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究语文朗读教学新途径

【作者】 屈 莉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太极湖学校



【正文】  【摘 要】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世界在文章中的流露和宣泄,所以,学生朗读课文同样需要积极的感情投入。语文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功课之一,学生想要探究语文世界的奥秘,需要学生带着充沛感情的去朗读,去领悟,去体验。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能触摸到文字最深处的情感世界,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和良苦用心;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平淡冰冷的文字重新焕发出新的热度和亮度。   
  【关键词】 语文;朗读教学;探究    
  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究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是非常有益的。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启迪心智,开阔眼界,使学生有一个博大的胸襟;学生通过用心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本文重在探究小学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方式单调的朗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效率,教师要尽量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朗读。初学课文时,教师先范读,学生跟读。当学生熟读到一定程度,语文教师便可安排学生齐声朗读、单独朗读和自由朗读了,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非常的高,兴趣也会更浓。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效率,教师还可安排学生先朗读,后默读。这样读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想,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我在安排学生朗读《桂林山水》一文时,为了获得更好的朗读效果,放着舒缓激越的旋律,配乐指导学生朗读,学生的朗读随着旋律时而舒缓柔美,时而高亢激越……朗读效果倍增。对学生采用启发式朗读,可提高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对学生采用讨论式朗读,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独特见解;对学生采用扮演角色式朗读,可促使学生体验作者在文中流露的真情实感,并与作者发生情感上的共鸣;对学生采用有感情的朗读,学生便会产生如闻其声,身临其境、如醉如痴的情愫。最有效的朗读是鼓励学生边读边想象,把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出来,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产生奇思妙想,迸发出学生的智慧之光。教学每篇课文,语文教师都要带着丰富而真挚的感情去为学生示范朗读,做好学生的榜样,努力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精神文化修养和语文核心素养。  
  二、在熟读中领悟文章的深意和主题思想   
  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必有所得,必有所悟。学生熟读勤思的过程就是悟的过程,学生一边有感情的朗读,一边把玩语言文字的内涵,仔细揣摩和咀嚼作者写作此文的用意,必然会收获许多的知识和悟出许多的道理。诚然,学生的感悟有时候也需要语文教师的巧妙引导和画龙点睛似的点拨。因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都非常地有限,这个时段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还有较强的依赖性,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生活阅历等实际情况,有重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必要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细细地朗读去品味文中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指引学生有意识地领悟文章谋篇布局、立意构思的独特之处,引领学生深入地去探究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值得教师注意的是:教师的点拨大有学问,1.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应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2.以学生的领悟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3.教师的“点拨”必须有画龙点睛似的恰到好处;4.教师需“拨”开学生的团团迷雾,彻底让学生释然。这样的指导学生才会收获良多。举例来说,我教学《小鹿的玫瑰花》这篇文章时,先组织学生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提问学生:“小鹿的玫瑰白栽了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白栽”。接着我又问道:“为什么没有白栽呢?”多数学生回答道:“因为玫瑰花很漂亮呀!”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完整,存在着片面性。此时此刻,如果我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肯定也能理解,但是这种理解是通过教师启发而获取的,缺乏自主探究,不是学生悟出来的感受与体会。别人给予的知识很容易被忘记,鉴于此,我没有立刻点拨学生,而是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去朗读,并鼓励学生在读中展开合理的想象,让学生在读中去领悟文章完整的内容和思想。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通过小动物去感受玫瑰花给自己带来的无比快乐,由此及彼,学生便可深刻地体会“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学生在朗读中获得的感受,比教师的分析与讲解得来的感受要深刻得多,保存下来的记忆也会更长久。   
  三、合理运用朗读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效率   
  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能真正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教师使用合理的朗读方式,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学生朗读《太阳》时,教师可指导小学生模仿太阳从大海里“跳”出来,从草丛中“冒”出来,让学生抓住“跳”和“冒”这两个有形的动作,形象化地朗读出来,既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又有助于学生对重点词的把握。高质量的朗读能够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所以,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恰当的朗读形式非常重要。
  语文教师一定要让课堂充满激动人心的读书声,教师抓好朗读教学和朗读训练非常关键。通过语文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对学生的强化训练,再加上小学生自身不懈的努力,学生的朗读水平自然会得到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自然就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