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作者】 高秀霞

【机构】 新疆哈巴河县第一小学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承载了几千年来无数人民的智慧与精华,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如何传承和发扬我们的古老文化呢?作为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利用优良传统文化知识充实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那么,怎样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进行因材施教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典籍众多,选择合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培养学生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教给学生做人做事之道理。因此,我们每天早晨在晨会后都会让全校学生齐诵《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在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付诸行动,实施了“感恩”的活动,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二、结合课文内容,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抓住语文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优良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如:三年级课本中一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心灵有所触动。
  三、从古诗词入手,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诗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因此,在六年级学生中,我开展了“轻叩诗歌大门——与诗同行”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分成了八个小组,每一组有一名组长,7名成员。每个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围绕一个主题,各自回家搜集唐诗、宋词、元曲与现代诗,并将搜集来的资料聚集在一起,组长进行整理,将这些诗词编写成一本小册子,而且要有封面设计,编写人员和目录。最后,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阅读与交流,各小组将成果在全班进行一个展示。在这一次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中,孩子们广泛地阅读了古诗词,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古诗词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四、通过传统节日感悟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他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可以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结合生活实际带领学生体味传统文化内蕴。例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从而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总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就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是整个世界文化的重要标志和遗产。因此,我们应该把小学语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看做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优良传统文化教学,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让他们真正从优良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