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工作 如何对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郭 蕾

【机构】 湖北省襄阳五中实验中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给学生在各种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样的要求下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老师的教学进度加快,学生的学习压力变大,这样一部分学生在心理层面会产生问题,所以班主任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注,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来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因此本文浅谈在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工作如何对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 新形势;初中班主任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现阶段初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在初中这个阶段,学生处于认知世界的阶段,思想初步成熟,对外界、他人以及自身都有了初步的认知,同时,学生的情绪情感也会比以前更加复杂,难以把握,会影响到初中学生的情感,因此班主任开看开展教学工作中应该通过阳光、积极的教学态度让学生养成一个乐观的学习心态,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初中生的心理状况
  心理因素可以影响到初中的教学,所以要提升教学的质量,就可以寻找教学中与学生心理的重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但是据调查显示在现阶段国内的许多初中学生的家庭都出现了父母离异的状况,这使得初中生在心理上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打击。因此初中班主任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因素提出不同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对于这种现状班主任应该根据自身班级的实际情况,运用心理学与日常的班主任教学工作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积极阳光的一面,去让他们养成争取思想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此同时人格教育也是有必要的。通过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学会修身养性,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从而矫正不良人格品质,促进健全人格发展。
  二、初中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接
  在初中班主任的教学工作中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内容,班主任每天都在处理例如说学生不按时交作业,迟到、旷课等繁琐的工作中,不管班主任怎样的说教都无法让这一现状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因此在开展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接时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把班级中调皮、不听话的学生作为研究参考的对象,通过一些名人名言、励志故事来提高学生自身的优良品质。在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接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是应该将工作的重心让学生自己养成去发现自身存在的优秀品质,从而让学生积极乐观的健康成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也应该将心理学这一教学理念渗透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中,并把这一理念作为指导方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学习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学习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与潜能。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智力与潜能,这些智能只能通过学习,才能得到开发和利用。只有多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从而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也能使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在初中阶段,学生不像幼儿时期思想较为单纯、天马行空,而是变得更具体,更切实际,这时初中生会对一些自己没有探索过新的文化感兴趣,班主任心理教育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不把学习当成一种课本任务,而是把学习在学生的心理中转变成一种新奇放松的活动,班主任在开展学生教学工作时可以通过一些故事导入课堂,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把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逐层递进的把心理教育应用在初中教学当中,这样能把知识有结构有条理的灌输给学生而不遭到太大的抵触。
  (二)互相尊重,增强自信心
  在学生的初中教育阶段,学生们对他人的看法是很重视的,班主任要抓住初中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尊重重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因素,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多鼓励、夸赞学生,与学生保持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和学生之间开展新型的师生关系。
  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例如有的学生成绩很有优异,但是在一次考试中马虎了错失了关键性的一个步骤导致丢掉了分数,老师这个时候应该对学生进行安慰鼓励,告诉学生这个问题是通过自身的认真努力就能避免的,因此不能过于悲伤;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在考试中分数可能不高,但是相比以往的测试有一些进步,班主任也应该对他进行表扬,前进的一小步就是学习道路上的一大步。多多称赞自己的学生给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在以后也能更好的开展心理教学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教学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灵活多样,易于变通的教学模式,它可以在教学中充当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桥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各方面品质全面提升。因此,班主任要多多发扬心理健康教育,让这一领域更加完善,为初中的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覃晓璇 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考试周刊 2017(36)
  [2]王玲 初中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中华少年 2017
  [3]薛建平 孙丽娜 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20):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