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

【作者】 钟道娴

【机构】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第三小学



【正文】  【摘 要】 文章通过探索语文实施语感教学的方法,着眼于学生对语文实践感悟和个性经验的感悟创造,让学生通过实践训练而获得实践意义上的启迪,从而创造性地让学生获得适合自己个性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而能动自主地学习探究,使语感教学真正直接面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 语文语感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有识之士也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语感教学的重要地位,是指已有人呼吁把语感教学看作语文教学的核心,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个人认为语感的培养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知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审美情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定得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语感培养有两个途径-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根据语感培养的途径,我们共同来探讨语感培养的方法:
  一、在语言积累中培养语感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阅读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同时涵盖了无声默读与出声朗读两个方面,提倡阅览与诵读并重。阅览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一目十行的速读,得鱼忘筌,主体所感知的不是孤立零碎的单个文字符号1,而是由字、司、句、段(甚至标点符号)所构成的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主体在进行速读时,有时不必逐个破译每个文字符号代码,而利用与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的预见、猜测、期待等手段简化阅览过程,从而迅速敏锐地把握作品实质。有了速读作基础,广览也就好办了。广泛浏览,能拓展阅读范围,增加其词汇、句式的储备,厚积薄发,促进其语言经验、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从而形成语言直觉。
  二、在语言训练中培养语感
  语感训练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应该强化语感训练。通过听读抄背讲写的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朗读是直觉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境界。培养语感,有的要从声音上去吟味。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不同的语调、节奏朗读中思考,吟诵中品味,会其义自现,入情明理的。《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中彭德怀看到战士们饿得走不动了,问饲养员:“总共还有几头牲口?”接着“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即便大家一致要求留下大黑骡子,可是彭德怀为了大家能走出草地,为了革命,说:“部队现在也野菜都吃不上,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有更多的人走出草地。”“邱南辉,传我命令,让方副馆长负责杀大黑骡子!”“副官长,快开枪!你不想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第一句着急地发问,第二句果断地命令,第三句平静地说理,第四、第五句严厉地暗示。结合上下文,了解当时说话的语境,让学生反复诵读,抑扬的语调,变化的速度,语音的轻重,使学生体会到句子的深刻含义,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忠于革命的精神也输入学生的心田。
  另外,吟诵朗读可以使学生领悟作文之道。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吟哦朗咏、诵读背诵,让学生直觉体悟言语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阶段。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要重视学生对语言直觉感受的丰富性与多元性,设计出科学合理、能发展学生思维个性的练习,使其成为在教师正确启发引导之下以直觉思维活动为媒介、以培养语感为目的的语言训练。
  三、在联想与想象中培养语感
  言语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或语表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音或语外之意。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常常要运用由联想或想象作为基础的修辞手法,以使语言鲜明生动。如《台湾的蝴蝶谷》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如果仅从文字的表层意义呆板地理解“色彩斑斓、穿、越”等词语,就无法感受到活生生的动人的蝴蝶聚会的场面,要想让学生披文入情,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只有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展开联想:数以万计的蝴蝶身着彩衣正从四面八方赶来,它们生怕耽误了大好春光,急着到蝴蝶谷去聚会,你瞧它们飞得多么轻快,多么活泼!学生在看图想象中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只舞姿翩翩的彩蝶,正赶着去蝴蝶谷聚会呢?联想、想象往往是不受逻辑思维约束的思维形态,具有极大的跳跃性与自由性,可以极为迅速地使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因此,想象、联想是直觉思维的翅膀。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与奇特的想象,让学生在能动自主的学习探究中创造性地获得语感。
  总之,我们应该充分把握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因素,研究语感教学的规律,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的直觉能力,使学生不仅能“读”且更能“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跃上一个更高层次。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谈苏教版国标本“单元练习”中的成语积累
  [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作者简介:钟道娴,小学高级教师。1996年参加教育工作,是灵山县第六小学的老师,现在灵山县第三小学轮教。从事教育工作22年来,本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工作尽职尽责。在工作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基本功,能担任低中高年级的语文科教学及班主任工作。近年来多数担任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所任带的班级都取得很好的教学成绩,多次获得县级、市级毕业班检测一、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