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技巧

【作者】 陈金传

【机构】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公会镇东绿小学 



【正文】  【摘 要】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习作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如何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就成了语文教师思考的论题,本文将从注意平时积累、广泛阅读、培养想象力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小学生;习作;积累;阅读;想象;修改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大多数小学生一提到写作总是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下笔,或是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无话可说,不知道怎么写下去,还有的会有文中意思和心中所想表达的意思不符等情况。因此,写作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也成了学生成绩提高中的一座大山。如何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重点,笔者经过探究实践,认为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借鉴。
  一、注意平时积累,为“炊”蓄“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也一样,平时没有积累,习作时也就“无米下锅”,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有许多课文练习都出现了“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文中积累材料,摘抄好词佳句就可以成为写作文的铺垫。比如:学生在二年级所学的描写景色的好词好句,可在今后写作文中加以运用。写作本来就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没有积累就像一瓶空了的墨水,自然写不出什么好作文。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是坚持积累和写日记,这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中所涉及的内容很宽、很广。可写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自己想到的、想说的。可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比如参加一次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一次大扫除劳动,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描述出来。
  二、广泛阅读,为习作铺路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在书海遨游,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还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的能力,逐步丰富他们语言、词汇、写作素材,使之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是短期任务,而是一项周期性较长、见效相对缓慢的长期任务,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入手,指导他反复品味课本中的重点篇章,背诵精彩的语段;还要依据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提出阅读重点,点化阅读难点,教给阅读方法,用好教材这本范本;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必读书目,介绍一些报刊杂志,多读一些美文华章;要求学生床头桌前,常备一些可读的东西,空闲时间能读多少读多少,并做到持之以恒。
  三、培养想象能力,为习作增光添彩
  想象能力是指学生在长期观察、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受灵感的驱动,运用形象思维,利用大脑对曾经知道的各种有关事物的形象,根据时空上的联系以及事物间的类似性差异性联想到另外的事物,并加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人们常把想象比作文学的翅膀。有了想象,就会像刘勰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想象可以将日常观察、广泛阅读的内容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中,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升华,改变思维方向,达到新的境界。小学生正处在青春萌动时期,喜欢幻想。老师应当因势利导,积极调整学生的心理指向,设法让他们的想象力在作文中鲜活起来、进发出来。
  四、训练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指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利用知识储备,采用各种手法,准确、形象而富有创造性地付诸语言和笔端的能力。
  1. 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我常常告诉学生:“作文如同说话,把说的记录下来可能就是一篇文章,因此平时要多说,多读。”其实让学生朗读、背诵、发言,是打好学生口头表达的基础。学生读、说多了,一方面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一定量的书面语言,另一方面也把胆量给培养出来了。如让学生评析文章。学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说出来就行,有多说多,有少说少,不要求全面系统的评价。经过比较长时间的训练后,再要求学生就文章的思想内容或表现形式做比较全面的分析、评价。
  2. 训练书面表达能力
  写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提高表达能力的关键是多动笔。提高书面表达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组词造句的能力。要让学生掌握相当数量的文字,拥有比较丰富的词汇,熟悉各类体裁文章的特点,明确其写作要求,能够独立构思,正确立意,恰当选材,合理布局,熟练掌握和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这是作文的基本功。其次是多动笔、勤练习,可以多写一些记人记事的速写、随笔等。只要我们采取多种手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经过长期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日有所进。
  五、强化习作批改训练
  在习作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会写,还应该要求学生会改。让学生学会批改作文,可以增强学生的判断力,对写作多一份了解与认识。批改训练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自写自改
  学生自改的方法能将批改的权力最大限度的下放给学生,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批改的主人。自改须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和作文水平,对他们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魏书生在《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习惯》一文中写到:教师应从十个方面交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其中前五个方面在学生自改阶段尤为适用,这五个方面分别是:
  (1)格式是否正确;
  (2)卷面是否整洁;
  (3)错别字几个;
  (4)有几处病句;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在批改过程中,学生就会依照老师所给出的要求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审视,如:字迹潦草的,他会自觉地把字写端正;错别字多的,他会把字改正过来;说话啰嗦和病句连篇,他会注意文笔简洁及词语的正确搭配;话语空洞,他会多观察生活。这五个要求比较简单,学生在经过三四篇的文章批改实践后就能较熟练地掌握,达到一定的效果。
  2.互帮互改。让学生组成小组相互批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了新鲜感,并带着好奇有趣的心态当“小老师”,因此审视同班同龄人的作文格外认真投人。这样,不仅训练了批改作文的能力,又体验了批改作文的艰辛,既培养了认真负责的精神,还能认识对方作文的优点,迅速吸收。
  3.一文多改。“文章不厌百回改”,改文章是不嫌多的,要求学生一文反复修改,进行多次的加工训练,每一次都会有更多的感受。学生知识面宽了,认识提高了,对自己的习作也会产生不满感,会不断给自己的习作增添更恰当的内容、色彩,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当然,指导学生批改作文不是说老师就轻松了。相反,老师更要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引导工作:一是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注意因材施教;二是有计划地做到循序渐进;三是要发挥学生改文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教师要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需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指引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提升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来打好基础;通过不同途径为学生创造训练习作的机会,让学生写作和修改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