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张德建
【机构】 四川德阳市中江县东北镇中学
【正文】 【摘 要】 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数学这门学科自身所具有的丰富性,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解题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思考解题的过程中提升对比、推理、判断和想象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将初中数学的这些优势发挥出来,教师就要以数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依据,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创新能力的驱使和引导下,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本文着重于从“形成先进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巨大保障;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就创新能力而言,其开发和培养的关键就是教育,所以有人说,创新就是教育终极的追求所在,就是教育的要义所在。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应当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将以此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1、形成先进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教无定法,教而有法。”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尤其是对抽象性、逻辑性、推理性极强的数学而言。为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快速发展、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形成先进的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以此来打破以往传统教学中的、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努力突破和优化教学思维及教学方法,确保创新教学原则的实施。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及优势,努力设计和开展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或是精神,对其影响都是巨大的。
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次讲解、每一次板书、每一次语言表达,都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实现进步。“创新”实际上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一种能力,其最大的区别也无非就是已经被开发或是尚未被开发,但是无论如何,这种创新能力都是可以被培养的、被发展的。教师对于创新意识的形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为此,教师就要克服在创新教学中产生的偏差,使教学的过程真正转化为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并不取决于这个问题是否被其他人解决过,而是取决于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时采用的方式是否新颖、独特,是否具有见解。为了使学生切实地达到这一点,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就要勤于观察、勤于研究、勤于发现,积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用自己的创新意识感染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去做、如何创新。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巨大保障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巨大保障。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求知欲望普遍较强,对于新鲜的事物都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创新的种子,同时也是激发创新能力产生的契机。
首先,教师要克服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并通过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来积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努力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置于随时互换的动态教学之中,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即向学生提问道:“如果给你们两个完全相等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你们能用它们拼出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呢?”有的学生回答道:“矩形。”还有的学生说道:“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以此来让学生在各抒己见中发挥自己的才智,进而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其次,明确教学的双向性,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就要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弄清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改正错误,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加自信心,进而使学生更有创新的勇气。最后,在教学中构建多边互动的师生、生生关系。即在多边互动中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归纳、反思,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3、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保障。我们都知道,创新源于对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为此,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少不了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情境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创设中提出合理而科学的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它的出现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能切实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创新思维。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在学习“比例”这一内容之前,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即向学生讲述这样一件事:“小王带着1斤的篮子去菜市场买鸡蛋,当他从秤上将称好的10斤鸡蛋一个个放回篮子里的时候发现,这次的鸡蛋个数比以往的要少,为此,小王又将装有鸡蛋的篮子放在秤上称,这时秤上显示的是11.1斤,那么卖鸡蛋的人是给小王称多了,还是称少了?”正当学生议论纷纷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适时的说道:“有没有同学知道?”过了几分钟后,教师说道:“通过思考,学生可能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今天呢,老师将给大家传授一个新的知识,等学完这个新概念之后,你们一定会对这个问题有更深一层的认识的。”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有效地将新课进行导入,同时还能让学生在问题的提问中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创新的能力。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促进数学课堂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就要及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断地优化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与学生相互配合,进而实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江玮.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
[2]高悠.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08.
[3]张海峡.掌握正确预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J].沂蒙教育.2010.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就创新能力而言,其开发和培养的关键就是教育,所以有人说,创新就是教育终极的追求所在,就是教育的要义所在。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应当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将以此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1、形成先进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教无定法,教而有法。”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尤其是对抽象性、逻辑性、推理性极强的数学而言。为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快速发展、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形成先进的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以此来打破以往传统教学中的、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努力突破和优化教学思维及教学方法,确保创新教学原则的实施。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及优势,努力设计和开展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或是精神,对其影响都是巨大的。
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次讲解、每一次板书、每一次语言表达,都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实现进步。“创新”实际上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一种能力,其最大的区别也无非就是已经被开发或是尚未被开发,但是无论如何,这种创新能力都是可以被培养的、被发展的。教师对于创新意识的形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为此,教师就要克服在创新教学中产生的偏差,使教学的过程真正转化为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并不取决于这个问题是否被其他人解决过,而是取决于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时采用的方式是否新颖、独特,是否具有见解。为了使学生切实地达到这一点,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就要勤于观察、勤于研究、勤于发现,积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用自己的创新意识感染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去做、如何创新。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巨大保障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巨大保障。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求知欲望普遍较强,对于新鲜的事物都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创新的种子,同时也是激发创新能力产生的契机。
首先,教师要克服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并通过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来积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努力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置于随时互换的动态教学之中,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即向学生提问道:“如果给你们两个完全相等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你们能用它们拼出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呢?”有的学生回答道:“矩形。”还有的学生说道:“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以此来让学生在各抒己见中发挥自己的才智,进而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其次,明确教学的双向性,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就要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弄清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改正错误,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加自信心,进而使学生更有创新的勇气。最后,在教学中构建多边互动的师生、生生关系。即在多边互动中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归纳、反思,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3、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保障。我们都知道,创新源于对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为此,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少不了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情境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创设中提出合理而科学的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它的出现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能切实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创新思维。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在学习“比例”这一内容之前,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即向学生讲述这样一件事:“小王带着1斤的篮子去菜市场买鸡蛋,当他从秤上将称好的10斤鸡蛋一个个放回篮子里的时候发现,这次的鸡蛋个数比以往的要少,为此,小王又将装有鸡蛋的篮子放在秤上称,这时秤上显示的是11.1斤,那么卖鸡蛋的人是给小王称多了,还是称少了?”正当学生议论纷纷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适时的说道:“有没有同学知道?”过了几分钟后,教师说道:“通过思考,学生可能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今天呢,老师将给大家传授一个新的知识,等学完这个新概念之后,你们一定会对这个问题有更深一层的认识的。”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有效地将新课进行导入,同时还能让学生在问题的提问中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创新的能力。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促进数学课堂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就要及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断地优化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与学生相互配合,进而实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江玮.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
[2]高悠.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08.
[3]张海峡.掌握正确预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J].沂蒙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