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有效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 张 良

【机构】 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第三中学



【正文】  【摘 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层体会,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其应有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 激发兴趣;培养语感;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阅读是整合处理信息,认识万物,启发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最佳途径。”明确了阅读在学习中的位置与作用。阅读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活动,学习知识也需要阅读,沟通交流获得社会信息也不能脱离阅读。有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切实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水平。
  一、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首要任务便是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自觉性。而阅读兴趣的激发,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应用。因此教师应改变教法,调动学生阅读欲望,让他们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自主阅读。以人教版《茶馆》为例,教师在网页上搜索有关的视频供学生欣赏,当视频播放到乡妇拉着小孩乞讨的画面时停止播放。让学生仔细观察茶馆里每一个人的行为与态度,对他们的行为与态度加以分析,共同讨论。例如王利发说:“出去吧,这里坐不住!”“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引导学生品读,并详细描述。这样学生的兴趣不仅得到激发,还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从中了解到王利发的态度比较强硬,主要是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做茶社的他已经对这此现象麻木了,加上自己都自顾不暇,更加无暇顾及他人。可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阅读兴趣得到充分挖掘,才会自觉投身到其中,提升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学习能力,让教师轻松讲解知识,促使学生以愉悦的精神态度去学习、掌握知识,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文章内涵,从而促进学生自身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语感
  1、积累知识,提升感悟能力。语感包含语言文字正确的理解,也包含运用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表达一种心情、见解、思想等。教师培养学生语感应从积累字词入手,丰富他们的词汇量,提高他们对字词的感悟能力。郦道元的《三峡》一文,文章以凝练、生动的语言,写出了三峡险拔、秀丽的美景。描写景物时抓住特点。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水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景象。一百五十余字,把三峡万千景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描绘出景物的神韵,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要借助已有的知识与体验去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实践与知识形成语感的基础。学生应多积累知识,将积累的这此语言材料转化为自身的语言,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   
  2、反复朗读,提升语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读,然后进行思考,能激发他们的语感。教学《隆中对》一文时,教师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初读文章,排除语句障碍,进行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诵读文章,在读中培养语感。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读课文,要注意文中的人物语气、情感的变化,把握句子间的联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文中重点语句,体会文中人物,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更丰满。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实在让读者佩服。
  三、教会阅读方法
  初中学生在语文阅读实践中,由于没有掌握到有效的阅读方法,导致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能充分的理解文章主旨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多种不同的阅读方法。例如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让学生练习上下文进行阅读,通过文章的首尾句或首尾段呼应,进一步确定文章主题,带着这一主题要义,学生可以进一步对文章内容展开具体化分析,紧扣主题的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此外,语文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一些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要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具体要素的分析,可以获取文章的写作背景,从而提炼出其中的感情基调,尤其是其中的一些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分析,能够了解当时的一个社会大环境和写作大背景等。
  再例如学生之间可以分角色阅读,以对话形式阅读,对其中的人物性格特点有更加充分的把握。另外,语文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各个阅读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阅读,可以分段阅读,也可以分角色阅读,相互之间通过阅读讨论,共同深入性的探究文章内容。
  总之,通过有效的语文阅读能够整体化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尤其是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阅读文章内容,能够把握其中的情感脉络和写作主旨,对于学生的语文情感和文学素养培养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秋.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J/OL].学周刊,2019(19):123[2019-07-08].
  [2]林庆江.基于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9(17):156.
  [3]宋丽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对策探讨[J].才智,2019(18):133.
  [4]陈春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语感的培养[J/OL].学周刊,2019(18):129[201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