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作者】 胡康康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马戈庄小学



【正文】  【摘 要】 新课改对小学体育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德育渗透到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中已经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开展目标,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思想品质有重要影响作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是为了能够提升小学生各项身体机能,需要通过漫长的训练来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适应社会对学生的体能需求。 
  【关键词】 小学生;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德育能力;渗透策略

  体育作为一项强健身体体能的教育学科,能够使学生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身体素质以及身体健康,这是学生在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构成。在小学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创造有趣的体育活动,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创造基础条件,并且还能够在学生的德行体美方面进行整体提升,为学生养成比较良好的个人素养和体育素质。但是就我国目前体育中的小学课程来看,仍然在教育方面存在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大多数的教师在认知层面上都停留在实践教学意义上,在思想上有局限性,并没有真正的将德育教育渗透进体育教学,和最初的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初衷背道而驰,为体育教学成效产生了影响,由此可见我国小学体育课堂还有待加强和完善。
  一、德育渗透体育教学的意义
  体育能使学生加强身体在速度、力量、体能方面的能力。体育通常会开展一些竞赛项目,以运动作为项目开展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活动形式能使教师在获得学生体育比赛成绩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学生的体能状态,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在体育比赛中通常会出现学生过于看重输赢的情况,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需要教师应用德育教育知识来培养学生看待输赢的心态,使学生通过这种带有娱乐性质的比赛来体验生活化的体育,消除不良心态,侧重于自身体能素质和德行品质的养成。小学时期的体育课程是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提升的重要基础阶段,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真实的身体发育状况,掌握学生在身心方面的发展规律,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
  二、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从体育活动的细节方面培养
  教师要考虑小学生心理和真实年龄,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通过渗透德育知识来提升学生日常行为素养,达到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来讲解一些课堂行为规范,比如说当课堂铃声想起的时候学生需要按照队形来自动站队,在这个途中不能互相争吵玩闹,使学生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提升学生在组织上的纪律性。如果学生没有遵守教师制定的规则,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引导,改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作风。通过这样漫长的行为引导,能够使学生在逐渐的学习中懂得如果尊重教师,遵守教学课堂纪律。其次,领取体育运动器材也是在体育课堂上比较常见的活动,教师需要规范学生领取器材的队形,比如,教师要使学生按照前后顺序来依次的领取,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社会中也能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在进行器材运动之后也要指导学生将器材放回原位,并且要整理好器材室的卫生,使学生具备爱护公共物品的意识。在进行体育运动的时候学生难免会出汗,有的学生为了缓解身体热度,会購买矿泉水来缓解,在喝过水之后教师也要叮嘱学生不要随意的乱扔矿泉水瓶,要将自己制造的垃圾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提升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养成随手将垃圾扔到指定位置的好习惯。
  (二)设计体育运动比赛培养学生良好团队精神
  将德育融入体育课程能大幅度提升体育教师素养培育意识,要将德育渗透体育教学需要老师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在潜意识中培养学生从个体发展到集体意识的转变,并且还要经常组织一些具备团队合作性质的互动。比如开展接力棒田径比赛,在活动场地中绘制一个规范的跑道,让小组进行抽签,选择自己团队的跑道,教师需要提前声明不能占据别的团队跑道,否则比赛成绩无效。在比赛过后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落差心理进行相应的辅导,让学生明白这种比赛只是一个游戏,要重视比赛的过程,不要看重比赛输赢,用正常的心态来面对比赛结果,培养学生胜而不骄,败而不馁的良好精神。
  (三)通过互动游戏来提升德育渗透力度
  小学生处于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很容易产生好奇的阶段,但是相对的也会很容易对事物产生厌烦心理,教师针对学生这种变化无常的心态需要应用一定的方法,使学生容易接受教师设计的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实践和理论的双重辅导。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应用一些活跃的游戏,用这种游戏的方式来变现德育特点,可以玩一个最简单的游戏“老鹰抓小鸡”,讲学生分成两个游戏小分队,然后选择两只老鹰,剩下的学生就当做小鸡,当老鹰在抓小鸡的时候,小鸡必须要抱成团、保护对方才能够避免被抓。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今后不管是个人发展还是集体活动时,都能够不忘初衷,学会在发展过程中互相帮助,保持拼搏努力、力争上游的良好精神状态。在进行快乐体育游戏后,教师要让学生分享一下如何才能保证不被老鹰抓到,或者是老鹰使用怎样的技巧才能够成功俘获小鸡,这种不为输赢只为娱乐的活动,可以使学生之间开展互动交流,在下一节体育课时,教师还可进行角色互换,让每个学生都体验不同的角色感受,不断的在遇到弄中提升他们的身体体能,从而提升学生的良好行为品质。
  总之将德育渗透进小学体育中,能够使体育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肢体运动,而是转变成富含丰富精神力量的课程。包含德育知识的体育课堂,能够使学生在人生价值方面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能够通过教师开展的德育培养体育活动来增加自身综合品德素养,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也能够保持高品质思想。
  参考文献:
  [1]胡亚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小学体育教学机制系统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7(10):98-103.
  [2]苏健.“中国梦”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3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