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高中数学建模实施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李宏宏

【机构】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已在文件中要求高中数学课程要增加数学建模的内容,文件中明确阐述了数学建模实施的原则以及建议。直至今日,高中数学建模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在学习数学建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数学建模课程的效果,制约了高中数学建模课程的发展,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数学建模;问题;对策

  教育部在国家课程改革中将数学建模引入到高中数学课程中,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可以加深高中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帮助他们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自己对数学的兴趣,为学生深入的学习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高中数学建模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模课程内容设计的不足
  现有数学建模知识分散的存在于数学教材之中,不能将自身系统化的优势显示出来,学生们也很难在脑海里搭建一个脉络清晰的建模系统。这一不足之处使数学建模教学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高中生利用数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的积极性,从根本上影响了建模教学的效果。
  (二)建模教学缺少师资力量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高中教师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数学教师认识不到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在这部分教师中常常存在以下问题:
  1. 不能正确认识数学建模的核心价值,对课程中出现的数学建模内容一带而过甚至是直接忽略;
  2.对数学建模的理解存在误区,将数学建模问题等同与一般应用题,仅仅是针对高考常见题型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3.盲目的在数学建模教学中进行内容难度的提高,将数学建模视为一种数学竞赛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问题不适用于建模知识的学习。
  上述这些问题说明很多高中生还没有形成数学建模的意识,或是对数学建模的理解有偏差,甚至是面对老师随意加深建模难度的情况而产生畏难心理,使得他们对数学建模失去了兴趣。
  (三)学习数学建模有难度
  经调查发现目前高中生平均建模水平很低,高中生这种建模意识薄弱、建模能力不足的情况不容乐观。他们在面对问题时,难以提取出其中的主要要素并加以总结、难以针对问题中出现的数据进行规律探索、难以提出合理的假设、难以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数学模型等.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数学建模需要学生自身具有深厚的数学和非数学领域的基础,再利用计算机相关的数据处理技术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其中的部分环节对于高中生确有难度;其二,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学建模缺乏认知和实践。他们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数学教学的新形式认识不到位,加之自身教学经验的不足令数学建模发展的脚步停滞不前。
  二、高中数学建模课程实施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将数学建模知识独立编写成册
  将以往分散在高中数学课本中的数学建模知识独立编写成册,按照系统的教学方式,让数学建模单独成为一门课程。课本中详细介绍数学建模的形成背景、基本概念、建立的步骤和方法,在课本中展示精炼易懂的数学建模案例,利用案例对数学建模的过程进行分析讲解。这样的设计会让学生更容易把握数学建模知识的内在联系,对高中数学建模有一个系统化的掌握。
  (2)针对高中建模讲师进行培训
  高中建模讲师扮演着高中数学建模领路人的角色,他们是对高中数学建模课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阶段,大多数高中的数学建模讲师还从未参加过数学建模的相关培训,自然无法胜任数学建模讲师这一职务。针对这种情况,高中学校应该尽快组织讲师进行数学建模课程的相关培训,着力选取一些数学功底深厚、教学能力突出、尤其是对数学建模有浓厚兴趣的讲师参加培训。在培训后,由他们负责学校建模课程主要的教学任务,并带领组织其他讲师参与数学建模的研讨会,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数学建模教学队伍。
  (3)探索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的认知规律
  目前,国内外对于高中数学建模的学习规律都没有进行过具体的研究,所以暂时还没有依据可供参考,不过,如果利用交流、问卷调查、心理实验等方法再结合哲学知识、行为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学知识进行综合研究,也会揭示出高中生学习数学建模的一般规律,通过不同水平的学生在面对相同建模问题时表现出的差异,探索出学生在数学建模认知上的障碍,对可能存在的因素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指导逐步科学化、有效消解学生数学建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为探索有效的数学建模教学理论与方法提供认知理论基础。
  结束语
  数学建模深入到高中数学课程非常有意义,是教育理念顺应时代潮流的重要表现之一。在数学建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阻碍了数学建模的发展,数学教学的教师们及相关同仁应尽全力解决现有的问题,积极的促进高中数学建模课程的完善,协同合作共创数学建模教学佳绩。
  参考文献:
  [1]周华. 浅议数学建模在高中学生能力培养中的关系[J]. 情感读本, 2017(8):117-117.
  [2]陈志强. 浅析高中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7(5):17-18.
  [3]邓学雅. 浅谈高中数学建模教学[J]. 软件:电子版, 2017(7):31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