(每堂课)量化评估工作还不够细化,意识性还不够强。课堂如果由教师一手包办,一讲到底,学生就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展示的机会,教师同时也失去了训练学生的机会,使原本丰富多彩的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也许有些教师是担心由于学生表现不好,耽误课时影响教学进度、而完不成教学任务。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能够把学生的表演纳入教学流程,这样,就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的决策要民主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 和谐互动
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友好交流、诚恳辩论,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使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在互动中学习和发展。学生能否接受教育影响,取决于他们的态度和情感。积极的情感和接受的态度,是影响学生的关键。以往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效性不强,原因之一在于教学中忽视了师生互动。
2.合作探究
探究应成为现代课堂中学生主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师生合作,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创新,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主要采取“接受学习”方式,“应试教育”又使这种学习方式变为单纯的“机械记忆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只有在合作探究中,学生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较强的认识能力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因此,应采取“接受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以“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
3.合作学习,促进学习过程的深化
(1)善于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艰苦思维的愉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那些需要通过反复推敲才能准确把握的内容设计提问,努力使设计的问题能调动学生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让学生从发现、选择或重组的多种过程中获得答案,从中获得快乐的感受。
(2)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也能讲解一部分教材或替教师作一些课堂的指导。如果“小老师”在指导过程中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与教师磋商。这样老师从“少教”到“不教”,学生从模仿到创造,就形成了一种充分发扬学生自主精神的、生动和谐的学习氛围。
4.积极对话,走向教学关系的和谐
教师适当“示弱”,可以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之处,教师以平等者的身份介入,师生间展开积极对话,在反复探讨中达成正确共识。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内心。通过对话和师生相互影响,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提高。
总之,创设课堂教学主体性民主氛围,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标新立异。这样一来,师生相互启迪,相得益彰,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种和谐的民主氛围也能使师生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和自豪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林志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2]熊川武<理解教育是素质教育深化的结晶》
【关键词】 民主;主体;合作探究;平等;尊重学生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学习、活动的中心舞台,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课堂教学在强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却失去了对学生发展的整体关注,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发展的整体关照。高中思想政治课由于受教材、学生年龄、传统应试观念等的影响,表现的尤为明显。如何在现代化教学理论和原则的指导下,实施政治课的主体性民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初探。
一、重建师生课堂角色的心理定势
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形式曾被过去所推崇,这种教育方式曾经推动过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但在今天,这种教学方式已显露出它诸多的弊病。它封杀了创造性思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这一教学模式的变革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过去,教师垄断了课堂,而现在,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者;过去大多把学生当做“储存器”,而今天的学生要在课堂上承担比以往更多责任。过去仅着眼于培养少数“尖子”,而今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把重点放在基础教育的质量;过去只把学生当作受教育者,而今要把每位学生策划成教学中的大小功臣,使学生不仅具有健全的体魄,更要有健全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引导者,促进者、是导演、是教练。
二、构建主体性民主教学的氛围
所谓主体性民主教学的氛围,是指教师和学生在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站在平等的立场上,通过对不同见解的议论、争鸣、创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对学生提出三个欢迎:“欢迎质疑”,“欢迎争辩”、“欢迎发表不同意见”。天津特级教师李鉴惠在课堂上推出七个允许:“允许出错”、允许争论”、“允许保留意见”、“允许重问”、允许修正教师的错误”、允许不举手”。在座位排列上应不拘一格,可排成会议式、马蹄式、对应式、以便学生讨论。上课时鼓励学生要积极参与,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发现: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独裁武断,因此,在教学中教什么,怎样教,课后我都尽量听取学生的意见,以便不断地完善。此外,教师讲课也应由过去的讲述转换成谈话式。教师不必总是站在讲台,要走入学生中间,参与讨论,进行点拨。特级教师魏书生曾经说过:“我不习惯站在讲台上讲课,我喜欢站在同学们中间,我不是上示范课,我是和同学们商量着讲,在讲台上不是离同学们太远了吗?”另外,课堂上适当的幽默可以使大家放松情绪,形成和谐的气氛。要学会肯定学生。对回答问题好的同学要当场表扬,对回答问题有误的同学,也不要一口否定,尽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会分析问题。
要培养和展示学生的表现能力。表现是人的天性,而表演(表现自己的才能)是人的欲望。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有意识地去发现和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多年来,学校教育在宏观上已经做了不少努力,但在微观方面(每堂课)量化评估工作还不够细化,意识性还不够强。课堂如果由教师一手包办,一讲到底,学生就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展示的机会,教师同时也失去了训练学生的机会,使原本丰富多彩的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也许有些教师是担心由于学生表现不好,耽误课时影响教学进度、而完不成教学任务。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能够把学生的表演纳入教学流程,这样,就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的决策要民主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 和谐互动
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友好交流、诚恳辩论,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使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在互动中学习和发展。学生能否接受教育影响,取决于他们的态度和情感。积极的情感和接受的态度,是影响学生的关键。以往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效性不强,原因之一在于教学中忽视了师生互动。
2.合作探究
探究应成为现代课堂中学生主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师生合作,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创新,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主要采取“接受学习”方式,“应试教育”又使这种学习方式变为单纯的“机械记忆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只有在合作探究中,学生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较强的认识能力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因此,应采取“接受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以“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
3.合作学习,促进学习过程的深化
(1)善于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艰苦思维的愉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那些需要通过反复推敲才能准确把握的内容设计提问,努力使设计的问题能调动学生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让学生从发现、选择或重组的多种过程中获得答案,从中获得快乐的感受。
(2)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也能讲解一部分教材或替教师作一些课堂的指导。如果“小老师”在指导过程中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与教师磋商。这样老师从“少教”到“不教”,学生从模仿到创造,就形成了一种充分发扬学生自主精神的、生动和谐的学习氛围。
4.积极对话,走向教学关系的和谐
教师适当“示弱”,可以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之处,教师以平等者的身份介入,师生间展开积极对话,在反复探讨中达成正确共识。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内心。通过对话和师生相互影响,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提高。
总之,创设课堂教学主体性民主氛围,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标新立异。这样一来,师生相互启迪,相得益彰,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种和谐的民主氛围也能使师生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和自豪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林志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2]熊川武<理解教育是素质教育深化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