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作者】 张红瑜
【机构】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实验小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学生处在天真烂漫的时期,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吸引,这极其不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教学成果的深化。本文主要从当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阅读;心理健康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更新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家长、老师的格外关注。语文作为一门文科性的综合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了很大比重,而阅读在语文学科中占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阅读授课时,除了教授给学生应学的知识和社会的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
1、当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探析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老师、学校都片面的追求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各种的试卷、补习班填满了小学生的生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给其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可以经常会看到或听到一些小学生离家出走、逃课辍学的信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很多的家长、老师、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必须承认的是,虽然时刻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呼声很高,但很大一部分的老师、家长、学校还是会把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放在首要的位置,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经常被忽略,这是教育的一大悲哀。
2、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 营造有助于心理健康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环节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章节中,老师可以采用“你问我答”的方式来进行授课。老师可以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来朗读这篇文章,然后老师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提问,如:“鸟儿是怎么离开自己的妈妈的?蒲公英是怎么离开自己的妈妈的?苍耳是怎么离开妈妈的?豌豆是怎么离开妈妈的?”等,让同学们举手回答,回答的最多最正确的同学可以得到一颗小红星。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进行授课,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同学们都积极的发言,有助于帮助孩子树立积极向上、勇敢发言的健康心理。
2.2 挖掘课本阅读资料的心理渗透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以课本上的文章为教学基础,课本中的文章除了给同学们讲授一定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感情。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阅读资料大多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来排版的,很多文章都是比较优美的,能经的住时间沉淀,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精研课本知识,挖掘课本中的心理渗透点,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例如:在《小鹰学飞》这一章节中,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同学们观看小鹰如何飞向蓝天的短视频,给同学们直接的视觉冲击,让同学们明白只有经历挫折和困难,才能飞得更高。然后老師再带领孩子们习得课本上的一些生词,详细的讲解课本上的知识点,在这篇文章的授课的结尾,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就这一篇文章谈谈对自己的人生启发,回答的好的同学,老师要予以一定的奖励。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老师要向同学们灌输成长需要勇气和爱的伟大这一健康的心理。
2.3 丰富有助于心理健康的阅读资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除了阅读书本上的内容外,课外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给学生们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老师可以在班级的角落里设立“阅读角”,置放一些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书籍,方便同学们课下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为了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老师可以在班级“阅读角”里放置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书籍。例如:面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放置一些带拼音和插画的书籍,如《窗边的小豆豆》、《木偶奇遇记》等,让低段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有趣的故事来明白善良的可贵。面对三、四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放置一些容易理解的书籍,如《珍惜每一次感动》,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情节,来产生情感的共鸣,懂得珍惜的重要。面对五、六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放置一些比较深刻地书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还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多度一些正能量的书籍,有助于学生们的心理健康。
总之,小学是人生的新起点,是每个人心理发育的开始,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带领孩子通过阅读文章中对美好品质的描写,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通过开拓语文阅读文本的外延和内涵,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使学生能潜移默化的受到心理渗透教育;通过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方式,在课堂中增加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加小学生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等积极的行为准则。另外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评价活动中,可以将带有良好心理导向的问题导入到文本的问题中,从而及时跟踪学生心理状况,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长月.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36.
[2]杨慧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讨论[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76-77.
[3]魏铜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讀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5):187.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阅读;心理健康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更新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家长、老师的格外关注。语文作为一门文科性的综合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了很大比重,而阅读在语文学科中占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阅读授课时,除了教授给学生应学的知识和社会的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
1、当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探析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老师、学校都片面的追求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各种的试卷、补习班填满了小学生的生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给其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可以经常会看到或听到一些小学生离家出走、逃课辍学的信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很多的家长、老师、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必须承认的是,虽然时刻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呼声很高,但很大一部分的老师、家长、学校还是会把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放在首要的位置,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经常被忽略,这是教育的一大悲哀。
2、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 营造有助于心理健康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环节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章节中,老师可以采用“你问我答”的方式来进行授课。老师可以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来朗读这篇文章,然后老师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提问,如:“鸟儿是怎么离开自己的妈妈的?蒲公英是怎么离开自己的妈妈的?苍耳是怎么离开妈妈的?豌豆是怎么离开妈妈的?”等,让同学们举手回答,回答的最多最正确的同学可以得到一颗小红星。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进行授课,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同学们都积极的发言,有助于帮助孩子树立积极向上、勇敢发言的健康心理。
2.2 挖掘课本阅读资料的心理渗透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以课本上的文章为教学基础,课本中的文章除了给同学们讲授一定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感情。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阅读资料大多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来排版的,很多文章都是比较优美的,能经的住时间沉淀,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精研课本知识,挖掘课本中的心理渗透点,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例如:在《小鹰学飞》这一章节中,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同学们观看小鹰如何飞向蓝天的短视频,给同学们直接的视觉冲击,让同学们明白只有经历挫折和困难,才能飞得更高。然后老師再带领孩子们习得课本上的一些生词,详细的讲解课本上的知识点,在这篇文章的授课的结尾,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就这一篇文章谈谈对自己的人生启发,回答的好的同学,老师要予以一定的奖励。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老师要向同学们灌输成长需要勇气和爱的伟大这一健康的心理。
2.3 丰富有助于心理健康的阅读资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除了阅读书本上的内容外,课外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给学生们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老师可以在班级的角落里设立“阅读角”,置放一些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书籍,方便同学们课下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为了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老师可以在班级“阅读角”里放置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书籍。例如:面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放置一些带拼音和插画的书籍,如《窗边的小豆豆》、《木偶奇遇记》等,让低段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有趣的故事来明白善良的可贵。面对三、四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放置一些容易理解的书籍,如《珍惜每一次感动》,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情节,来产生情感的共鸣,懂得珍惜的重要。面对五、六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放置一些比较深刻地书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还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多度一些正能量的书籍,有助于学生们的心理健康。
总之,小学是人生的新起点,是每个人心理发育的开始,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带领孩子通过阅读文章中对美好品质的描写,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通过开拓语文阅读文本的外延和内涵,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使学生能潜移默化的受到心理渗透教育;通过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方式,在课堂中增加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加小学生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等积极的行为准则。另外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评价活动中,可以将带有良好心理导向的问题导入到文本的问题中,从而及时跟踪学生心理状况,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长月.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36.
[2]杨慧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讨论[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76-77.
[3]魏铜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讀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