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把时政融入初中政治教学
【作者】 姚 亮
【机构】 四川省威远县庆卫初级中学校
【正文】 【摘 要】 结合政治学科的学科特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党和国家对政治教育的方针政策、国家民族社会对政治教育的要求,论述把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操作性。
【关键词】 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政治教学
【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政治的学科特点
毋庸讳言,政治这门学科,其实从它一诞生,它就天生带有了其它社会科学学科难以比拟的强烈属性——鲜明的阶级性。政治,它总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总是统治阶级统治被统治阶级而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武器,也总是统治阶级培养选拔接班人的重要工具和重要标尺。
由上,再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我们还可以知道,政治还具有理论的教育性、德育的主导性以及强烈的实践性。其实,换种说法也是成立的,那就是,政治具有意识形态的控制性。纵观古今中外的所有国家,其统治的稳固离不开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和引导。逐渐的,这种属性就被政治这门学科完美的吸纳了。
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还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笔者还以为,政治这门学科还有鲜明的时代性。
于是,把时事政治融入政治教学有了理论基础,融入初中政治教学就是有理可依,也是势在必行。毕竟,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虽然初中生已经勉强脱离了“娃娃”的阶段,但此时融入,还算得上是恰逢其会、恰到好处。
但是,在具体的政治教学中,稍不注意就会变成枯燥的说教,“为教而教”“从理论到理论”,凭此还指望学生把学到的理论投入到具体的实践之中,那未免太过艰难。如果在政治教学中适当地融入时事政治,则可在很大程度上化解这种尴尬。
二、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据一系列的研究表明,相比小学生而言,初中学生的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较大的提高,能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去知觉有关事物;初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有了进一步发展,注意比较稳定和集中;抽象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发展迅速,但不可避免的出现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点。
除此之外,不要说学生,对于成年人也是一样,对于新鲜的事物,我们总是抱有相当的热情。
如果在实际的政治教学中,教师适当地融入一些时政,引导学生去关注,去分析,那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化解初中生认知的缺点,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政治这一学科的兴趣。
可以说,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就为时政融入教学做下了思想基础。
三、党和国家对中学生的希望和要求
这方面太多的见诸文献、文件、法律等等,没必要一一列举。我们单就2015年的《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就可以看出,九条守则全部着眼于德育,也就是政治这一门学科所要传达的德育要求。我们单看第一条“爱党爱国爱人民”,这就是政治的阶级属性,那么为什么爱,怎么爱?如果有适当的时政适时介入,那么不但可以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也在一定程度上易于操作,也就是融入实践之中。
2019年3月,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政治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总要求。其中,“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这个“新”和“广”怎么来?笔者以为,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时事政治。教材的更新有周期,但政治教师的知识却是可以与时俱进。
【操作性】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不管思维和多么活跃,求知欲多么旺盛,但限于年龄和学识,他们的阅历总是有限的,思维局限性较大,因此,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融入时政的时候就不能急于求成,总还需要一个过程。
要将时政融入教学,那么,教师就必须要了解时政。世界很大,每天发生的事太多,这就需要教师对时政有个挑选的过程。“政治要强”,教师挑选的时政就必须符合主流价值取向。建议多在主流媒体上寻找,不要把小道消息、花边新闻、绯闻八卦等当做时政来讲授。
初中生毕竟阅历和理解能力有限,笔者以为,教师在讲授时政的时候,要注重时政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时政感兴趣之后,“爱屋及乌”,就很大可能对政治这门学科产生兴趣。
当学生习惯于时政教学在政治教学中成为常态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挑选那些和当堂课有联系的时政进行教学,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和课本知识进行融合。譬如:这个时政符合我们课本上的哪些知识,这个时政问题可以用哪些政治知识来解答或者解决。
教师对时政的讲授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时政教学激发了学生热情的时候,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关注时政,并且自觉主动地把时政和政治原理有机结合起来。这不但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知识的宽度,还能增加其深度,更能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结语
时政不是政治教学的累赘,反而是政治教学的有益补充,当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时候,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美妙就出现了!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2]《马克思主义政治原理》
[3]《辩证唯物主义》
[4]《邓小平文选》
[5]2015年《新版中小学生守则》
[6]习近平2019年3月在政治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关键词】 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政治教学
【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政治的学科特点
毋庸讳言,政治这门学科,其实从它一诞生,它就天生带有了其它社会科学学科难以比拟的强烈属性——鲜明的阶级性。政治,它总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总是统治阶级统治被统治阶级而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武器,也总是统治阶级培养选拔接班人的重要工具和重要标尺。
由上,再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我们还可以知道,政治还具有理论的教育性、德育的主导性以及强烈的实践性。其实,换种说法也是成立的,那就是,政治具有意识形态的控制性。纵观古今中外的所有国家,其统治的稳固离不开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和引导。逐渐的,这种属性就被政治这门学科完美的吸纳了。
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还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笔者还以为,政治这门学科还有鲜明的时代性。
于是,把时事政治融入政治教学有了理论基础,融入初中政治教学就是有理可依,也是势在必行。毕竟,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虽然初中生已经勉强脱离了“娃娃”的阶段,但此时融入,还算得上是恰逢其会、恰到好处。
但是,在具体的政治教学中,稍不注意就会变成枯燥的说教,“为教而教”“从理论到理论”,凭此还指望学生把学到的理论投入到具体的实践之中,那未免太过艰难。如果在政治教学中适当地融入时事政治,则可在很大程度上化解这种尴尬。
二、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据一系列的研究表明,相比小学生而言,初中学生的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较大的提高,能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去知觉有关事物;初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有了进一步发展,注意比较稳定和集中;抽象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发展迅速,但不可避免的出现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点。
除此之外,不要说学生,对于成年人也是一样,对于新鲜的事物,我们总是抱有相当的热情。
如果在实际的政治教学中,教师适当地融入一些时政,引导学生去关注,去分析,那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化解初中生认知的缺点,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政治这一学科的兴趣。
可以说,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就为时政融入教学做下了思想基础。
三、党和国家对中学生的希望和要求
这方面太多的见诸文献、文件、法律等等,没必要一一列举。我们单就2015年的《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就可以看出,九条守则全部着眼于德育,也就是政治这一门学科所要传达的德育要求。我们单看第一条“爱党爱国爱人民”,这就是政治的阶级属性,那么为什么爱,怎么爱?如果有适当的时政适时介入,那么不但可以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也在一定程度上易于操作,也就是融入实践之中。
2019年3月,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政治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总要求。其中,“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这个“新”和“广”怎么来?笔者以为,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时事政治。教材的更新有周期,但政治教师的知识却是可以与时俱进。
【操作性】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不管思维和多么活跃,求知欲多么旺盛,但限于年龄和学识,他们的阅历总是有限的,思维局限性较大,因此,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融入时政的时候就不能急于求成,总还需要一个过程。
要将时政融入教学,那么,教师就必须要了解时政。世界很大,每天发生的事太多,这就需要教师对时政有个挑选的过程。“政治要强”,教师挑选的时政就必须符合主流价值取向。建议多在主流媒体上寻找,不要把小道消息、花边新闻、绯闻八卦等当做时政来讲授。
初中生毕竟阅历和理解能力有限,笔者以为,教师在讲授时政的时候,要注重时政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时政感兴趣之后,“爱屋及乌”,就很大可能对政治这门学科产生兴趣。
当学生习惯于时政教学在政治教学中成为常态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挑选那些和当堂课有联系的时政进行教学,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和课本知识进行融合。譬如:这个时政符合我们课本上的哪些知识,这个时政问题可以用哪些政治知识来解答或者解决。
教师对时政的讲授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时政教学激发了学生热情的时候,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关注时政,并且自觉主动地把时政和政治原理有机结合起来。这不但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知识的宽度,还能增加其深度,更能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结语
时政不是政治教学的累赘,反而是政治教学的有益补充,当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时候,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美妙就出现了!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2]《马克思主义政治原理》
[3]《辩证唯物主义》
[4]《邓小平文选》
[5]2015年《新版中小学生守则》
[6]习近平2019年3月在政治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