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探究
【作者】 董金照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武备中学
【正文】 【摘 要】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搭建不容忽视。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发挥课堂作用和效果的同时,促使学生个性化模式获得显著提升,让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高效课堂的开展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当中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对教师的讲解进行理解。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展示一些教学短片,使学生了解常用的信息技术软件,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欲望。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筛选一些学生感兴趣并且熟悉的书籍或事物。引导学生对书籍不同部分的构成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之后教师便可以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建立问题情境。例如,杂志或者教材都由哪几部分组成,在设计和排版的过程中要怎样进行规划,要怎样设置页面数据。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强化学生的页面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掌握电子书籍的初步制作意识。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对页面设置当中的板式、纸张规格等选项进行认识,了解这些选项的功能和作用。之后让学生自己开展实践操作,尝试这些操作技巧。
二、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信息技术高效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在课题内容讲授期间,为学生布置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鼓励学生能在探究、分析的过程中更灵活的使用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从而能在灵活使用各类技术课程知识内容之际,完成信息技术课题教学任务,使学生能活学活用信息技術。?譬如,以文档应用中的正文设计相关课程内容为例开展讲授,课堂教学活动开设期间,教师为能深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开始引入“教中做”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动手完成制作,使学生能在教师讲授期间就对正文的基本方法、技巧、页眉、页脚设置等知识内容有了解,之后教师可以结合课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两人一组,分组完成正文制作的课程实践任务。教师要观察每个小组的制作过程中,并在文档合并的过程中,使用正文段落编辑的方式做好排版设置,在页眉页脚设置的过程中,做好针对性的教学引导,便于每个小组在协作中掌握基本的排版要求和正文设置要求,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拼写检查等工具,在科学合并文档期间,规范文档编辑的每个小细节,在版面搭配的时候做到色调和谐,这样才能实现正文制作任务顺利实施的教学任务要求。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期间,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能在合作中探究新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能在科学掌握正文制作的过程中做好文档的合并工作,在编辑文字方法或者技巧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使用文字软件处理的兴趣,这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升华后,协作意识也会有提高。
三、课堂拓展,总结评价
受高效课堂模式影响,教师在借助课堂扩展的同时,让学生能深入学习,做总结评价,便于在总结和评价中了解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劣势,以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模式,更好地彰显课堂教学的魅力。如教师为学生讲授办公软件的知识内容时,其中有关于数据收集和录入的,教师在一系列知识内容讲解完成后,先要在课堂上设置对应的课堂问题,鼓励学生在探讨和分析的基础上,回答有关《数据收集和录入》的课堂问题,然后借助计算机进行实践操作,并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能力分层开展教学,给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和课堂练习试题。教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练习题的电子版提交,教师根据学生的题目完成情况,做好总结和反馈,全面真实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总之,教师在练习和知识讲授中通过分层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在评价和反馈中做好总结,最终课下为学生寻找对应的练习试题,使学生科学化的掌握Excel的概念知识,以便于学生在生活中掌握相关问题。因此,课堂扩展以及总结评价能更好的优化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也能在教学模式不断升华的过程中,使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有提升。
四、增强教学综合实践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增强课堂教学的综合实践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掌握能力,让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不仅是为了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学习《网站的制作》这节内容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兴趣网站设计比赛”,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兴趣为主导,结合自己掌握的相关网站设计知识,进行一次综合设计,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没有强制目标的活动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有的制作了以美食为主题的网站,有的制作了以动漫为主题的网站,还有的以宠物为主题……在活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还相互交流经验,吸取更多的有效经验。这样,通过综合实践性强的活动展开,不仅完善了教学的过程,还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收获乐趣与成就感,在实践当中获取经验,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大大提高。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进行高效课堂模式的建立,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相关技能之际,更好的涉猎对应知识点。教学中要积极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将优秀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信息加工技术通过有效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求,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爱敏.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初探[J].快乐阅读, 2015(06):11-12.
[2]刘跃峰.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情感读本, 2017(26):53-53.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高效课堂的开展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当中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对教师的讲解进行理解。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展示一些教学短片,使学生了解常用的信息技术软件,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欲望。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筛选一些学生感兴趣并且熟悉的书籍或事物。引导学生对书籍不同部分的构成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之后教师便可以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建立问题情境。例如,杂志或者教材都由哪几部分组成,在设计和排版的过程中要怎样进行规划,要怎样设置页面数据。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强化学生的页面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掌握电子书籍的初步制作意识。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对页面设置当中的板式、纸张规格等选项进行认识,了解这些选项的功能和作用。之后让学生自己开展实践操作,尝试这些操作技巧。
二、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信息技术高效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在课题内容讲授期间,为学生布置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鼓励学生能在探究、分析的过程中更灵活的使用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从而能在灵活使用各类技术课程知识内容之际,完成信息技术课题教学任务,使学生能活学活用信息技術。?譬如,以文档应用中的正文设计相关课程内容为例开展讲授,课堂教学活动开设期间,教师为能深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开始引入“教中做”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动手完成制作,使学生能在教师讲授期间就对正文的基本方法、技巧、页眉、页脚设置等知识内容有了解,之后教师可以结合课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两人一组,分组完成正文制作的课程实践任务。教师要观察每个小组的制作过程中,并在文档合并的过程中,使用正文段落编辑的方式做好排版设置,在页眉页脚设置的过程中,做好针对性的教学引导,便于每个小组在协作中掌握基本的排版要求和正文设置要求,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拼写检查等工具,在科学合并文档期间,规范文档编辑的每个小细节,在版面搭配的时候做到色调和谐,这样才能实现正文制作任务顺利实施的教学任务要求。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期间,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能在合作中探究新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能在科学掌握正文制作的过程中做好文档的合并工作,在编辑文字方法或者技巧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使用文字软件处理的兴趣,这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升华后,协作意识也会有提高。
三、课堂拓展,总结评价
受高效课堂模式影响,教师在借助课堂扩展的同时,让学生能深入学习,做总结评价,便于在总结和评价中了解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劣势,以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模式,更好地彰显课堂教学的魅力。如教师为学生讲授办公软件的知识内容时,其中有关于数据收集和录入的,教师在一系列知识内容讲解完成后,先要在课堂上设置对应的课堂问题,鼓励学生在探讨和分析的基础上,回答有关《数据收集和录入》的课堂问题,然后借助计算机进行实践操作,并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能力分层开展教学,给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和课堂练习试题。教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练习题的电子版提交,教师根据学生的题目完成情况,做好总结和反馈,全面真实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总之,教师在练习和知识讲授中通过分层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在评价和反馈中做好总结,最终课下为学生寻找对应的练习试题,使学生科学化的掌握Excel的概念知识,以便于学生在生活中掌握相关问题。因此,课堂扩展以及总结评价能更好的优化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也能在教学模式不断升华的过程中,使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有提升。
四、增强教学综合实践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增强课堂教学的综合实践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掌握能力,让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不仅是为了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学习《网站的制作》这节内容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兴趣网站设计比赛”,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兴趣为主导,结合自己掌握的相关网站设计知识,进行一次综合设计,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没有强制目标的活动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有的制作了以美食为主题的网站,有的制作了以动漫为主题的网站,还有的以宠物为主题……在活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还相互交流经验,吸取更多的有效经验。这样,通过综合实践性强的活动展开,不仅完善了教学的过程,还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收获乐趣与成就感,在实践当中获取经验,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大大提高。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进行高效课堂模式的建立,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相关技能之际,更好的涉猎对应知识点。教学中要积极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将优秀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信息加工技术通过有效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求,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爱敏.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初探[J].快乐阅读, 2015(06):11-12.
[2]刘跃峰.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情感读本, 2017(26):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