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学习初探
【作者】 孙世光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城关中学
【正文】 【摘 要】 秋千要自己会荡,才能荡得高,荡得好;治学要会自学,才能有超越,出成就。“如果把知识比做金子的话,那么,自学能力便是点金术;如果把知识比做鱼的话,那么,自学能力便是捕鱼的本领。”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唤醒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地发展;就是要关注学生不同的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 初中化学;自主学习;优化教学;提高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要求时而是一个创设者,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学生的“学”,要求学得主动,学得深入。
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是活动的主导,“学”是活动的主体,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双方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最大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必须改革,并且势在必行。调查发现:我们以前的传统教育方式——师授生受,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24小时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刚好与第一种恰恰相反,是学生“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教学实践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发现来获得科学知识。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是在于达到不教……”,我国古语“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都说明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无疑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为了有利于学生初中化学素质的有效提高,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好向导,注重教学理念的转变:相信学生能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空,使学生有机会学;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愿意学;加强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会学;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注重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质量;指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测试、自我监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给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构成学习共同体(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学相长。
二、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习效率
新课程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化学实验是人们研究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学好化学,方法是关键。如何实现高效学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红猫黑猫,只有逮到老鼠才是好猫。因此,教学方法各有千秋,但殊途同归。长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少不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未见趣,必不乐学。面对新学科,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新学科感兴趣,学生才会孜孜不倦、学而不厌。
养成教育,注重习惯。师生都要深刻认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成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课中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课后积极完成作业,特别重要。
重视实验教学,掌握演示实验技巧。初中阶段共有82个演示实验和10个分组实验。这些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培养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等能力,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能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灵活记忆,学活教材。初中化学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易学难记,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同学们普遍反映化学课“学得会,记不住”。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在学习中改进记忆方法,加强记忆方面的训练,提高记忆效果。我们可以图表记忆、对比记忆、编顺口溜记忆、数字记忆、规律记忆、浓缩记忆、联想记忆等,学会把枯燥的化学知识趣味化,这样就能记得清、记得牢、记得巧。例如:过滤的基本操作,可以用六个字“一贴,二低,三靠”来掌握。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如我们常用的茶壶时间长了,怎样除垢?如何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认识不能在封闭的温室里烧炭取暖等等。
加强计算训练,提高解题技巧。初中化学计算包括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学式的计算、溶解度的计算、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许多学生由于不注重解题技巧的训练,死记公式,又不能灵活运用,往往丢分较大,特别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重视仔细审题,透彻理解概念,找准关系,格式规范,强化计算,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要注意解题格式规范:步骤清晰,过程简捷,答案准确。解题的一般步骤为:一设(设未知数);二写(写出化学方程式中相关关系);三找(找出关系量);四列(列出算式);五求(求解结果);六答(回答解中问题);七验(验算解法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
巧识图、读图、懂图。在人教版的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的图形和数据表格。这些非文字性的知识更加直观,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也相对容易。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这些非文字性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图形阅读能力。
学会归纳、总结、反思。总结昨天,善待今天,开拓明天;胜不骄,败不馁,我们就会勇往直前,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鱼翔浅底,鹰击长空!
三、开拓课程资源,增强化学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学生中的课程资源;教师中的课程资源;校内资源;校外资源;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现代信息资源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巧用、善用课程资源。
尊重学生个性,实施个性化教学。学生的思维方法千差万别,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并善于把这些思维方法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利用。比如化学计算、物质鉴别、物质合成等大都存在着一题多解的情况,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不乏有很多的奇思妙想和捷径,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这些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转化为一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环境,使学生敢想、敢说,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彰显学生个性特长。多表扬,少批评,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我们的化学教学多姿多彩,高效教学成为现实。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学会为我所用。例如:利用网络资源,我们可以解决一切疑难,特别是许多演示实验的实验步骤,我们完全可以在网络上反复观看,直到弄懂为止。比如“硫在空气中的燃烧反应”的微观过程;1mL的酒精与1mL的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mL;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影像等集于一体,用在教学课件中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使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寓教于乐,巧用比喻。有些化学理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为了学生容易理解,我们可以巧用比喻教学。例如: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教学时,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搭积木”来讲解,解释说,玩积木可以搭成一座桥,打散后,又可重新搭成一坐城堡。桥变成城堡的过程和化学变化的过程相似,一个个积木相当于原子,桥和城堡相当于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而原子不变。这种比喻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抽象的内容,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路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命运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我们的重要的生活方式,化学教学的有效就会成为现实。
总之,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关键的措施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要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以及自己明确的目标,来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实践、发现问题、动手创新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杨九诠,李铁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初中化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2]伍 燕.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2);
[3]杨丽苏.化学有效课堂的思考[j].华章,2017(25);
[4]朱吉.创设教学情境,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信息技术教育,2017(08);
[5]王国忠.化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自学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与学,2018,(5)。
【关键词】 初中化学;自主学习;优化教学;提高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要求时而是一个创设者,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学生的“学”,要求学得主动,学得深入。
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是活动的主导,“学”是活动的主体,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双方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最大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必须改革,并且势在必行。调查发现:我们以前的传统教育方式——师授生受,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24小时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刚好与第一种恰恰相反,是学生“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教学实践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发现来获得科学知识。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是在于达到不教……”,我国古语“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都说明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无疑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为了有利于学生初中化学素质的有效提高,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好向导,注重教学理念的转变:相信学生能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空,使学生有机会学;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愿意学;加强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会学;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注重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质量;指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测试、自我监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给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构成学习共同体(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学相长。
二、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习效率
新课程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化学实验是人们研究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学好化学,方法是关键。如何实现高效学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红猫黑猫,只有逮到老鼠才是好猫。因此,教学方法各有千秋,但殊途同归。长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少不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未见趣,必不乐学。面对新学科,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新学科感兴趣,学生才会孜孜不倦、学而不厌。
养成教育,注重习惯。师生都要深刻认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成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课中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课后积极完成作业,特别重要。
重视实验教学,掌握演示实验技巧。初中阶段共有82个演示实验和10个分组实验。这些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培养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等能力,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能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灵活记忆,学活教材。初中化学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易学难记,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同学们普遍反映化学课“学得会,记不住”。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在学习中改进记忆方法,加强记忆方面的训练,提高记忆效果。我们可以图表记忆、对比记忆、编顺口溜记忆、数字记忆、规律记忆、浓缩记忆、联想记忆等,学会把枯燥的化学知识趣味化,这样就能记得清、记得牢、记得巧。例如:过滤的基本操作,可以用六个字“一贴,二低,三靠”来掌握。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如我们常用的茶壶时间长了,怎样除垢?如何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认识不能在封闭的温室里烧炭取暖等等。
加强计算训练,提高解题技巧。初中化学计算包括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学式的计算、溶解度的计算、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许多学生由于不注重解题技巧的训练,死记公式,又不能灵活运用,往往丢分较大,特别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重视仔细审题,透彻理解概念,找准关系,格式规范,强化计算,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要注意解题格式规范:步骤清晰,过程简捷,答案准确。解题的一般步骤为:一设(设未知数);二写(写出化学方程式中相关关系);三找(找出关系量);四列(列出算式);五求(求解结果);六答(回答解中问题);七验(验算解法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
巧识图、读图、懂图。在人教版的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的图形和数据表格。这些非文字性的知识更加直观,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也相对容易。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这些非文字性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图形阅读能力。
学会归纳、总结、反思。总结昨天,善待今天,开拓明天;胜不骄,败不馁,我们就会勇往直前,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鱼翔浅底,鹰击长空!
三、开拓课程资源,增强化学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学生中的课程资源;教师中的课程资源;校内资源;校外资源;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现代信息资源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巧用、善用课程资源。
尊重学生个性,实施个性化教学。学生的思维方法千差万别,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并善于把这些思维方法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利用。比如化学计算、物质鉴别、物质合成等大都存在着一题多解的情况,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不乏有很多的奇思妙想和捷径,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这些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转化为一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环境,使学生敢想、敢说,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彰显学生个性特长。多表扬,少批评,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我们的化学教学多姿多彩,高效教学成为现实。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学会为我所用。例如:利用网络资源,我们可以解决一切疑难,特别是许多演示实验的实验步骤,我们完全可以在网络上反复观看,直到弄懂为止。比如“硫在空气中的燃烧反应”的微观过程;1mL的酒精与1mL的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mL;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影像等集于一体,用在教学课件中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使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寓教于乐,巧用比喻。有些化学理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为了学生容易理解,我们可以巧用比喻教学。例如: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教学时,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搭积木”来讲解,解释说,玩积木可以搭成一座桥,打散后,又可重新搭成一坐城堡。桥变成城堡的过程和化学变化的过程相似,一个个积木相当于原子,桥和城堡相当于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而原子不变。这种比喻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抽象的内容,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路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命运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我们的重要的生活方式,化学教学的有效就会成为现实。
总之,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关键的措施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要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以及自己明确的目标,来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实践、发现问题、动手创新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杨九诠,李铁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初中化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2]伍 燕.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2);
[3]杨丽苏.化学有效课堂的思考[j].华章,2017(25);
[4]朱吉.创设教学情境,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信息技术教育,2017(08);
[5]王国忠.化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自学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与学,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