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追寻有效教学 打造灵动课堂
【作者】 夏采金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一小学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的教要最优化,学生的学要最大化。切记,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艺术的生命在于教学必须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我们自己的高效课堂,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不断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益。
【关键词】 小学数学;激情激趣;精讲精练;融入生活
新课标特别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做到切实抓好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课堂是我们朝夕相处的舞台,我们只有熟练驾驭教材,熟练教活学生,善于优化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得心应手,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健康发展。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灵动的、活跃的、充满智慧的、真正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课堂教学不是为了“教”而“教”,目的在于通过教师智慧的“教”实现学生快乐的“学”。“活”的小学数学课堂,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增强素养。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新颖独特的导入能先声夺人,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为上好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课堂心理时间愉快而短暂,课堂心理空间丰富而广阔。随时都能“美美地想,快乐地做,天天都有小进步。”真正实现“课伊始,趣亦生。”
以情激趣、以趣促动、以动促学是有效教学的捷径。我们常说“情为境生,境为情设”就是为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不惜进行有效的铺垫。
有效教学从新课导入开始。激情激趣的新课导入会让师生秀色可餐,妙不可言,心有灵犀,其乐融融。例如:我在组织学习《平均分》时,先让同学“把8根小棒分一分。”于是出现下列几种分法:“1根与7根、2根与6根、3根与5根、4根与4根。”接着我引导同学发现最后一种分法的实质特征是:“每份的根数一样多,这种分法叫作平均分。”这样导入新课,既让学生感受到在操作中获得新知识的快乐,又让学生对新课探究发生更大的兴趣。又如学习《有余数除法》时,我先出示六个梨,三只盘子,然后让学生把这六个梨平均分到三个盘子里,他们很快就分完。这时我再出示七个梨,继续让学生把这七个梨平均分到三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了。我趁势让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的不能分的数叫“余数”。
新课导入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可谓多姿多彩的。切实,我们都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只有注重导入的艺术性与创新性,善于开拓创新,灵活运用,才能实现导入的精彩、有效!
二、精讲精练,触类旁通
有效课堂要注重讲好重难点、讲好规律、讲好方法、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在学生思考或做题时不讲打岔的话;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不讲刺激的话;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要太急于讲话。也就是说:只需三分钟就能讲清楚的问题,不得讲四分钟;力求紧扣主题的引入,不戴大帽子,不绕圈子;应该留给学生自学和训练的时间,不得占用;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不得打断思路;学生能自主解决的问题,不包办代替。
精讲是智慧,妙学是潜力。灵动教学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共性问题和制约、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精心设计,透彻剖析。力求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教”要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教”要致力于“导”,更要服务于“学”。
妙学,是讲究技巧的,可以说,有效的学是学生彰显个性的自主学习。无论是精讲,还是妙学,都要做到触类旁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石激起千层浪,融会贯通,学有所获。
精选的题型要突出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时效性、启发性、创造性和教育性。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确保人人参与,个个学有希望。
有效教学要创造机会,多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学习运算律运用部分后,我要求学生将“48×25”应用多种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然而,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只想出了两种方法,即:
(1)48×25=(40+8)×25=40×25+8×25=1000+200=1200
(2)48×25=(4×12)×25=4×25×12=100×12=1200
这时,我引领学生再思考,说道,既然你们能将48分解成“12×4”,那么48可不可以分解成别的数呢?或把25也进行分解呢?同样,既然可以把48拆成“40+8”的和,那是不是也可以拆成“差”呢?经过我有效的启发,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迅速得出下面4种解法:
(3)48×25=48×5×5=240×5=1200
(4)48×25=(6×8)×25=8×25×6=200×6=1200
(5)48×25=(50-2)×25=50×25-2×25=1250-50=1200
(6)480×(100÷4)=48×100÷4=1200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精讲多练,要切合教师自身实际,力求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情况,找准切入点,努力让每堂课都是落实课,每堂课都是训练课。“精讲多练,以练为主”,让课堂成为真正的学堂,真真切切落实我们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小学新课程改革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促进课堂教学生活化,拓宽学生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空间,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体验和生活经验,为学生创造力和实践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以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将数学用于生活,才能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又让数学回到社会生活中去,才能彰显数学价值,体现数学魅力。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
例如:我组织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说: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长与身高的比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大约是1∶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如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的脚;假如你是警察,只要发现嫌疑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嫌疑人的身高……这样利用“人体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天天学习的数学是那么的有用和神奇。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是学生学好数学,提高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善于结合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更是学生学习的捷径。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生活中学数学,这是提倡素质教育的根本需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才能丰富教学内容,学活数学知识,实现学以致用。
创设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境,是开展有效数学教学的催化剂。例如:我在组织学习《角的认识》时,先请学生和三角板交朋友——握手,感知角是尖尖的,接着出示校园、教室、学生活动中的一些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角,感知角就在我们身边。之后再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发现角,并让他们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还见过哪些角,进一步加深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教学时我把课本知识和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学好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构建有效课堂,打造生活教学,就必须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充满趣味性。要想巧妙地创设课堂教学的情趣教学,科学而又合理地组织好学生学好教学,就得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给学生一个空间;给学生一个条件;给学生一个时间;给学生一个问题;给学生一个机遇;给学生一个冲突;给学生一个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数学海洋里,能够自由自在地翱翔,是我们进行灵动的数学课堂教学成功的秘诀。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情”激情、以“情”引趣、以“情”授业、以“情”育人。有效灵动的、智慧的课堂就在我们的身边,创造有效课堂的主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只要善于深入研究,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广辟蹊径,独具匠心,就能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实在,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魏日景.对小学数学多元化教学的实践与探微[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5);
[2]朱仙庆.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探微[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9,(21);
[3]韩卉.小学数学多元化教学方式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8);
[4]谢定来.小学数学自能学习实施策略.[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8.6;
[5]赵文君. 《谈阅读教学中的自能学习》[J].《青海教育》,2018(4)。
【关键词】 小学数学;激情激趣;精讲精练;融入生活
新课标特别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做到切实抓好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课堂是我们朝夕相处的舞台,我们只有熟练驾驭教材,熟练教活学生,善于优化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得心应手,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健康发展。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灵动的、活跃的、充满智慧的、真正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课堂教学不是为了“教”而“教”,目的在于通过教师智慧的“教”实现学生快乐的“学”。“活”的小学数学课堂,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增强素养。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新颖独特的导入能先声夺人,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为上好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课堂心理时间愉快而短暂,课堂心理空间丰富而广阔。随时都能“美美地想,快乐地做,天天都有小进步。”真正实现“课伊始,趣亦生。”
以情激趣、以趣促动、以动促学是有效教学的捷径。我们常说“情为境生,境为情设”就是为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不惜进行有效的铺垫。
有效教学从新课导入开始。激情激趣的新课导入会让师生秀色可餐,妙不可言,心有灵犀,其乐融融。例如:我在组织学习《平均分》时,先让同学“把8根小棒分一分。”于是出现下列几种分法:“1根与7根、2根与6根、3根与5根、4根与4根。”接着我引导同学发现最后一种分法的实质特征是:“每份的根数一样多,这种分法叫作平均分。”这样导入新课,既让学生感受到在操作中获得新知识的快乐,又让学生对新课探究发生更大的兴趣。又如学习《有余数除法》时,我先出示六个梨,三只盘子,然后让学生把这六个梨平均分到三个盘子里,他们很快就分完。这时我再出示七个梨,继续让学生把这七个梨平均分到三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了。我趁势让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的不能分的数叫“余数”。
新课导入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可谓多姿多彩的。切实,我们都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只有注重导入的艺术性与创新性,善于开拓创新,灵活运用,才能实现导入的精彩、有效!
二、精讲精练,触类旁通
有效课堂要注重讲好重难点、讲好规律、讲好方法、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在学生思考或做题时不讲打岔的话;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不讲刺激的话;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要太急于讲话。也就是说:只需三分钟就能讲清楚的问题,不得讲四分钟;力求紧扣主题的引入,不戴大帽子,不绕圈子;应该留给学生自学和训练的时间,不得占用;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不得打断思路;学生能自主解决的问题,不包办代替。
精讲是智慧,妙学是潜力。灵动教学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共性问题和制约、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精心设计,透彻剖析。力求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教”要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教”要致力于“导”,更要服务于“学”。
妙学,是讲究技巧的,可以说,有效的学是学生彰显个性的自主学习。无论是精讲,还是妙学,都要做到触类旁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石激起千层浪,融会贯通,学有所获。
精选的题型要突出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时效性、启发性、创造性和教育性。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确保人人参与,个个学有希望。
有效教学要创造机会,多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学习运算律运用部分后,我要求学生将“48×25”应用多种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然而,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只想出了两种方法,即:
(1)48×25=(40+8)×25=40×25+8×25=1000+200=1200
(2)48×25=(4×12)×25=4×25×12=100×12=1200
这时,我引领学生再思考,说道,既然你们能将48分解成“12×4”,那么48可不可以分解成别的数呢?或把25也进行分解呢?同样,既然可以把48拆成“40+8”的和,那是不是也可以拆成“差”呢?经过我有效的启发,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迅速得出下面4种解法:
(3)48×25=48×5×5=240×5=1200
(4)48×25=(6×8)×25=8×25×6=200×6=1200
(5)48×25=(50-2)×25=50×25-2×25=1250-50=1200
(6)480×(100÷4)=48×100÷4=1200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精讲多练,要切合教师自身实际,力求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情况,找准切入点,努力让每堂课都是落实课,每堂课都是训练课。“精讲多练,以练为主”,让课堂成为真正的学堂,真真切切落实我们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小学新课程改革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促进课堂教学生活化,拓宽学生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空间,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体验和生活经验,为学生创造力和实践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的条件,以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将数学用于生活,才能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又让数学回到社会生活中去,才能彰显数学价值,体现数学魅力。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
例如:我组织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说: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长与身高的比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大约是1∶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如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的脚;假如你是警察,只要发现嫌疑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嫌疑人的身高……这样利用“人体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天天学习的数学是那么的有用和神奇。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是学生学好数学,提高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善于结合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更是学生学习的捷径。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生活中学数学,这是提倡素质教育的根本需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才能丰富教学内容,学活数学知识,实现学以致用。
创设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境,是开展有效数学教学的催化剂。例如:我在组织学习《角的认识》时,先请学生和三角板交朋友——握手,感知角是尖尖的,接着出示校园、教室、学生活动中的一些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角,感知角就在我们身边。之后再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发现角,并让他们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还见过哪些角,进一步加深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教学时我把课本知识和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学好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构建有效课堂,打造生活教学,就必须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充满趣味性。要想巧妙地创设课堂教学的情趣教学,科学而又合理地组织好学生学好教学,就得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给学生一个空间;给学生一个条件;给学生一个时间;给学生一个问题;给学生一个机遇;给学生一个冲突;给学生一个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数学海洋里,能够自由自在地翱翔,是我们进行灵动的数学课堂教学成功的秘诀。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情”激情、以“情”引趣、以“情”授业、以“情”育人。有效灵动的、智慧的课堂就在我们的身边,创造有效课堂的主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只要善于深入研究,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广辟蹊径,独具匠心,就能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实在,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魏日景.对小学数学多元化教学的实践与探微[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5);
[2]朱仙庆.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探微[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9,(21);
[3]韩卉.小学数学多元化教学方式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8);
[4]谢定来.小学数学自能学习实施策略.[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8.6;
[5]赵文君. 《谈阅读教学中的自能学习》[J].《青海教育》,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