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作者】 范吉清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第四中学



【正文】  【摘 要】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在初中物理演示教学过程中的思考,结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进行分析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也就是立什么德,树什么人。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演示实验;核心素养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单元,是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主要手段,演示实验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分析实验现象,获得什么初步结论,实验过程中教师采用了什么研究问题的方法等等。
  一、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无论什么类型的实验,都要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处理好实验过程,引导学生逐步观察,使学生在脑海中固有的知识和认知经验显著地表现出来,与所建立的新的概念和规律发生碰撞,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探究《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实验中,学生生活经验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会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保持静止”。学生形成观点,是因为在生活中,许多关于力的现象反映出这样的知识,也就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了错误认知。教师在演示完实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学生顺理成章的知道是阻力的作用,那再回归到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他形成的错误观点的原因是什么呢?忽略了摩擦力对运动物体的作用。最后提出如何没有阻力对物体作用又会怎么样呢?在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利用实验反驳错误的观点采取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还可以应用到哪些方面呢?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贯输。
  二、实验对学生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遇到一点困难就会向教师请教,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实验教学中,我经常会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例如初中物理电学的欧姆,德国的欧姆的家境十分困难,父亲对他的启蒙,使欧姆养成了动手的好习惯,他心灵手巧。他在研究了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实验中,欧姆巧妙地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自己动手制成了电流扭秤,用它来测量电流,才取得了较精确的结果,可是实验的成功至到七八年之后才逐渐被他人认可。而在这过程中欧姆并不气馁,坚持研究。还有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为了研究电与热的定量关系,在生活贫困的情况下,坚持实验研究十年,做了四百多次实验,最终取得巨大的成就。可以看到想要取得成功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敢于面对生活困难的勇气,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这些恰恰是我们需要学生具备的。要在学生中树立具有榜样作用的科学家,学习他们的精神转化为自己优秀的品质。
  三、规范的操作,提高学生实验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向学生提供了二个方面信息,一是科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二,规范的操作过程。在演示实验中,教师的规范操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介绍将要使用的仪器及作用和进行实验的方法步骤。二是通过操作过程中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作风和习惯。例如《温度计的使用》实验室温度计是如何看、放、测、记,实验完成后温度计的放置。再如:《测物质的密度》不要仅仅局限在测小石块的密度,在这部分教学内容简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先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小石块在水中下沉,在水中下沉的还有哪些物体呢?归纳总结在水中下沉物体如何测密度,那么在水面漂浮的物体怎么测呢?让学生进行设计实验,学生参与实验的途径很多,不是学生进行的探究实验就算参与了,这个实验完成,教师提出问题,我想测一下粉笔的密度,测粉笔的质量学生都会设计,当教师把粉笔放进量筒中之后,学生会发现粉笔刚始漂浮在水面上,过了二秒,边冒泡边下沉,然后沉入量筒底部持续冒泡,过一会儿才停止冒泡。学生这个时候发现量筒二次体积读数之差不是粉笔的体积,粉笔的体积等于量筒二次体积读数之差加粉笔吸水的体积,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器材的展示性较差,实验效果不明显,在实验过程中,书中已有的器材无法满足学生求知需要。所以就要对某些演示实验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教学用书》 课程教材研究所 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2]《新课程中学物理教材教法与实验》 魏日升 张宪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中学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教学策略探究》 田玲玲 山东师范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