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思考
【作者】 张海佳
【机构】 新疆巴州和静高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热潮,出现了一个新的词“核心素养”一看便以看出对它的重视程度,并且教育领域将其放在了教学的核心位置。我国的汉字文化历史悠久,在古时候就有很多著名的思想家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的认识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直到今天依然顺应潮流趋势。实质上来说和核心素养的内涵就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让教育造福社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中笔者针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有效的培养方式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可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关键词】 核心素养;以人为本;实质内涵;高中;培育路径
正是因为核心素养在教育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执教者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从未停止,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对教育该往何处走,有了新的见解,对于当前教育转型带来的挑战首先就是核心素养方面的问题,是应当首先解决的,为教育引导出了一个新的路径。
1、简要分析核心素养的本质与重要性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构建与运用,因为语文里会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诗歌就学要有很好的鉴赏能力,文言文就学要学深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历史的了解,发散性的思维对写作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有一句话说“语文要想拿高分,作文必定不能弱”,但是对很多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个大坎,他们思维方式单一,无法把学到的知识好好的运用起来。教师对学生们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应该把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方法分享给学生,好让他们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职业修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师德。专业知识是属于教师的本体知识,在教学之中如何运用得当是教师的本事,只有专业知识强的教师才能带给学生更多收获,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我国个发面的发展息息相关,不可忽视。
2、简要分析在培养核心素养道路上遇到的问题
在一开始可能不会很顺利的进行毕竟万事开头难,只要坚持一定会有成效的,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传统的教育把分数完全当作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唯有高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逐步发生改变,慢慢的他们发现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有一技之长也很重要,比如自己家的孩子对文化课不是太感兴趣,在这方面也没有多大提高,那可以去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长处和兴趣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方法有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其教学方式都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大都以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为主,只是一直向学生传递知识,整个教学计划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服从地位,教师上课讲重要的知识点,下课让同学们做作业,缺少了同学们的参与力度,导致他们热情不高,提不起对语文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为了分数和升学率,所以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用政治上马克思思想来说就是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
3、简要分析有效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首先,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在对同学们进行语文这一个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文化传承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加大文化的传承力度,让同学们对文化的了解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同时加快同学们语言文化知识的发展,教师在给同学们讲课的时候尽量把课本上要讲的知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文化等相联系起来,合理的连接会让同学们学起来更简单,提升他们自身对我国文化的自豪感,比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的时候,应该为同学们讲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慢慢的积累他们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能起到强化核心素养的作用。其次,培养学生的语言结构也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一条路径,伴随着教材的学习教师应该也会注意到学生各项能力培养与核心素养的同步培养,如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在这些能力都具备的情况下学生们的语言结构已较为完善,那么他们的综合能力必定会更加扎实,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语文中理解能力很重要,教师要摆脱原来的教学方式,采用新式的语言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在写作中也很重要,毕竟作文分数占的比重确实很大,在不跑题的前提下丰富的语言组织能力会极大的帮到同学们的学习。再次,教师要具有将学生的价值取向、传统价值观相结合进行教学的意识,进而可实现高度的核心素养统一。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带领学生探索和现代性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综合性的看待问题,要重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身后底蕴和内涵。除此之外,还要教导学生由宏观角度正确看待文化的发展完善进步,明确文化的内部结构、思维特征等,坚持人类和谐发展、人民共同进步的思维。最后,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伴随着知识的传授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也要进行,让同学们有独自思考问题的方式与能力思维方式与学生个人的习性也有很大的联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理解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提一些问题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更加具有发散性和创新性。
结束语
综合上述所言不难看出,对于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培养他们学习语文核心素养的能力是特别重要的,在这三年中他们会学到极其丰富的知识,也许大量地背诵古诗文言文,会让他们感到极其枯燥,甚至出现厌烦的心理。但是通过前面提到的方法,也就是提高语言的运用与理解能力之后想必一定会轻松很多。
参考文献:
[1]曾建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育路径探赜[J].成才之路,2018(28):74.
[2]李丙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养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49-50.
[3]赵中强.探讨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策略[J].学周刊,2018(21):43-44.
[4]薛文坤.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4(45):117-119.
[5]汤金平.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64-65.
【关键词】 核心素养;以人为本;实质内涵;高中;培育路径
正是因为核心素养在教育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执教者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从未停止,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对教育该往何处走,有了新的见解,对于当前教育转型带来的挑战首先就是核心素养方面的问题,是应当首先解决的,为教育引导出了一个新的路径。
1、简要分析核心素养的本质与重要性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构建与运用,因为语文里会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诗歌就学要有很好的鉴赏能力,文言文就学要学深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历史的了解,发散性的思维对写作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有一句话说“语文要想拿高分,作文必定不能弱”,但是对很多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个大坎,他们思维方式单一,无法把学到的知识好好的运用起来。教师对学生们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应该把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方法分享给学生,好让他们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职业修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师德。专业知识是属于教师的本体知识,在教学之中如何运用得当是教师的本事,只有专业知识强的教师才能带给学生更多收获,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我国个发面的发展息息相关,不可忽视。
2、简要分析在培养核心素养道路上遇到的问题
在一开始可能不会很顺利的进行毕竟万事开头难,只要坚持一定会有成效的,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传统的教育把分数完全当作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唯有高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逐步发生改变,慢慢的他们发现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有一技之长也很重要,比如自己家的孩子对文化课不是太感兴趣,在这方面也没有多大提高,那可以去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长处和兴趣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方法有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其教学方式都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大都以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为主,只是一直向学生传递知识,整个教学计划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服从地位,教师上课讲重要的知识点,下课让同学们做作业,缺少了同学们的参与力度,导致他们热情不高,提不起对语文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为了分数和升学率,所以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用政治上马克思思想来说就是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
3、简要分析有效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首先,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在对同学们进行语文这一个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文化传承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加大文化的传承力度,让同学们对文化的了解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同时加快同学们语言文化知识的发展,教师在给同学们讲课的时候尽量把课本上要讲的知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文化等相联系起来,合理的连接会让同学们学起来更简单,提升他们自身对我国文化的自豪感,比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的时候,应该为同学们讲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慢慢的积累他们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能起到强化核心素养的作用。其次,培养学生的语言结构也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一条路径,伴随着教材的学习教师应该也会注意到学生各项能力培养与核心素养的同步培养,如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在这些能力都具备的情况下学生们的语言结构已较为完善,那么他们的综合能力必定会更加扎实,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语文中理解能力很重要,教师要摆脱原来的教学方式,采用新式的语言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在写作中也很重要,毕竟作文分数占的比重确实很大,在不跑题的前提下丰富的语言组织能力会极大的帮到同学们的学习。再次,教师要具有将学生的价值取向、传统价值观相结合进行教学的意识,进而可实现高度的核心素养统一。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带领学生探索和现代性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综合性的看待问题,要重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身后底蕴和内涵。除此之外,还要教导学生由宏观角度正确看待文化的发展完善进步,明确文化的内部结构、思维特征等,坚持人类和谐发展、人民共同进步的思维。最后,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伴随着知识的传授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也要进行,让同学们有独自思考问题的方式与能力思维方式与学生个人的习性也有很大的联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理解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提一些问题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更加具有发散性和创新性。
结束语
综合上述所言不难看出,对于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培养他们学习语文核心素养的能力是特别重要的,在这三年中他们会学到极其丰富的知识,也许大量地背诵古诗文言文,会让他们感到极其枯燥,甚至出现厌烦的心理。但是通过前面提到的方法,也就是提高语言的运用与理解能力之后想必一定会轻松很多。
参考文献:
[1]曾建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育路径探赜[J].成才之路,2018(28):74.
[2]李丙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养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49-50.
[3]赵中强.探讨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策略[J].学周刊,2018(21):43-44.
[4]薛文坤.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4(45):117-119.
[5]汤金平.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