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立足作业小切口 做好育人大文章

【作者】 穆永强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一小学



【正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意见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此举明确表明了教育目标不再是唯分数论,而是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同时,也为我校多年来的作业改革研究进一步提供了政策与理论支撑。一直以来,我校立足学生作业的研究与改革,尝试打破传统的形式与做法,让孩子在作业中,受到了德育、智育、美育等“多育”熏陶,凸显作业功能的最大化。
  一、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以作业树德
  今年寒假,博兴一小的每位学生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作业礼包,他们发现,寒假作业由昔日的试卷变成了有趣的“十二个一”:写一篇好文章,做一份小调查,练一手好字,讲好一个故事,制作一件手工作品,做好一件家务,唱好一支爱国歌曲,朗诵一首好诗,练好一个身体,交一位朋友,游历一处风景,了解一处民俗等。各年级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要,从中自主选择,形成自己的各具特色的寒假作业礼包。
  收到这样的作业礼包,孩子们乐翻了天。
  “太爽了”,六年级的魏绮聪说,“很开心,我喜欢,以前的作业都是抄写的作业,而新的作业让我可以走进自然怀抱,见识更多壮丽美景,进一步了解伟大的祖国。”这样的作业,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使得一些原本宽泛口头的“爱国主义”具体为行动上的对祖国河山、灿烂文化等的热爱与保护,把大而空的知识目标落实到了生活化、实践性作业的具体中去,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美好就在身边,爱国主义情感化在了举手投足间,既是一次是德育的经历,更是一次德育的升华。
  而关于民俗的作业,学生就更喜欢了,很多学生就从春联入手,经历了写、贴等一系列过程,既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又锻炼了自立和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激发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一些优秀的民俗与传统,就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实践中,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中国心,生出民族爱。
  二、自主设计,培养能力,以作业启智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便是以最自然、最真实的形式进行求知、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作业中的主体意识,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与学习精神。
  学校一改往日的教师一言堂作业,更新作业体系为“1+×”作业模式,既包括规定的必修作业,也鼓励学生,在完成必修作业基础上,根据兴趣设计个性化作业。“自己动手做花灯”、“饺子有几种包法”、“学下象棋”、“跟爸妈比赛背古诗”、“数一数家里有几个长方形”、“发现家中的红色元素”等一些自主性作业,让孩子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经历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尊重了自我。开学后的个性化作业展评活动,更让我们看到孩子们的创意、真实与精彩。这些带有学生个体温度的作业,让每位学生自主地在不同起点获得最优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品尝到桃子的滋味,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奋发努力,全面进步。
  于漪老师曾说过:教育不是为了就业,更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学生的完成。学生设计作业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生理上的完成,更是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的完成,既是一种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情怀,也是一种对人生的态度。
  三、润物无声,规范行为,以作业养习
  让每位同学都能把作业完成,让习惯养成从完成作业开始。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坚持。说起来简单,但是做到却不容易。但如果连基本的作业习惯都养不成,谈何其他习惯的培养?
  全校51个班级,只有不足10个班的学生都能全部完成作业。每天早读前,成了“非常时期”,大部分教师都在检查作业,结果往往令学生伤心,老师寒心。为此,学校把这一学期的教研主题定为作业研究,拿出多项具体措施解决这个问题;“作业超市”、设作业顾问、作业微论坛、作业交流会、作业反思会、作业公示制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效果明显。
  李雅轩是三年级2班的一名学生,基础差,完成作业困难,又不愿动脑,经常因为完不成作业,惹得课任老师大发雷霆。如今,她通过作业顾问的指导,在“作业超市”中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作业,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更可喜的是,李雅轩还爱上了学习,成绩提升很快,从此,课堂上少了许多指责声。其实,像李雅轩这样的学生又何止一个?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素质,素质决定命运。养成好的作业习惯,以此影响、教育孩子做好生活中每一件小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必将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转变。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就说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让学生习惯的养成从完成作业开始,只要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四、架设平台,促进成长,以作业交心
  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往往会流露出真情实感。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依托作业批改这一功能,把它变成师生间平等交流、真诚交心的平台,使之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有力杠杆。学生通过作业表现出的一些想法、不良苗头等,教师切不可随意放过,应该利用作业这一有效平台,走进学生内心,进行真诚的抚慰,用适度的鼓励,热情的支持来帮助学生,在善意的对话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进而使之明辨是非,知晓对错,达到教育的目的。
  王淑惠是四年级的一名学生,内向,不善沟通。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游。虽然不善于和老师当面交流,但是淑惠渴望和老师对话,而且她对于老师的评语看得特别仔细。班主任韩萍老师发现后,利用作业评语,开始了和淑惠的对话。
  韩老师把对孩子的鼓励,对孩子的期盼,全部写在批语里,同时,淑惠也通过回复批语的方式和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这样一来一往,看似简单的作业批改,就变成了一种师生交流、师生对话的有效平台。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让学生的经历了润物无声的德育实施过程,在平等交心的过程中促进了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让学生从社会生活和熟悉的学校生活中去感知反思,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与品德,胸怀祖国,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格,努力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