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情境策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张自祥

【机构】 云南省巧家县第二中学



【正文】  【摘 要】 情境策略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策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意识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 高中物理;情境策略;应用

  在新课改的推进中,情境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与课堂教学相整合,这是新课改倡导的有效教学方式。特别是近年来践行新课标,运用情境策略就成了课堂教学一道亮丽风景线。高中物理也在其影响下自然而然地加入了情境教学的队伍,实践也证明运用情境引领学生学物理有着快捷和高效的作用,也是促进学生保持良好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物理教学实践,谈谈情境策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而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情境策略因自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诱思性,故而受到老师的热衷成为首选。因为在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繁重,学生高考压力,如果没有好的激趣诱思策略,就难以将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上的。因此,在实践中我们选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实践发现,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物理学习兴趣,就不会自觉学物理,更不会挤时间学物理,这样物理成绩就会成为学生综合量化中的短板。相反,效果则很好。所以,我们物理教学首要而迫切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那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当代新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把物理学习与当前的社会、生活、科技新成就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生引入一种与物理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造成一种悬念,使学生产生向往、探索的欲望。这样做能使物理学习更具有探索性和趣味性,也更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所以我们在设计物理课堂教学时,注意创设物理情境,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物理课程改革新理念。在讲授内容之前,通过演示实验、生动的举例和类比史料,提出富有启发性或联系实际的问题等,来引起学生直接兴趣和激发学习动机、唤起求知欲。如在讲电场、磁场和电磁波这部分时,由于内容非常抽象,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上课前,我就通过一个小实验,在电脑(显示器为CRT)和音箱边用手机打电话,让学生注意观察显示器和听音箱发出的声音,结果手机铃声还没响,音箱就发出了“嘟嘟”声,显示器画面发生扭曲,学生看了非常兴奋,直问这是为什么?这时就势引出课题,学生的兴致就会被激发,自然就想参与到课堂中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校迎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我们知道,多媒体也是创设情境的有效工具,而且,通过其创设的情境还可以动静结合、图文声像并茂,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更能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故而在新课改实践的今天,我们更乐意选用多媒体来创设趣味教学情境,以便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物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概括。从建构主义理论上看,物理教学应返朴归真,实施生活化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从熟悉的生活实例、热门科技课题入手,创设生活情境,提供给学生适量的感性知识,让学生有更好的生活经验作铺垫,缓解物理学习难度。在这过程中,学生有理解而又不能理解、能表达又不能言中的感觉,即为“愤悱”状态,这样就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思考。例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时,教师首先演示:让两个大小一样的纸片和金属片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请学生观察哪个先落到桌面上。观察的结果是金属片先落到桌面上。为什么金属片先落到桌面上?直觉告诉学生:因为金属片比纸片重。接着教师将纸片揉成很小的纸团后重复演示一次,结果这次是纸团先落到桌面上。剧烈的思维冲突开始了:到底是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这个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吗?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结果会怎样?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本质,拿出抽成真空的钱羽管做实验,探究落体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要求学生一定要瞪大眼睛仔细观察。
  三、创设实验情境,帮助学生快速理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创设实验情境是物理教学长期而重要的教学方式。它能为学生形象地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挑战性、探索性,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例如教学《超重与失重》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的本质,让学生体会“用磅称测体重”的情节,在磅称上猛地下蹲再站起这一过程,称的示数如何变?重力变了吗?在学《光的色散》中,雨后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晴天时能不能创造条件形成彩虹?试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不弯腿就跳不高?“神舟十号”成功发射与我们所学的哪些物理知识有关,这一系列现实性的问题,贴进学生生活,极易引起学生关注和思考,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更容易激发起探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情境策略在物理教学中作用巨大,不仅能提高教学有效性,也能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如果不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学习快乐,感受到思维参与的愉悦,就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自主性。所以,运用情境策略引领学生学物理应成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刘雪梅,高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探究[J].教育研究,2017年。
  [2]段成,情境策略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教学研究,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