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语文开放课堂的构建

【作者】 闫冰超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观门街小学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开放的、富有创新和活力的过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构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看作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学习主体,看作一个身心处于不断构建、深华过程中的人,始终把教学过程当作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成的过程。
  【关键词】 小学语文;开放课堂;构建

  构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看作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学习主体,看作一个身心处于不断构建、深华过程中的人,始终把教学过程当作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成的过程。下面谈谈自己对开放课堂教学构建的几点看法。
  一、创建良好课堂心理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可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新知识,并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综合、分析、推理等创造性学习,进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使师生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有众多因素,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正确的情感示范。教学中要学生动情,教师要先进入课文。教师不是演员却胜似演员,如果忽视儿童的情感需求,必然导致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的双重失败。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教师一开始就神情肃穆,以充满激情的演讲开始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同学们,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医院逝世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消息传来,十亿人民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中。在那四害横行的日子里,我们是多么需要总理给我们撑腰啊!多么需要总理领着我们干四化啊!然而周总理匆匆地走了。1月11日下午,总理的灵车从医院开往八宝山公墓。消息传来,几十万群众自动聚集在长安街上,向总理致哀送行。《十里长街送总理》记叙就是那一天难忘的场面。”说完,教师打开配有哀乐的课文录音,挂上图画。教师富有感情的神情动作,加上催人泪下的配乐朗诵共同刺激学生的感官,良好的课堂气氛迅速将学生带入课文所需要的感情位置上去。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仿佛到了长安街,化成了迎送灵车的少先队员,不少人流下了泪水。良好的气氛使学生不知不觉入境入情,感情得到升华,记忆得到加深。
  另外,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他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影响学生心理、行为、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做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或反之的情感反应,甚至会把对教师的好恶都迁移到教师所任教的课程上来。因此,教师应重视自身师德的修养、知识的提高、教学技术的锤炼。要以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以自己对学生的热爱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激起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加以使用。作为教材的语文课本虽然大部分都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但也有少数课文中的人物的背景或生平事迹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难以理解。还有的课文内容与目前的发展现状并不匹配……因此,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不能一味停留在教材上,完全受课本的限制,而应不断补充拓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向往奥运》一课时,不能局限于教材所讲的内容,师生课前及时收集了我国2008年奥运会的准备情况,奥运场馆建设情况,奥运火炬传递等相关资料、图片,学生都非常感兴趣,课堂上的交流热闹非凡。课后,教师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奥运的知识、人物、歌曲等资料、图片,举办了一次奥运专题板报,激发了学生关心奥运的热情。
  三、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
  开放式课堂的构建,还可以根据教学所需,扩大学生学习场所,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田野、去公园、入工厂、下农村,走进更为广阔丰富的社会,去观察,去调查,去实践,使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体验全新的感受。
  如在教学《放风筝》一文时,在学生了解了放风筝的过程后,教师大胆创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先让两个学生按照课文所写演一演如何放风筝,然后让全体学生亲手来放一放风筝,体会亲自放风筝的乐趣。天空中五彩缤纷的风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一下子兴趣盎然,异常兴奋,教师在此时及时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风筝在空中的飞舞的情形和自己的感受,非常真实。这样一来,走出课堂,让学生亲自放风筝的做法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地快乐学习,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精心设计分层练习,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没有动手实践活动,没有具体的练习,学生学习的知识就得不到巩固,语文的学习过程是不完备的。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特别是课外作业,要改变传统的“一刀切”模式,精心设计开放式的作业。
  作业的设计并不只停留在读、抄、背、默上,还要有听说读写,有剪剪画画,有表演模仿,形式可多种多样,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每项作业都要有参与性,让学生都能参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不同层次地完成这些课堂或课外作业,同时都可获不同程度的成功;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五题开放性课堂练习,让学生任意选1-3题完成:1、把你读得最好的一段话读给同桌听;2、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在摘抄本上;3、讨论:桂林的山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奇特的景观?4、动手画一画:把课文中所描写的桂林山水景物简单地画下来;5、背一首或唱一首描写祖国壮美山河诗词、歌曲。这五题开放作业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进行训练,人人能做,人人有收获,人人都得到提高。
  五、激活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在开放式的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协作关系,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主体。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认真对待,对学生的认识和实践结果,正确的给以充分肯定,有独到见解的大加表扬,错误的不直接否定,更不草率批评,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蹲下来”看待学生,为学生的点滴进步喝彩,让学生享受到被人认可和欣赏的快乐。有时学生也会是教师的“指导者”,我得接受他们的建议和批评。如学生在习作《老师,我想对你说》的作文中,不仅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还表达了他们对老师的认可,有的还给教师提出了课堂上的教学建议,甚至于连教师自己也没有发现小缺点。学生把老师当成了自己的伙伴和朋友,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尊重、互助,不断发展,共同进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实施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和挖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晶芳:小学语文教学点滴体会[J];青海教育;1998年03期
  [2]马登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小议[J];青海教育;1998年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