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加强和改进职业中学社团育人功能的几点思考
【作者】 段群琴
【机构】 重庆市统景职业中学校
【正文】 【摘 要】 学生社团活动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职业中学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探析,同时对于加强与改进学生社团工作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 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实践与探索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是学校、尤其是职业中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
一、加强和改进职业中学社团育人功能的有效措施
1.领导重视、政策扶持。学校领导尤其是主管领导,要在思想上把学生社团工作放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度进行再认识,确立明确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领导,占领并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主管领导要对社团工作进行研究,把握社团发展规律和政治方向,协调各部门关系,争取各部门支持,为社团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同时,重视学生社团的经费投入和硬件设施的配备及改善,保证稳定的必要的经费投入,提高活动场所的利用率,为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活动、办公场地。
2.培养骨干,规范管理。社团干部是社团的骨干力量,发挥学生骨干的示范、带头作用是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要发挥社团的育人功能,必须重视社团骨干队伍建设。首先必须要选拔配备高质量的社团干部;其次,要重视社团干部的思想教育与业务培训;第三,学校要重视学生干部的领头军作用,采取激励措施,以提高社团干部的积极性和素质。由于学生社团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因此,学校团委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规范其行为,保证社团在健康的轨道上成长。
3.加强教育,发挥作用。学生社团不仅能丰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而且给思想政治工作能增添新的活力。因此,要深入挖掘活动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该活动具备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让社团成员通过参加活动而受到教育。
4.立足校内,结合社会。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并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资本主义市场高度融合,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对新时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社团作为学生活动最活跃的部分,要主动成为联系社会文化的纽带,成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向社会辐射的桥梁。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学生社团一方面要立足校内,为繁荣校园文化、推动校园建、培育高素质人才设多做贡献,另一方面,要走出校园,结合社会、融入社会,发挥学生社团的主动性、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加强与改进职业中学社团育人功能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优化学生社团发展的外部环境。首先,要重视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将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学生工作的整体格局。同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责任,支持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在社团场地使用、活动开展、导师聘请等各个方面为社团创造条件,着力于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尽力为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要制订激励政策。学校要形成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政策性文件,建立评选表彰机制,形成鲜明的导向,进一步促进社团文化的全面繁荣,调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2.进一步提高社团负责人的素质与能力。社团负责人是学生中的“领袖人物”,作为同学的表率、老师的助手和工作的桥梁,他们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社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所以必须有针对性地对社团干部、社团负责人进行培训,使其既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修养和良好的人格魅力,又要具备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同时还要储备良好的文化底蕴。学生社团的主要干部,在工作中要多思考、多研究、多总结,不断探索新形式、新途径、新方法,开展活动注重灵活多样、讲求实效。这对于促进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真正把学生社团活动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至为重要。
3.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一是建立规范有效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学校共青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成长与发展,着力构建“一体(团组织)两翼(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工作格局。以“扶持、服务、引导、管理”为工作指导方针,进一部建立和完善校团委指导、学生社团自主管理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大力扶持、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以此满足学生日益多元的文化生活需求。二是指导学生社团加强内部管理。指导并帮助各学生社团建立社团内部工作规范,使各社团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4.进一步增强学生社团的自身活力。社团的生命力取决于社团活力,增强社团活力需要从特色和活动质量两方面下工夫:一是在形成自身特色上下工夫。学校社团种类繁多,要想在众多社团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有自身的特点。二是在提高活动的层次上下工夫。活动是社团凝聚青年学生的重要手段。很多同学带着浓厚的兴趣加入某一社团,但参加几次活动以后便再也没有兴趣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团活动的层次和质量不高,活动低水平重复。学生社团活动必须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并赋予社团文化新内涵,使社团文化活动成为连接校园和社会的良好通道。不断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和质量,增强社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社团的影响力。以社团活动的质量赢得学生,才能使社团永葆活力。
总之,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正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只要我们抓住学生社团的特点,把握方向,找准突破口,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生社团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必将在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韩建新等.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和对策的研究[M].北京:百家出版社,2013
[2]王丽平.当代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障碍分析[J].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5
【关键词】 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实践与探索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是学校、尤其是职业中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
一、加强和改进职业中学社团育人功能的有效措施
1.领导重视、政策扶持。学校领导尤其是主管领导,要在思想上把学生社团工作放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度进行再认识,确立明确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领导,占领并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主管领导要对社团工作进行研究,把握社团发展规律和政治方向,协调各部门关系,争取各部门支持,为社团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同时,重视学生社团的经费投入和硬件设施的配备及改善,保证稳定的必要的经费投入,提高活动场所的利用率,为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活动、办公场地。
2.培养骨干,规范管理。社团干部是社团的骨干力量,发挥学生骨干的示范、带头作用是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要发挥社团的育人功能,必须重视社团骨干队伍建设。首先必须要选拔配备高质量的社团干部;其次,要重视社团干部的思想教育与业务培训;第三,学校要重视学生干部的领头军作用,采取激励措施,以提高社团干部的积极性和素质。由于学生社团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因此,学校团委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规范其行为,保证社团在健康的轨道上成长。
3.加强教育,发挥作用。学生社团不仅能丰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而且给思想政治工作能增添新的活力。因此,要深入挖掘活动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该活动具备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让社团成员通过参加活动而受到教育。
4.立足校内,结合社会。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并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资本主义市场高度融合,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对新时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社团作为学生活动最活跃的部分,要主动成为联系社会文化的纽带,成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向社会辐射的桥梁。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学生社团一方面要立足校内,为繁荣校园文化、推动校园建、培育高素质人才设多做贡献,另一方面,要走出校园,结合社会、融入社会,发挥学生社团的主动性、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加强与改进职业中学社团育人功能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优化学生社团发展的外部环境。首先,要重视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将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学生工作的整体格局。同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责任,支持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在社团场地使用、活动开展、导师聘请等各个方面为社团创造条件,着力于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尽力为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要制订激励政策。学校要形成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政策性文件,建立评选表彰机制,形成鲜明的导向,进一步促进社团文化的全面繁荣,调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2.进一步提高社团负责人的素质与能力。社团负责人是学生中的“领袖人物”,作为同学的表率、老师的助手和工作的桥梁,他们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社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所以必须有针对性地对社团干部、社团负责人进行培训,使其既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修养和良好的人格魅力,又要具备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同时还要储备良好的文化底蕴。学生社团的主要干部,在工作中要多思考、多研究、多总结,不断探索新形式、新途径、新方法,开展活动注重灵活多样、讲求实效。这对于促进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真正把学生社团活动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至为重要。
3.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一是建立规范有效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学校共青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成长与发展,着力构建“一体(团组织)两翼(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工作格局。以“扶持、服务、引导、管理”为工作指导方针,进一部建立和完善校团委指导、学生社团自主管理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大力扶持、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以此满足学生日益多元的文化生活需求。二是指导学生社团加强内部管理。指导并帮助各学生社团建立社团内部工作规范,使各社团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4.进一步增强学生社团的自身活力。社团的生命力取决于社团活力,增强社团活力需要从特色和活动质量两方面下工夫:一是在形成自身特色上下工夫。学校社团种类繁多,要想在众多社团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有自身的特点。二是在提高活动的层次上下工夫。活动是社团凝聚青年学生的重要手段。很多同学带着浓厚的兴趣加入某一社团,但参加几次活动以后便再也没有兴趣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团活动的层次和质量不高,活动低水平重复。学生社团活动必须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并赋予社团文化新内涵,使社团文化活动成为连接校园和社会的良好通道。不断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和质量,增强社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社团的影响力。以社团活动的质量赢得学生,才能使社团永葆活力。
总之,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正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只要我们抓住学生社团的特点,把握方向,找准突破口,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生社团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必将在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韩建新等.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和对策的研究[M].北京:百家出版社,2013
[2]王丽平.当代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障碍分析[J].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