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探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方法

【作者】 林厚开

【机构】 四川省开江中学实验学校



【正文】  【摘 要】 初中阶段是第一次接触物理的阶段,学生们对物理这门学科有着新鲜感和好奇感,但随着学生们学习物理的深入,学生们逐渐感受到学习物理的困难,慢慢地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物理产生一种懈怠感。这是正常的现象,每个人在经历了一个时期的学习时期之后,就会产生学习疲惫期。身为教师的我们,需要通过改变不同的教学方法来缓解学生们的学习疲惫时期,让学生们在学习物理时依然能够用一种好奇的,新鲜的方式进行学习。
  【关键词】 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的学习当中,学生们不需要紧绷着紧张的大脑,课堂上争分夺秒地思考。初中的物理学习对学生们来说是打开学生们对物理界的新认识,因此,学生们在学习物理时,只需要保持着一颗发现的心灵去观察和发现物理即可。物理是门神奇的学科,学生们在学习物理时可以由浅即深,慢慢地发现更多关于物理的小知识,让学生们眼前不断地焕然一新。本文,我将就如何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进行有效的物理教学,讲述几点我的教学经验。
  一、小组合作,实验教学
  物理这门学科当中,我认为最能让学生们激发兴趣的就是实验课。学生们在实验课上可以自己动手实践,开动自己的脑筋以及自己的思维能力,完成实验。比起枯燥的学科理论,学生们会更喜欢实验课堂。在我的初中物理教学当中,我让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让学生们能够在实验当中团结互助。
  例如,我在教学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这一课的教学时,我让班上的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为两个人,以两人为一组进行实验。实验室当中有完备的实验器材,小组们在进行实验时需要先确认桌面上的实验器材是否都具备,倘若器材不全,即可举手示意,由我将实验器材补全。在实验之前除了让学生们确认实验器材之外,我还会每组分发一张实验记录的表格,学生们可以在表格中记录下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的结论,让学生们在完成实验之后有个具体的概念。在我的教学当中,我建议学生们采取记录与实验分开的形式,也就是小组当中的两名学生,一名负责记录,一名负责操作。紧接着再反过来,这样的话每个学生都有实验以及记录实验的经历,学生们对实验的过程也会更加的清晰明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互相帮助,解决不懂的问题,同时还能让学生们在课堂当中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问题引导,启发教学
  初中物理是一个入门阶段,因此教师们在教学时尽量用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们慢慢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再正式进入学习的正题部分。在我的教学当中,我经常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启发学习,当我讲一门新课时,我会不断地询问学生们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学生们从不懂到懂,并且是学生们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自己的学习思维,真正吸收了物理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初中物理《物质的密度和质量》这一课的教学时,在备课时我准备了三个容器,并导入相应的水、油两种物质,一个容器装油,一个装水,另一个容器准备装水油混合物。我将装着油和水的容器摆在学生们的面前,接着问学生们:“你们知道油和水有什么区别吗?”学生们看着容器中的液体区分完两种液体之后,说道“油会漂浮在水上面。”接着我继续询问学生:“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油会漂浮在水的上面呢?为什么不是水漂浮在油的上面?”学生们经过预习课本,很清楚地指出:“因为水和油的密度不一样,不同的密度的物质不能相融,所以会分开。”接着我问学生们:“不同密度的物质不能相融,那是什么决定了物质的密度呢?接下来我将水和油倒在一起,看看它们会有什么变化?”接着我将水和油分别倒入事先准备的空容器,学生们观察到无论先倒油后倒水,或者先倒水后倒油,始终都是水在下,油在上。通过这样的示范,引导学生们在学习《物质的密度和质量》这一课时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水和油之间的密度不同,并且有怎样的不同。当我在询问的时候,学生们也会不断地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思维。
  三、故事导引,背景教学
  物理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书本上的许多物理理论概述较于正式,学生们在学习时难免觉得吃力。在我的教学课堂上,我会以故事作为导引,先让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背景有个了解,再进行教学,通过背景故事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我在教学《牛顿的三大定律》这一章节的学习时,我让学生们先听一个关于牛顿的故事。比方说我在讲到《重力》这一课时,我讲的小故事是:“同学们,你们是不是经常听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这句话,那么你们知道这个‘巨人’指的是谁吗?没错,他就是一个叫牛顿的人。那么牛顿是何许人也呢?牛顿是一个专门研究物理的专家,有一天他躺在苹果树下看书,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结果被一颗熟透的苹果砸中了头,当他醒来大喊一声‘好痛!’之后,你们猜猜他做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把苹果吃了。”也有预习过书本的学生说道:“我知道,他就去研究苹果是怎样掉下来的。”“没错,牛顿当时想为什么苹果熟了就能掉下来呢?这是什么原理?接着他就研究出了‘重力’这个新名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心引力。假如没有地心引力,我们就不能在地上正常地行走了,而是所有的东西都在空中飘。可见重力对我们来说多么重要......”通过这样的故事背景讲解,先让学生们对牛顿的三大定律之一的重力有个背景铺垫,再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在学习《重力》时能够有效吸收。
  结语:总而言之,以上就是我关于如何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当中进行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中学生们来说,让他们保持对学科的新鲜感,就能引起学习兴趣。在教学物理时,我们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带着新鲜感学习。
  参考文献:
  [1]周健.初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探讨[J].理科考试研究?物理版,2015(2):45.
  [2]马丽.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J].文理导航,2017(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