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作者】 杨秋影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宝泉岭管理局第二高级中学



【正文】  高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大,高中时期也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状况,寻找探究合适的途径及方法,引导学生养成优良品德,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注重心理疏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教师应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公平、公正地去对待,要做到熟悉每一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实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切切实实地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时刻关心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促使他们进步,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教师在思想上对他们要寄予较高的期望,相信他们也是“明天的太阳”,相信他们经过努力会有较大发展,乃至成为优秀学生。其次,在行动上,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并选用一些曾一度受挫而处于后进地位、后经奋发努力而成才的名人,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本校的由后进变先进的典型的人和事去教育他们、鼓舞他们,帮助这些“问题学生”确立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即学习的动机、信心、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意志力,促使他们一步步进取;同时给他们创造“显山露水”的机会,让他们自我表现,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的“成功”意思,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的良好心理状态如能长期维持,就会形成良好的性格,构成稳定的个性心理特点,学习效率就会不断提高,就会像爱因斯坦说过的那样:“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从而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
  二、培养集体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陶行知说过:“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学生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在集体活动中,调动学生对集体的事情主动参与意识、主人翁的意识,注重让学生从自身的特点出发,积极为集体出力,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主人,主动关心集体的事情,关心集体的活动,意在通过参与集体活动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善于调动大家为集体出主意,为集体出力,为集体的问题分忧,要让集体的每个成员都负有适于他们的具体责任,这样就能够进而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意识。学生自觉意识到作为集体成员的尊严和荣耀,从而更加热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能推动学生积极向上。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必须有一种良好的风气,必须树立正气、反对邪气。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大力的表扬,对班级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并予以纠正,使每个学生在思想上形成共识,以良好的集体舆论去监督、引导每个学生的行为,使他们能够明辨是非,自觉提倡和支持正确的言行,批评和抵制错误的言行。
  三、发挥学生干部作用,注重学生榜样力量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的特殊身份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信服。他们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不可轻视和替代,他们的榜样作用鲜活生动,有很强的号召力、感染力,他们对学生的监督与管理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工作者、自我管理。学生干部与学生平等,不是居高临下式的教育,有利于启发并促进学生沟通、反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班干部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学生,以优良的品行、优秀的成绩、良好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共同进步,做良好表率,从小处着手、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其影响。 
  四、严格日常管理,完善学生评价制度
  道德教育不能完全依赖学生的自觉性,要以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与规章制度的约束为保证,管理育人必须到位,并将其进行量化管理。学校德育主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改进管理方法,完善评价制度,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评价内容要全面。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科学评定,对学生的肯定与赞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进行小组评价、互相评价,评价的过程要力求多元、内容力求全面、过程力求科学,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  
  总之,对学生的教育要注重心理疏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要培养学生集体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要发挥学生干部作用,注重学生的榜样力量;要严格日常管理,完善学生评价制度,通过多措并举,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