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探析
【作者】 何德巧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白沙河街道麻兰中学
【正文】 【摘 要】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方面进行改进,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进,重要是提升学生学习地位。传统初中语文课堂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一贯采取填鸭式教育。教师应该将学习主动权交回学生手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教学合一。
【关键词】 初中语文;学生;学习主体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生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大部分学校教师意识到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但传统教育模式已经影响了学校、教师和学生,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追求成绩排名,一昧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给学生学习加压力的方法让学生被动学习,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很多地区已开展了相关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仍根深蒂固。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真正会学习、有创新能力的新型综合型人才。
二、提升学生学习主体性策略
1.转换教学观念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改善这个教学大环境之前,需要教师先做到端正教学态度,转变教学观念。新课改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观念则是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索。教师在讲课中尽量避免埋头于板书与口头讲解,可以尝试着信任学生,将发言权甚至是一些简单的课文的讲解交给学生来进行,定时开展小小课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教师自身对学生的信任感。语文看似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实则逻辑性十分强,正确地引导有助于散发思维,不单在语文这一科目,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会大有作用。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必须从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做起。例如,初中课文《春》,主要描绘了春天的令人陶醉的美景,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并告诉学生朱自清想要表达的情感,写作方法分析。为能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引导方式,转变教学观念,由学生自己通过反复阅读文章,了解时代背景,从而体会春天的美丽动人景色及对自由的渴望,让学生主体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2.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体,消除传统课堂的枯燥、乏味感,将学生从被动模式中解救出来,自由、自主地去探索学习的乐趣与知识的奥秘。但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需要教师积极正确的引导,以适当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解一篇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让学生预习,首先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学生自己代入诗词作者本身,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将故事性的文章诗词表演出来。如果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能为课堂增添了活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散发性思维的培养,既培养了学生不同的个性,又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桃花源记》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幻想自身进入桃花源时的感受,借此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武陵人捕鱼为业初入桃花源时的感受。
3.全面把握,因材施教
每位学生个体都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有全面的把握,在态度上要一视同仁,在教育方法上要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提升自我,借鉴优秀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除此之外,還可以将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提高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方法模式整合起来,为学生的优化发展而努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引进,才是提升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实在的一步。例如,在开展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通过采用因材施教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分层教学法的学习与借鉴,依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次,对每个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努力。在进行上课的时候,为了能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思维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基础薄弱组和能力拔高组。另外,分组还可以根据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从而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如,学习《醉翁亭记》时,对学习能力较强学生,可指导其在课外自主学习背诵有关欧阳修的诗文,体会作者所处时代特点,了解作者写作的真实目的,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需要掌握文章涉及的有关实词、虚词,掌握文章翻译以及背诵文章即可。
4.开展情感教学活动
在进行情感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学生为本,通过引导的方式,充分让学生了解课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文课程难度相较于小学而言,难度较大。学生要想真正学好、理解好一篇文章,就要充分将情感融入文章中去,使学生通过文章的语境想象文章中所描绘的场景,充分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故乡》主要描绘的是杨二嫂和闰土的辛亥革命前后的生活状况,时代背景为辛亥革命时期,部分学生对历史了解较少,无法真正领会作者的意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了解历史背景、农民的生活状况等,将自身的情感融入文章中,能够有效地体会到作者伤感的心情,又能体会到作者对未来寄予希望的感情,充分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以及在革命中徘徊的人的现实生活状况。通过开展情感活动,从而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初中语文课堂是一门富有逻辑性的课堂,优秀的教育模式的转变需要教师改善自我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态度,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但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也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针对性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地位不只是说说而已,我们要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蔡中民.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 成功(教育),2012(20):82.
[2]刘淑华.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中国校外教育,2013(2).
【关键词】 初中语文;学生;学习主体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生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大部分学校教师意识到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但传统教育模式已经影响了学校、教师和学生,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追求成绩排名,一昧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给学生学习加压力的方法让学生被动学习,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很多地区已开展了相关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仍根深蒂固。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真正会学习、有创新能力的新型综合型人才。
二、提升学生学习主体性策略
1.转换教学观念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改善这个教学大环境之前,需要教师先做到端正教学态度,转变教学观念。新课改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观念则是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索。教师在讲课中尽量避免埋头于板书与口头讲解,可以尝试着信任学生,将发言权甚至是一些简单的课文的讲解交给学生来进行,定时开展小小课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教师自身对学生的信任感。语文看似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实则逻辑性十分强,正确地引导有助于散发思维,不单在语文这一科目,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会大有作用。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必须从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做起。例如,初中课文《春》,主要描绘了春天的令人陶醉的美景,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并告诉学生朱自清想要表达的情感,写作方法分析。为能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引导方式,转变教学观念,由学生自己通过反复阅读文章,了解时代背景,从而体会春天的美丽动人景色及对自由的渴望,让学生主体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2.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体,消除传统课堂的枯燥、乏味感,将学生从被动模式中解救出来,自由、自主地去探索学习的乐趣与知识的奥秘。但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需要教师积极正确的引导,以适当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解一篇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让学生预习,首先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学生自己代入诗词作者本身,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将故事性的文章诗词表演出来。如果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能为课堂增添了活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散发性思维的培养,既培养了学生不同的个性,又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桃花源记》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幻想自身进入桃花源时的感受,借此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武陵人捕鱼为业初入桃花源时的感受。
3.全面把握,因材施教
每位学生个体都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有全面的把握,在态度上要一视同仁,在教育方法上要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提升自我,借鉴优秀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除此之外,還可以将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提高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方法模式整合起来,为学生的优化发展而努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引进,才是提升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实在的一步。例如,在开展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通过采用因材施教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分层教学法的学习与借鉴,依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次,对每个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努力。在进行上课的时候,为了能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思维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基础薄弱组和能力拔高组。另外,分组还可以根据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从而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如,学习《醉翁亭记》时,对学习能力较强学生,可指导其在课外自主学习背诵有关欧阳修的诗文,体会作者所处时代特点,了解作者写作的真实目的,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需要掌握文章涉及的有关实词、虚词,掌握文章翻译以及背诵文章即可。
4.开展情感教学活动
在进行情感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学生为本,通过引导的方式,充分让学生了解课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文课程难度相较于小学而言,难度较大。学生要想真正学好、理解好一篇文章,就要充分将情感融入文章中去,使学生通过文章的语境想象文章中所描绘的场景,充分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故乡》主要描绘的是杨二嫂和闰土的辛亥革命前后的生活状况,时代背景为辛亥革命时期,部分学生对历史了解较少,无法真正领会作者的意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了解历史背景、农民的生活状况等,将自身的情感融入文章中,能够有效地体会到作者伤感的心情,又能体会到作者对未来寄予希望的感情,充分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以及在革命中徘徊的人的现实生活状况。通过开展情感活动,从而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初中语文课堂是一门富有逻辑性的课堂,优秀的教育模式的转变需要教师改善自我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态度,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但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也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针对性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地位不只是说说而已,我们要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蔡中民.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 成功(教育),2012(20):82.
[2]刘淑华.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中国校外教育,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