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小学语文开课导入的有效策略
【作者】 宁晓燕
【机构】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第四小学
【正文】 【摘 要】 良好的导入策略是提高导入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加强策略创新,运用多样化方法来开启新课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开课导入;有效策略
良好的开端才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时间虽然不长,但意义重大,担当着先声夺人、顺风拉帆的作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们知道,导入是导语与方法的完美结合,好的导入方法和与之匹配的导语相结合,才成就了完美导入。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导入设计应从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等方面去考虑,这样设计出来的导入,不论是导入语言还是导入方法才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为我们高效教学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语文开课导入的实践策略。
一、运用悬念设置导入法
学起于思贵有疑。让学生开课便生疑是导入诱思的重要追求。而有产的方法就是设置悬念。它就是利用学生的期待、渴望心理和学生生活体验与作者思想感情的矛盾,因势利导,通过诡秘的表情、巧妙的反诘等方法诱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急切想知道而形成的探究欲望。在开课导入中设置悬念导入,有利于快速聚焦学生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从而为新授教学提供了人脉。例如,在教学《蝙蝠与雷达》一文时,我们在教学伊始时就可以这样导入:多媒体播放飞机在夜间飞行的画面,并说到:“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飞机原来是不能在夜间飞行的,后来它拜师学艺,得到了高人指点,它就具有在夜晚飞行的本领了,你知道这师傅是谁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蝙蝠与雷达》,去探个究竟。”这样的导入设计,布阵设疑,制造悬念,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引发他们积极思考、想象,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欲。
二、运用情境创设导入法
情境策略是新课改推进中获得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激趣性和诱思性,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中具有积极意义,故而受到很多教师青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教学中。在小学语文导入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成为我们提高导入教学有效性的常用策略。例如,在《黄河魂》导入教学时,我们可这样设计情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黄河沿线的壶口瀑布是镶嵌在九曲黄河之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滚滚黄河奔流至此,突然倒悬倾注,呼啸着,拥挤着,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壶口,只听得‘轰隆’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千万条黄鳞巨龙齐刷刷地跃进深渊。一刹那间,只见惊涛怒吼,水雾升空,气吞山河,震声数里可闻,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继而咆哮而去……壶口瀑布瞬息万变的奇观多么令人惊叹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作者一同来感受壶口瀑布的魅力与风采。”运用这样的情境加上激情的导语,既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被富有感染力语言戌激励,自然产生“一探究竟”的学习心理,学生自然就会顺理成章地被“卷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中。
三、运用激趣故事导入法
爱听故事,是人之常情,小学生更乐意。抓住这个心理需求,我们可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用之于导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听故事中点燃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五彩池》这篇课文时,我们就可以运用五彩池的传奇故事导入新课,借此唤起学生对“五彩池”神往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急于欣赏的兴趣。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我小时侯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的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奶奶是哄着我玩的,我却当作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着他腾云驾雾,飞到那五彩的瑶池边去看看。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这个神奇瑰丽的五彩池呢?其实,这个五彩的瑶池不在天上而在人间,它就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这节课,老师就带领你们一起去欣赏《五彩池》。”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自然是兴趣盎然。实践表明,在语文导入教学中以故事作“引子”,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聚焦注意力,使学生主体性增强,让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用一种轻松的心态去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四、运用解题分析导入法
文章的题目,又称“文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文眼”就是告诉我们课文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内容的窗口。从破题入手,化“文眼”为“教眼”,也就成了我们新课导入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课题的解释、分析,我们就可以窥见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构思,走进文章内容。所谓解题分析导入,就是帮助学生通过对课题的解释、分析,从总体上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课文,进而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例如,在教学《最佳的路径》时,我们就可先在黑板上写个“路”字,问:“你们知道什么叫路吗?”紧接着出示鲁讯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句话对文中公园路径形成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又问“什么是路径?”学生回答还是路。那么什么是“最佳”,“最佳的路径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通过一系列设问,既逐层解释清楚题目中的词义,又揭示了课文的中心内容,而且采用层层剥笋式的引导,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当然,有效的语文导入教学,还有很多方法,如,直观媒体导入法、课本表演导入法、名人轶事导入法等。不同的方法所带来的效果不一样,但只有与教学内容和学情相适应的导入才会异曲同工。因此,在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必须创新策略,精心选择,切不可千篇一律。这样才能让学生耳目一新,取得先声夺人、先发制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洪静,灵活导入 事半功倍——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J].新课程,2018年。
[2]周海燕,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导入优化策略[J].新作文,2018年。
【关键词】 小学语文;开课导入;有效策略
良好的开端才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时间虽然不长,但意义重大,担当着先声夺人、顺风拉帆的作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们知道,导入是导语与方法的完美结合,好的导入方法和与之匹配的导语相结合,才成就了完美导入。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导入设计应从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等方面去考虑,这样设计出来的导入,不论是导入语言还是导入方法才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为我们高效教学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语文开课导入的实践策略。
一、运用悬念设置导入法
学起于思贵有疑。让学生开课便生疑是导入诱思的重要追求。而有产的方法就是设置悬念。它就是利用学生的期待、渴望心理和学生生活体验与作者思想感情的矛盾,因势利导,通过诡秘的表情、巧妙的反诘等方法诱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急切想知道而形成的探究欲望。在开课导入中设置悬念导入,有利于快速聚焦学生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从而为新授教学提供了人脉。例如,在教学《蝙蝠与雷达》一文时,我们在教学伊始时就可以这样导入:多媒体播放飞机在夜间飞行的画面,并说到:“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飞机原来是不能在夜间飞行的,后来它拜师学艺,得到了高人指点,它就具有在夜晚飞行的本领了,你知道这师傅是谁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蝙蝠与雷达》,去探个究竟。”这样的导入设计,布阵设疑,制造悬念,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引发他们积极思考、想象,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欲。
二、运用情境创设导入法
情境策略是新课改推进中获得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激趣性和诱思性,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中具有积极意义,故而受到很多教师青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教学中。在小学语文导入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成为我们提高导入教学有效性的常用策略。例如,在《黄河魂》导入教学时,我们可这样设计情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黄河沿线的壶口瀑布是镶嵌在九曲黄河之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滚滚黄河奔流至此,突然倒悬倾注,呼啸着,拥挤着,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壶口,只听得‘轰隆’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千万条黄鳞巨龙齐刷刷地跃进深渊。一刹那间,只见惊涛怒吼,水雾升空,气吞山河,震声数里可闻,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继而咆哮而去……壶口瀑布瞬息万变的奇观多么令人惊叹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作者一同来感受壶口瀑布的魅力与风采。”运用这样的情境加上激情的导语,既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被富有感染力语言戌激励,自然产生“一探究竟”的学习心理,学生自然就会顺理成章地被“卷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中。
三、运用激趣故事导入法
爱听故事,是人之常情,小学生更乐意。抓住这个心理需求,我们可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用之于导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听故事中点燃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五彩池》这篇课文时,我们就可以运用五彩池的传奇故事导入新课,借此唤起学生对“五彩池”神往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急于欣赏的兴趣。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我小时侯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的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奶奶是哄着我玩的,我却当作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着他腾云驾雾,飞到那五彩的瑶池边去看看。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这个神奇瑰丽的五彩池呢?其实,这个五彩的瑶池不在天上而在人间,它就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这节课,老师就带领你们一起去欣赏《五彩池》。”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自然是兴趣盎然。实践表明,在语文导入教学中以故事作“引子”,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聚焦注意力,使学生主体性增强,让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用一种轻松的心态去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四、运用解题分析导入法
文章的题目,又称“文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文眼”就是告诉我们课文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内容的窗口。从破题入手,化“文眼”为“教眼”,也就成了我们新课导入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课题的解释、分析,我们就可以窥见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构思,走进文章内容。所谓解题分析导入,就是帮助学生通过对课题的解释、分析,从总体上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课文,进而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例如,在教学《最佳的路径》时,我们就可先在黑板上写个“路”字,问:“你们知道什么叫路吗?”紧接着出示鲁讯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句话对文中公园路径形成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又问“什么是路径?”学生回答还是路。那么什么是“最佳”,“最佳的路径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通过一系列设问,既逐层解释清楚题目中的词义,又揭示了课文的中心内容,而且采用层层剥笋式的引导,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当然,有效的语文导入教学,还有很多方法,如,直观媒体导入法、课本表演导入法、名人轶事导入法等。不同的方法所带来的效果不一样,但只有与教学内容和学情相适应的导入才会异曲同工。因此,在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必须创新策略,精心选择,切不可千篇一律。这样才能让学生耳目一新,取得先声夺人、先发制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洪静,灵活导入 事半功倍——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J].新课程,2018年。
[2]周海燕,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导入优化策略[J].新作文,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