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作者】 努尔姑丽松·叶斯提买斯

【机构】 新疆伊犁霍城县萨尔布拉克镇莫家庄子小学



【正文】  【摘 要】 情感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情感沟通能力,以及情感理解能力的关键教育板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相关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情感的自然表达,还能够使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同感悟,丰富学生学习情感上的体验同时,帮助学生更深入的进行语文学科的知识学习。
  【关键词】 小学;情感教育;语文教学策略

  在小学阶段,情感教育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对现代教学科技进行利用,并适当地为学生引入情感游戏,带领学生共同挖掘课本中作者情感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促进学生进行真实情感的表露,帮助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
  一、合理借助现代科技,优化情感教育氛围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的与学生进行相互的情感交换,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适当地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对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意境进行深入的情感感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本文章。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篇古诗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这篇古诗进行简要的阅读,然后在现代多媒体投影设备上,为学生投放一些关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解析的讲解视频,并在讲解视频播放之后,再为学生播放一个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篇古诗内容为背景的动漫情景剧,让学生在观看情景视频的过程中,对这篇古诗中作者想要表达的:“在重阳佳节之际,自己独自一人在外,不能与家中兄弟相聚,进行登高望远的思乡情怀”进行了解感受。在视频播放完毕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情感口头表达的方式,将自己刚才观看视频的感受为其他同学进行分享。教师甚至可以号召同学以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相关情景的表演的组合,再自己排练一个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篇古诗为背景的情景剧,鼓励学生为全班同学进行演绎分享。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对现代教学设备进行利用,再结合情感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学生直观立体地将课文的情感展现,优化情感教育课堂氛围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对所学课文中的情感进行感悟,丰富学生的情感教育体验。
  二、开展情感教育游戏,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教师在进行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受到陈旧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营造的过程中,往往还是将自己放在课堂主要讲授者的地位,通过单一为学生进行课程内容教授,以及武断地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和情感强行的输送给学生。导致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内容随时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压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活跃度,还会抑制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进行深入的感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投入更多自己的真情实意,还应当采用情感游戏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情感互动。帮助学生对课本意境进行深入的理解。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进行学习时,就可以对“幸福”这一每个人都会有的情感进行适当展开,并为学生设计一个“传递幸福的小游戏”,具体游戏的实施方式是: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召集到一起,以手拉手的方式组成一个大的圆圈。用唱歌传球的方式进行小球的传送,当歌曲停止之后球在谁的手上,就让那名同学走到圆圈的正中央,分享一件自己生活经历中感到最幸福的事情。在学生进行分享过后,教师还可以简要总结的方式,将学生分享的内容适当地添加一些情感教育中所包含的理论,让学生对幸福这一情感概念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外界的经历已经能够产生自己的情感反应了,但由于生活经历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可以对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经历产生情感反馈,但是却不知道这样的情感到底是什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适当的为学生引入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情感反馈,再通过合理地引导,让学生对自己所产生的情感进行深入理解,并且能够让学生在聆听他人情感感悟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
  三、挖掘课本作者情感,增强学生情感理解
  在小学阶段,教师为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的提升,还要注意通过情感教育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对课本中一些文章的作者感情进行深入的感悟,提升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的学习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到文章作者所想要表达的那种爱国情怀,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正式进行这篇文章的学习之前,先为学生讲解一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中国社会的落后,为学生做一个理解情感的铺垫。随后,教师让学生以自由阅读的方式对这篇文章进行阅读,在大多数学生完成阅读过后,教师再让学生以自由发言的方式,将自己阅读之后的情感感悟进行语言表达分享。在学生分享过后,教师再正式的引导学生进行这篇文章的阅读,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为学生讲解其中的一些语文知识理论之外,在为学生深入的剖析作者的爱国情感以及发奋思想,教师通过不同的过程,让学生既能够对将要学习的文章进行深入的了解,还能够通过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感悟。提升学生文章情感体验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自身的教学结构,适当的为学生结合情感教育。并且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感悟,参与情感游戏活动等方式,活跃自身教学课堂的情感氛围,挖掘学生的情感内涵,促进学生对课文文章进行情感感悟,进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识,增强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 李意平.  西部素质教育. 2016(13)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J]. 王彬.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02)
  [3]如何在素质理念下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N]. 贵州省瓮安县珠藏镇荣院小学 万吉军.  科学导报. 2019-07-05 (B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