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形势下小学体育互动式教学实践的几点感思
【作者】 玉素甫江·尼亚孜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
【正文】 教育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智慧全来源于活动。”培养自主发展能力的关键在于贯彻互动式学习,只有在互动中认知、在互动中领悟,才能提高学生的素养,张扬学生的个性,才能培养出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从个人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角度看,作为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载体——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平起平坐。平起平坐就是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变“以师为本”为“以生为本”、变“以教为本”为“以学为本”。要倡导“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让学生去“做”,而且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去做?”……教师要当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服务者,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创造者和享用者。当然,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兴趣也各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中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倾向,把选择权让给学生,学生有权选择自己喜好的项目和器械练习,甚至学生还可以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师应征求学生的意见,看他们喜欢什么?愿意做哪些运动?在教学计划中充分体现学生的爱好,课堂教学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到这些的基础是需要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中要用平等的目光注视学生、向学生微笑、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赞许学生的每一个动作等等,这些都会被学生解释为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很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努力程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颇为关键的是教师应多参与学生的活动,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多用小学生的语言进行交流;常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要多用肢体语言,如关怀的眼神、扶摸孩子的头、拉拉孩子的手、拥抱孩子等都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信赖。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还很多,只要你用心投入就会有收获。
二是冲破教材。要教好学、上好课,就要在充分把握教材、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敢于突破教材、善于举纲张目,勇于创新、善于求变,力求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教育方式的多元化。据调查,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体育的兴趣逐年降低,女学生的情况更是严重。有的甚至甚至产生恐惧感,厌倦体育课,以种种理由逃避。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拓展教材,把许多儿时玩的游戏:斗鸡、滚铁环、过山羊等“小儿科游戏”以及有锻炼价值的“跳舞毯”、甚至一个“塑料袋”等(只要它有锻炼价值)都可以搬进课堂,学生往往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积极主动地参与各个器械的练习,课堂的练习密度将大大提高,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且许多“小儿科游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可结伴练习,大大延长了锻炼身体的时间。
三是善于“刺激”。心理学表明: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和强化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形成学生个性行为品质的巨大功能,可以使学生产生无穷无尽的好奇和追求。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创设感染的情景,授之以趣,教之以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必能获得情感的充盈和趣味的纯真。优美新颖的场地器材布置、丰富多彩的色调运用会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使大脑皮层兴奋,从而激发学生的练习欲望。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上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既能烘托课堂的教学气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节奏感强的音乐能使人兴奋,练习时不易疲劳且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频率和节奏感;优美柔和的音乐能使人放松、愉悦,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疲劳。还有恰当利用位觉、皮肤感觉等都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另外,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用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主发展的需要去主动地接受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的期待。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学生得以充分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氛围中,他们才乐意参与教学过程,才更能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是允许超标。教师应善于原谅学生的错误,“孩子的错误永远是可以原谅的!”。特别是体育教学,有时一个简单的动作,有些学生需要练习十几次、几十次,作为教师要合理的进行引导、鼓励,千万不能有讽刺性的语言,教师要善于原谅他们,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宽容,消除他们的“恐师症”,鼓起做好的勇气。教师要更多的给予学生“偷着练”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形成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同时,要给予学生尝试的机会,在学习动作阶段,教师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的选择,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感悟、理解动作,从而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游戏课上,四人一组,两块小垫子,两个小海绵球,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老师不要求学生玩统一的游戏,不要设置这样那样的要求,请同学们利用现有的器材自己组织,自己创编游戏,这样给学生一个宽松自主选择的范围,诱发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一个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乐于参与的课堂教学新格局得以形成。体育教学中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是多渠道的,多方位、多形式的,而且是经常综合运用。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本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自由地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方法进行练习。当学生学习上出现的困难或者出现错误时,要按照一定的分类动作进行放松整理,或者在此部分安排一段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自由地放松,选择多种练习的方式,真正让学生打消顾虑,在和谐的环境中自然放松。
五是快乐就好。快乐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现在我们在体育课上多采用自我练习和自由结伴练习、自由选择器材场地练习、自由站位听讲观察、自由结伴讨论等等。创设了“能放则放,放而不乱、放得开收得拢、严而不死”的宽松、愉快、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古代思想教育学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要学生乐学,先要引发学生的情趣,只有当学生对体育学习感兴趣时,再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气氛渲染,才能将学生带进想象的天地,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如我要求学生以体育活动的形式表现“胜利大逃亡”,并给他们3分钟准备。练习口令下达后,有的上蹿下跳、有的前俯后仰,有的做出了摇旗呐喊的样子、有的则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不见了踪影等等,在各显神通的瞬间,不但力量、速度、弹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且也给了他们一个极好的自我表现、张扬个性的机会,学习兴趣一下就提高了。
互动式教学模式实际上“手挽手”的体现,是张扬学生个性的有效手段,是教和学的生动融合。作为小学体育教学,只有深刻挖掘内涵,延伸外延,才能真切感受这种教学方式的魅力所在,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完美提高。
一是平起平坐。平起平坐就是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变“以师为本”为“以生为本”、变“以教为本”为“以学为本”。要倡导“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让学生去“做”,而且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去做?”……教师要当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服务者,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创造者和享用者。当然,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兴趣也各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中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倾向,把选择权让给学生,学生有权选择自己喜好的项目和器械练习,甚至学生还可以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师应征求学生的意见,看他们喜欢什么?愿意做哪些运动?在教学计划中充分体现学生的爱好,课堂教学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到这些的基础是需要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中要用平等的目光注视学生、向学生微笑、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赞许学生的每一个动作等等,这些都会被学生解释为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很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努力程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颇为关键的是教师应多参与学生的活动,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多用小学生的语言进行交流;常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要多用肢体语言,如关怀的眼神、扶摸孩子的头、拉拉孩子的手、拥抱孩子等都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信赖。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还很多,只要你用心投入就会有收获。
二是冲破教材。要教好学、上好课,就要在充分把握教材、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敢于突破教材、善于举纲张目,勇于创新、善于求变,力求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教育方式的多元化。据调查,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体育的兴趣逐年降低,女学生的情况更是严重。有的甚至甚至产生恐惧感,厌倦体育课,以种种理由逃避。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拓展教材,把许多儿时玩的游戏:斗鸡、滚铁环、过山羊等“小儿科游戏”以及有锻炼价值的“跳舞毯”、甚至一个“塑料袋”等(只要它有锻炼价值)都可以搬进课堂,学生往往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积极主动地参与各个器械的练习,课堂的练习密度将大大提高,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且许多“小儿科游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可结伴练习,大大延长了锻炼身体的时间。
三是善于“刺激”。心理学表明: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和强化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形成学生个性行为品质的巨大功能,可以使学生产生无穷无尽的好奇和追求。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创设感染的情景,授之以趣,教之以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必能获得情感的充盈和趣味的纯真。优美新颖的场地器材布置、丰富多彩的色调运用会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使大脑皮层兴奋,从而激发学生的练习欲望。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上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既能烘托课堂的教学气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节奏感强的音乐能使人兴奋,练习时不易疲劳且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频率和节奏感;优美柔和的音乐能使人放松、愉悦,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疲劳。还有恰当利用位觉、皮肤感觉等都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另外,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用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主发展的需要去主动地接受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的期待。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学生得以充分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氛围中,他们才乐意参与教学过程,才更能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是允许超标。教师应善于原谅学生的错误,“孩子的错误永远是可以原谅的!”。特别是体育教学,有时一个简单的动作,有些学生需要练习十几次、几十次,作为教师要合理的进行引导、鼓励,千万不能有讽刺性的语言,教师要善于原谅他们,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宽容,消除他们的“恐师症”,鼓起做好的勇气。教师要更多的给予学生“偷着练”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形成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同时,要给予学生尝试的机会,在学习动作阶段,教师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的选择,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感悟、理解动作,从而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游戏课上,四人一组,两块小垫子,两个小海绵球,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老师不要求学生玩统一的游戏,不要设置这样那样的要求,请同学们利用现有的器材自己组织,自己创编游戏,这样给学生一个宽松自主选择的范围,诱发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一个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乐于参与的课堂教学新格局得以形成。体育教学中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是多渠道的,多方位、多形式的,而且是经常综合运用。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本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自由地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方法进行练习。当学生学习上出现的困难或者出现错误时,要按照一定的分类动作进行放松整理,或者在此部分安排一段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自由地放松,选择多种练习的方式,真正让学生打消顾虑,在和谐的环境中自然放松。
五是快乐就好。快乐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现在我们在体育课上多采用自我练习和自由结伴练习、自由选择器材场地练习、自由站位听讲观察、自由结伴讨论等等。创设了“能放则放,放而不乱、放得开收得拢、严而不死”的宽松、愉快、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古代思想教育学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要学生乐学,先要引发学生的情趣,只有当学生对体育学习感兴趣时,再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气氛渲染,才能将学生带进想象的天地,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如我要求学生以体育活动的形式表现“胜利大逃亡”,并给他们3分钟准备。练习口令下达后,有的上蹿下跳、有的前俯后仰,有的做出了摇旗呐喊的样子、有的则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不见了踪影等等,在各显神通的瞬间,不但力量、速度、弹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且也给了他们一个极好的自我表现、张扬个性的机会,学习兴趣一下就提高了。
互动式教学模式实际上“手挽手”的体现,是张扬学生个性的有效手段,是教和学的生动融合。作为小学体育教学,只有深刻挖掘内涵,延伸外延,才能真切感受这种教学方式的魅力所在,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完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