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感受

【作者】 董 卉

【机构】 新疆石河子第十九中学



【正文】  【摘 要】 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在小学音乐课中欣赏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音乐欣赏课不仅能提高音乐教学的吸引力,更是发展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因势利导,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寻找到一条易操作、有实效的途径——音乐欣赏。
  【关键词】 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美国音乐教育家默塞尔与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一、音乐欣赏课的作用
  1.音乐欣赏是培养审美能力不可替代的方法。音乐欣赏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审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还能从教师的剖析中感受到音乐的内容、形式、哲理的美。一般的音乐欣赏分为三个阶段,即先有听觉上的感受,再进一步体验作品所体现的情绪和思想感情,最后产生共鸣。例如在欣赏《国歌》时,利用丰富的音乐图资料和影像等,让学生同时具有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音乐响起,学生都显得非常的激动,音乐结束时,我就先提问:“听完国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啊?”马上就有同学举手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紧接着问:“那你们知道哪些场合可以听到国歌吗?”“天安门升国旗、中国队得冠军、学校周一升旗仪式……”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我又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国歌是怎么写成的?”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想”,我就用讲故事叙述方法把学生们带回了战火硝烟的年代。通过用音乐艺术的感染作用,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和追求,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音乐欣赏是培养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要手段。聆听一首乐曲,不同年龄、经历、性格的听者,常有不同的联想、不同的理解。开展音乐欣赏课,是促进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极佳途径。通过音乐欣赏课,能够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中,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耐心和细心的关键环节。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乐曲随时间而流淌,每一首曲子都表达不同的意境,在音乐欣赏时,必须集中注意力,迅速和准确地做出反应。因此,通过音乐欣赏,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音乐欣赏课的方式
  1.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是音乐教学成败的关键。低年级的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把音乐教材编成故事导入课堂,常常能够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情景,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因此,创新音乐欣赏导入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兴趣至关重要。而讲故事导入音乐欣赏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讲故事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方式。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通过先给学生经一个故事,然后放音乐给他们欣赏。通过故事给学生的一个悬念——到底是乌龟还是兔子赢了?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绘图片,激活学生感官冲击。根据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或绘出一幅幅画,使学生随着音乐的进行产生联想,把听觉和视觉形象联系起来,再辅以启发式的提问,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如,欣赏儿童歌曲《雪花》,通过将雪花形成、飘落形态绘成连环画让学生欣赏,使儿童在视听相结合的情境中感知音乐,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达到更好地理解与表现音乐的目标。
  2.做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音乐游戏中,学生的想象、创造性思维都比平时活跃。为此,在音乐欣赏时,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随音乐动起来,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引导学生融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如在欣赏《捉迷藏》中,先让学生完整听一遍,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并配上背景音乐,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3.编动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生天生活泼、喜玩好动,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音乐欣赏同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转化成为生动有趣的舞蹈,使音乐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既动口、动手、动脚地进入音乐世界,又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
  4.奏乐器,增强学生合作意识。音乐欣赏过程中,一边让学生演唱,一边用乐器伴奏,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如在欣赏《小乐手》时,要求学生用沙锤、串铃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总之,音乐欣赏能够丰富学生的听觉感知、发展音乐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随着现代影音技术的飞速发展,音乐欣赏教学的地位日渐突出,对我们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它是集歌唱、律动、创造、想象等元素于一体的扎实有效的教学课型。开展音乐欣赏课,把过去职能“听得见、看不着”的单调传统教学形式,变成了现在“有声有色”的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詹姆斯·L·穆塞尔,梅贝尔·格连合著,章梅译(1983)
  [2]《中学语文教学·教师要诗意的生活》(200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