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 凌冬娣

【机构】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数学是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因而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单调和枯燥。学习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将从孩子的天性入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五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应该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源动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进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摆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当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愿学、爱学、乐学,而且学得活、学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欲望,才能积极的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海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而作为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从孩子的天性入手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好奇心强,喜欢玩游戏,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把教学和游戏有机的整合到一起,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可以极大的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讲书本上的知识,学生靠死记硬背,这样将会造成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会对学习数学有排斥感。而灵活多变的游戏教学,寓教于乐,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如:利用儿歌游戏法。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加上用电脑课件制作一些生动有趣的动画效果,更能激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他们边读边做着动作,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陌生的数字。如:1像铅笔能写字, 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很听话,像红旗迎风飘, 5像称钩秤白菜,6像口哨能吹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能装水,9像饭勺能盛饭,10像油条和鸡蛋。又例如,在教学小数乘小数时,学生对积的小数位数容易弄错,可以在教学中穿插儿歌来记忆:“小数乘小数,方法同整数。算完积以后,回头看乘数。乘数有几位,点上积小数。如若积位少,用0来补足。”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方法。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我想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就是当我们对某一位老师感到不满,不喜欢这个老师,那么往往对他教授的课程也会感到厌烦。小学生在课堂上一般都是非常积极主动的,当老师提出问题时都会踊跃积极的举手发言回答。但是,一旦这些学生回答错误并被老师批评了,下次他们就会拒绝回答来避免出错的尴尬,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不愿回答问题,老师也不知道学生哪里不会,教学的盲区也就产生了。
  在课堂上,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责备,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压力。所以,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友善、温和的态度去指导每一位学生。当学生做对了,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会让学生更有自信。当学生犯了错误时,也不要一味的批评,更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应该给予启发开导。因此,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所以,在教学中过程中老师应该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而当学生的想法错误时,可以原谅他们的错误,鼓励学生提出的不同想法。并能够以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和鼓励,少批评和指责,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信大家都会发现,小学生是很难在课堂上静下来的,因为小学生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会对动手实践的过程印象深刻,而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学具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让他们切实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
  如我们在学习的奇偶性活动时,人最开始在南岸,从南岸过桥走到北岸,再从北岸走回南岸,不断往返。(1)人往返走了一共1次后,人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2)有人说走了100次后,人在在北岸,他的说法对不对吗?为什么?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这节课,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时不妨找学生出来实践一下,教室就是一条河,左边是南岸,右边是北岸,让学生亲自试验一下。找出结果,学生会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深深地了解到数的奇偶性。教师此时再稍加引导,就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好动天性得到释放,而且还能使学生得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
  上课过程中,相信很多人都会遇到一种情况,那就是老师一上课就会犯困,而下课铃声一响,就精神百倍,这是因为教学上只利用了一种感官教学。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能通过听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犯困,听不进、记不劳,效果就差。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学生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更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做更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让学生先剪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这样通过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浓郁了,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也就更加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四、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走进课堂之后,给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增添了许多活力。现如今很多数学知识我们都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非常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还可以通过ppt来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 ,可以先让学生们课前充分预习,在课堂上再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孩子们自己制作一个圆,然后让孩子们自己来想办法求这个圆的面积。随后通过ppt中的图片和视频来让学生了解这个圆的面积概念,这样能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证实自己的推测,总结出圆的计算公式。学生就能在看视频与图片中了解圆的面积公式,更能加深印象。
  五、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进行新课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为什么教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呢?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较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2×3读作什么?在这个算式里,我们可以给“2”和“3”取一个什么名字呢?它们分别表示什么?3×4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等等问题,通过层层设问,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教师要运用各种有效的办法去打开学生对数学求知的欲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学习,逐渐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