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小学经典诵读的指导策略

【作者】 旦江拉毛

【机构】 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



【正文】  【摘 要】 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明都可以在经典篇章中的字句里找到,在小学推行经典诵读活动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延续传统文化的方式,以英法为例,英国三到十一年级的学生都会学习英语名家的代表作品;法国要求学生学习拉丁语,以了解法国的历史文化。对于我们而言,祖先留下的最伟大的遗产就是那些不朽的著作,这些著作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是保证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 经典诵读;文化传承;指导策略

  目前,儒家的传统典籍是小学经典诵读的主要来源。儒家,诞生于春秋,崛起于西汉,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占据着文化方面的统治地位。在这期间产生了无数光耀后世的经典,这些经典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因为我国百年的屈辱历史,以及之后的政治运动,我国的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为了弥补文化传承的缺失,国家推行阅读经典诵读经典的活动,并逐步尝试进入小学课堂,纳入小学课程。但是,在当下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升学的压力,已经被社会带到了小学这个阶段。经典诵读虽有其独特的价值,但是在升学的压力下,这一类课程往往会被忽视,沦为课表里的课程。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国家开展小学经典诵读的原因,切实做到小学的经典诵读活动。文章将从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期为小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发展出一份绵薄之力。
  一、选择合适经典作为诵读材料
  传统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经验的总结,拥有着丰厚的人文价值。在元典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留下了《论语》《道德经》《孟子》《大学》《荀子》《庄子》等众多不朽的经典。这些经典是中华文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头。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但是这些典籍往往非常的晦涩难懂,其中庄子有寓言十九之称,行文变化莫测,奇伟诡谲;孟子则大气磅礴,气势逼人;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因此,小学阶段的经典诵读不应该过于的复杂,不能够强求学生能够彻底理解书中所讲的含义。在当下,古诗三百首等启蒙读物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典籍,随着学生的长大,他们诵读的书籍会慢慢包括诸子学说和经史子集。
  如何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篇章,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由于传统典籍多为文言文,含义都比较晦涩,小学生现代汉语都没弄懂,贸然的让他们读文言文,很容易让学生痛恨文言文,讨厌这些经典。英国作家萧伯纳说了这样一句话:很多英国人长大后,一辈子也不会去读莎士比亚,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小时候,老师强行让他们,背诵“生存或死亡,这是一个问题?”所造成的厌恶感。因此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篇章,而不是一上来就开始让学生摇头晃脑的背诵“学不可以已”。另外,由于古代的思想观念与现代人不同,许多古人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当下看来就是谬论,是不值得提倡的。比如“卧冰求鲤”这种愚孝观念,所以老师应当仔细鉴别,为小学生挑选出合适的篇章。在经典学案则的方面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要选择对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篇章,像诗经这种东西,就不适合小学生,诗经开篇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虽然在成年人看来这是对爱情的朴素向往,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就太过于超前了。在笔者看来《千字文》就比较适合,小学生读,全文不讲怪力乱神,人文的归人文,自然的归自然,非常符合当下的价值观。第二次,要选择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接受的篇章。选择的朗诵资料,应当具有节奏感和容易背诵的特点。最后,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渐提高诵读资料的难度,让小学生真正的接触经典,诵读经典。
  二、提高学生经典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经典诵读的自觉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关乎他们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展经典诵读的要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兴趣,他们才会真正的感受到经典的魅力,才会真心的去接纳这种东西。对与小学生而言,玩才是最有意思的事情,其他的都没有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将经典诵读设计成一些好玩的比赛,通过奖励,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定期开展诗词接龙大赛,通过比赛选出优胜者,给予这些优胜者一点他们喜欢的奖励,比如一张免交作业的券,拥有此券的学生可以不用交一次作业。这样做的优点是后进生基本上没有可能会赢,但是能刺激后进生学习古诗词,这是其中一个方面。优秀的学生即使一次作业没交,也不会对他们的学业产生大的影响,反而能刺激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很多人认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其实不然,在很多情况下小学生的游戏能力甚至要强于年轻人,所以,小学生并非不能自主学习而是不愿意进行自主学习。开展经典诵读依旧可以从小学生的不想学习,不想做作业这一点开始着手,增加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既然小学生不想做作业,想玩,那就给他这个机会,让他们通过比赛来证明自己,胜利者就可以享受不用做作业的好处。具体实施的步鄹如下:首先挑选出,要进行比拼的经典篇目。然后向全班的学生进行比赛报名的征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每次只允许10人报名。报名的10人中,若有人第二天的课前检验不过关,就可以由未报名的学生进行替换。正式比赛开始,赢得比赛的学生可以获得免交作业券,可以在任意时候使用。根据比赛情况,做好相应记录。比赛内容可以是对经典篇章的朗诵,解释等各种形式。全凭学生自己发挥,结果也由学生们自行评选。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几点:第一,学生会自己主动的去学习,了解要比赛的篇章,他会为了得到免交作业这个无上的荣耀,使出十八般武艺,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第二,长时间的努力学习能让学生得到额外的好处,比如父母给的奖励,同学投来的崇拜,羡慕的目光,这更会刺激到学生。第三,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通过设立多个奖励名额,分配给不同的学生,如创新朗诵将,经典解读奖等等。第四,作业在实际上并没有消失,而是变成了自主学习的形式,而自主的学习不需要作业的帮扶,除此之外,后进生还是要做作业,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至少给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另外我们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将要讲解的经典篇章设计成一个情景剧,让学生进行表演,这样的方式会使得教学更加的形象且生动,又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还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大方开朗的性格,能与经典诵读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讲论语之前,可以先讲孔子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让学生模仿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路,让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孔子与子路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没有固定的答案,一切说的过去地理由都是合理的,这样就能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思维,去提高个人对于经典的理解。第二,要在学生表演完毕,并解释清楚自己的逻辑之后,老师要根据情况做出点评,但是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结束语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首先要挑选合适的篇章,要基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其次,要激发学生对于经典诵读的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才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最后,教师要灵活的进行引导,要创新课堂教育方法,确定学生在课堂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采用情景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姜勇.小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刘艳春.经典诵读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探究[J].小学教育研究,2007.
  [3]丁海东.论游戏与教学的整合[J].小学教育研究,2017.
  [4]黄元超.论小学阶段中华经典诵读的价值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