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化学“文化内容”教学思考及实践
【作者】 何占兵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新华镇新华中心学校
【正文】 【摘 要】 梳理初中化学在“文化内容”教育中的窘境,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提出了“文化内容”的概念及其教育价值;例举了“文化内容”素材挖掘的部分成果,总结了工作环节;结合教学实践谈了针对“文化内容”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
【关键词】 文化内容;素材挖掘;教学设计;课堂实践
化学是主要的自然科学之一,它有完备的独立的知识体系,同时是一种人为的研究活动,并随着人类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由此看来,化学属于文化的范畴,其本身具备文化的特征。化学又是一门独立的文化,我们称之为化学文化。“文化内容”是初中化学学科内容的重要组成,是化学学科实施学科育人的重要载体;研究和落实“文化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科育人的又一重要途径。
1、关于“文化内容”的初步思考
1.1“文化”的概念和功能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学校教育中的文化因素在相关领域均有涉及,特别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上更有体现的宽度和深度。文化具有塑造个人人格、规范团队行和影响社会导向的作用,因而梳理出学校教育、特别是学科教育中有价值的文化因素并实施课堂,对于当下的课程改革和育人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实践的价值。
1.2化学学科中的“文化内容”及其教育价值
作为化学教师,只有了解化学学科中的“文化内容”,才可能去实践文化育人,从而为学科育人工作添砖加瓦根据“文化”的概念,立足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科育人的要求,笔者对化学学科中的“文化内容”提出如下观点:“文化内容”是指除知识内容、方法内容、学科思想(观念)之外,蕴含于化学教学素材中的具有育人价值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或审美情趣。本研究中,判定、选取“文化内容”教学素材的依据是:一个内容前提,一个作用核心,三个价值取向。一个内容前提是,不重复于前期研究的成果——知识内容、方法内容、学科思想(观念)。一个作用核心是,素材对落实教学目标,特别是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有不可或缺的支持、促进或纽带作用。恰当的“文化内容”具有宝贵的育人价值。具体地说,化学学科中的“文化内容”可以体现以下五个方面的育人价值。第一,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第二,培育民族精神和生命意识,第三,发展逻辑思维和辩证思想。涉及的思维方式有:对立统一规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等。这方面的教育价值归属于第3类:“思维逻辑”。第四,树立资源意识和环保观念。化学教材中可以挖掘出很多涉及这方面的教学素材,从而为学科育人中的节能教育、环保教育提供支持第五,培养其他的先进文化观念。除了以上4种育人价值之外,化学学科中有价值的“文化内容”还包括:文化习俗、经济观念、系统方法、科技意识、创新思想、安全意识、防灾意识、商品的使用价值等等。各观念的相应素材尽管不多,但聚集起来总量不少,教育能量不可忽视。这方面的教育价值归属于第5类:“其他文化观念”。
2、化学学科“文化内容”的教学设计
化学学科的“文化内容”主要可以分成三个板块,首先,是显性素材,该类教学素材主要是被整合在初中化学教材之中,且其所带有的文化内容特质尤为明显;其次,是隐形素材,该类教学素材不能更为直接的找到,需要不断的挖掘其教材内容;最后,是外来素材,该类教材的应用需要外来内容的补充,并需要对其文化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这些外来素材经常出现在化学的习题当中,在化学教科书上是无法找到其相关的内容的。以其文化内容的板块为基础,转变原本的化学教学理念,重新设计化学教学课堂,编制出一套实践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案。
2.1显性素材
初中化学老师在进行显性素材的设计时,应当明确其教学目标,找出化学教材当中所涵盖的文化内容,并对其实际教材内容的设定目标进行考量,尽可能让二者保持高度的一致,之后还应当把其文化内容全面贯彻并落实到教学流程之中,让其可以更快的实现教学目标。想要合理的运用显性素材,就要了解点到为止的教学要点,升华其实际的教学目标,用一些比较简单的方式来将化学教学知识过渡到文化内容的层面上。
2.2隐性素材
隐性素材所带有的文化内容特性并不是十分的明显,所以,在对其内容进行教学时,老师们应当先对隐性素材进行更为深度的思考,在思考完后,慎重的设置定位,找出和文化内容相对应的教学素材,提升其实际的化学教学效果。尽可能的满足其教学要求,重新整合其教学素材内容,对其教学概况进行树立,完成其载体的制作过程。老师们合理的引导隐形素材,运用肢体语言等,找出教学素材的文化内容,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强化自身的情感体验。
2.3外来素材
外来素材主要是依据教学需求进行内容填充的教学资源,所以其素材的选择范围比较广,没有对其素材的选择进行约束。这些外来素材要尽可能的选择和学生们生活实际相贴合的内容,让学生们更好的熟悉其素材。通常,外来素材的篇幅都比较大,其所隐藏的数据信息极为繁杂,所以在设计外来素材的教学活动时,要重新定位其文化内容,选用和学生们生活相关联的化学素材,实时的对其素材进行剪切等的处理,
结语:总之,“文化内容”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并为落实学科育人工作、提升课堂教育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在以后工作中,促进“文化内容”在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中的和谐融合,推动化学学科为培养实现“中国梦”的一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理论的问题原因分析[J] 刘星辉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S2)
[2]高校化学教育同初中化学异同研究[J].沈卓豪 章继涵 化工管理 2013(10)
[3]怎样教好初中化学[J] 宋海林 学周刊 2011(15)
【关键词】 文化内容;素材挖掘;教学设计;课堂实践
化学是主要的自然科学之一,它有完备的独立的知识体系,同时是一种人为的研究活动,并随着人类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由此看来,化学属于文化的范畴,其本身具备文化的特征。化学又是一门独立的文化,我们称之为化学文化。“文化内容”是初中化学学科内容的重要组成,是化学学科实施学科育人的重要载体;研究和落实“文化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科育人的又一重要途径。
1、关于“文化内容”的初步思考
1.1“文化”的概念和功能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学校教育中的文化因素在相关领域均有涉及,特别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上更有体现的宽度和深度。文化具有塑造个人人格、规范团队行和影响社会导向的作用,因而梳理出学校教育、特别是学科教育中有价值的文化因素并实施课堂,对于当下的课程改革和育人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实践的价值。
1.2化学学科中的“文化内容”及其教育价值
作为化学教师,只有了解化学学科中的“文化内容”,才可能去实践文化育人,从而为学科育人工作添砖加瓦根据“文化”的概念,立足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科育人的要求,笔者对化学学科中的“文化内容”提出如下观点:“文化内容”是指除知识内容、方法内容、学科思想(观念)之外,蕴含于化学教学素材中的具有育人价值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或审美情趣。本研究中,判定、选取“文化内容”教学素材的依据是:一个内容前提,一个作用核心,三个价值取向。一个内容前提是,不重复于前期研究的成果——知识内容、方法内容、学科思想(观念)。一个作用核心是,素材对落实教学目标,特别是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有不可或缺的支持、促进或纽带作用。恰当的“文化内容”具有宝贵的育人价值。具体地说,化学学科中的“文化内容”可以体现以下五个方面的育人价值。第一,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第二,培育民族精神和生命意识,第三,发展逻辑思维和辩证思想。涉及的思维方式有:对立统一规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等。这方面的教育价值归属于第3类:“思维逻辑”。第四,树立资源意识和环保观念。化学教材中可以挖掘出很多涉及这方面的教学素材,从而为学科育人中的节能教育、环保教育提供支持第五,培养其他的先进文化观念。除了以上4种育人价值之外,化学学科中有价值的“文化内容”还包括:文化习俗、经济观念、系统方法、科技意识、创新思想、安全意识、防灾意识、商品的使用价值等等。各观念的相应素材尽管不多,但聚集起来总量不少,教育能量不可忽视。这方面的教育价值归属于第5类:“其他文化观念”。
2、化学学科“文化内容”的教学设计
化学学科的“文化内容”主要可以分成三个板块,首先,是显性素材,该类教学素材主要是被整合在初中化学教材之中,且其所带有的文化内容特质尤为明显;其次,是隐形素材,该类教学素材不能更为直接的找到,需要不断的挖掘其教材内容;最后,是外来素材,该类教材的应用需要外来内容的补充,并需要对其文化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这些外来素材经常出现在化学的习题当中,在化学教科书上是无法找到其相关的内容的。以其文化内容的板块为基础,转变原本的化学教学理念,重新设计化学教学课堂,编制出一套实践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案。
2.1显性素材
初中化学老师在进行显性素材的设计时,应当明确其教学目标,找出化学教材当中所涵盖的文化内容,并对其实际教材内容的设定目标进行考量,尽可能让二者保持高度的一致,之后还应当把其文化内容全面贯彻并落实到教学流程之中,让其可以更快的实现教学目标。想要合理的运用显性素材,就要了解点到为止的教学要点,升华其实际的教学目标,用一些比较简单的方式来将化学教学知识过渡到文化内容的层面上。
2.2隐性素材
隐性素材所带有的文化内容特性并不是十分的明显,所以,在对其内容进行教学时,老师们应当先对隐性素材进行更为深度的思考,在思考完后,慎重的设置定位,找出和文化内容相对应的教学素材,提升其实际的化学教学效果。尽可能的满足其教学要求,重新整合其教学素材内容,对其教学概况进行树立,完成其载体的制作过程。老师们合理的引导隐形素材,运用肢体语言等,找出教学素材的文化内容,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强化自身的情感体验。
2.3外来素材
外来素材主要是依据教学需求进行内容填充的教学资源,所以其素材的选择范围比较广,没有对其素材的选择进行约束。这些外来素材要尽可能的选择和学生们生活实际相贴合的内容,让学生们更好的熟悉其素材。通常,外来素材的篇幅都比较大,其所隐藏的数据信息极为繁杂,所以在设计外来素材的教学活动时,要重新定位其文化内容,选用和学生们生活相关联的化学素材,实时的对其素材进行剪切等的处理,
结语:总之,“文化内容”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并为落实学科育人工作、提升课堂教育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在以后工作中,促进“文化内容”在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中的和谐融合,推动化学学科为培养实现“中国梦”的一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理论的问题原因分析[J] 刘星辉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S2)
[2]高校化学教育同初中化学异同研究[J].沈卓豪 章继涵 化工管理 2013(10)
[3]怎样教好初中化学[J] 宋海林 学周刊 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