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张雪苹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第七中学



【正文】  【摘 要】 社会不断发展,人们所面临的竞争不断增多,压力也不断增大,在紧张的生活中,许多问题都会影响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要在学习与生活当中了解并且关心学生的情况,及时发现并且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完善健康的人格。本文具体分析了当前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的具体方法措施。
  【关键词】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教学;方法;措施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关键,为了解决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单纯依靠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利用高中各门学科教学的优势,从而形成思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统一的局面。通过深入对高中课程中多种心理教育资源的充分挖掘,利用心理知识与技能训练,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在课程教学当中,很好的解决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让课程教学变得更具吸引力,更富有效果。
  一、教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教学的重要目的不再是获取高分,而是要全面发展德智体。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在为学生展开教学过程中,重视在课堂教学当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心理指导当中,需要教师先具备健康的心理,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在增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放松自己,重视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的减轻压力,将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的状态。教师在整个的高中课程教学当中要随时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逐步地掌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二、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
  高中课程当中大部分内容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教材当中有许多的知识点直接或者是间接的与心理健康内容有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将这些资源挖掘出来,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在学习高中政治人教版《经济生活》这章节的内容时,让学生们对如何正确对待金钱进行了综合探讨,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为多个小组,让学生们通过调查,在一个星期之内调研学校的学生的金钱观,从而培养学生自我研究学习的习惯,通过学生的调查报告,可以增强学生们自主团结意识。另外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政治《文化塑造人生》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展示出比较熟悉的《西游记》的主题曲,带着学生体会到师徒四人的辛苦,通过播放不同阶段的流行歌曲,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了解到不同文化塑造不同人生,从而感悟到优秀文化的作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布置作业:学习一首对你人生起到重要作用的歌曲,在班上给大家演唱。经过沟通,教师可以了解到部分学生发生变化,这部分歌曲给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实现学生学习目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课后辅导个别咨询,矫正学生心理
  教学过程中后进生是教师们最为头疼的,可是教师们要认识到后进生并不是头脑不聪明,而是因为对高中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学生成立一个小组,通过课下时间进行家庭调查,来对家庭成员的金钱观念进行收集,而且要记录下调查结果,同学们的兴趣会高涨。经过这样的调查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到学好文化知识的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要面向全部学生,还要对学生当中个别学生差距,以及个别学生已经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展开心理辅导。
  个别咨询主要是通过个别谈话的方法为学生展开健康教育的形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直奔主题,学生有任何问题就提出来,并且双方的谈话要建立起平等的基础上,让学生可以自由的大胆提问,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指导,进而加强健康教育的效果。针对课堂上表现较为异常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在课下,我们要主动的与学生展开接触,找学生谈话,充分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特点等,教师与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提问之后,教师要逐一仔细的为他们进行分析,让学生可以在和谐的生活氛围下,提高集体凝聚力。让学生可以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挖掘出学生勇敢挑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展自身的个性,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加强心理健康。
  四、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评价观
  教学评价与学生心理健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高中课程的教学评价要转变单纯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的情况,尽可能的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这种情况下是考察学生不再单纯依据单一的知识技能标准,更多的重视学生在教学当中展示出来的态度,不再一味的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更多的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获得的体验。第一,教师要将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当成鼓励学生学习的方法,并不是当成教学的最终目标。第二,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保持端正的态度。要意识到出现错误是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允许学生出现错误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原则。第三,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提供评价。相同的一个活动当中,对待学习好的学生,评价标准要高一点,针对学习差的学生,评价标准可以适当的低一点。采用这种灵活的评价方法更加适合学生情况,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不可小视。因此,为了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高中课程教学的始终,教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充分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采用课后辅导、个别咨询矫正学生心理、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评价观念,从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让心理健康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梁琴;尽快补上心理健康课[N];重庆日报;2000年
  [2]本报记者;刘微;当代高中生;新时代新特点[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马莹华;王应杰;;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几个问题[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4]达文;;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实施[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