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音乐表演中的艺术个性创造

【作者】 刘文彪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



【正文】  【摘 要】 从音乐表演的形式角度来看,舞台实践是一种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学生在参与音乐表演活动过程中不仅能掌握更多的表演技能,还能积累更多的舞台经验。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督促学生加强自身的舞台实践能力,提高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拥有良好的舞台风范,使音乐作品得到更好的演绎和展示。
  【关键词】 音乐表演;风格;艺术个性;创造;内部因素 

  1、音乐表演风格形成因素分析
  1.1天赋与勤奋
  音乐天赋是音乐表演风格的基础,相比较其他事物,音乐学习如果不具有相应的天赋,学习过程异常艰辛,音乐教学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更注重理解和感受,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演奏的过程需要自身去领悟,没有天赋的人找不到诀窍,无法入门。而具有音乐天赋的人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意会教学内容,轻松掌握。而勤奋,则是在入门后不断努力、勤奋苦练、磨练技艺,提高音乐水平,挖掘自身自身艺术潜力。不懈怠、不放松,把音乐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断积累音乐素养,在时间的长河中堆砌出自己的音乐表演风格。天赋和勤奋缺一不可,缺少天赋,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一事无成,缺少勤奋努力,会浪费自己宝贵的天赋,逐渐失去知识与技能。
  1.2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人的三观伴随着人的一生,在成长、工作、学习过程中,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对人的行为和思想有一定影响,奠定了他的艺术价值观,是整体音乐表演风格形成的基础,也是音乐表演风格浅显深厚、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人生阅历、为人处世、社会实践以及社交圈,都对表演者艺术观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因素。有些人见过壮丽的山河、茂密广阔的森林草原,他们的音乐表演风格大气、磅礴、雄伟;有的人,习惯了世间尘俗,见得是人间百态,他们的音乐风格沉稳、流畅、隐秘、透彻、宁静。不同的三观和经历奠定了表演者的音乐表演风格,寄托了真实的灵魂与内涵。音乐作品的把握来源于表演者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理解。有真情实感的音乐表演才能震撼观众的内心,使之产生强烈的共鸣。?音乐表演者的性格特征也是自身表演风格的关键影响因素,一个人性格急躁或是沉稳、安静或是吵闹,都是他们自身的性格和气质,这种特质会随着他们个人的习惯代入音乐表演当中。诸如演奏习惯、歌唱技巧以及个人特定的标志,一切都包含在自身的乐表演风格当中。
  1.3艺术审美
  每个人对美的感受是不同的,音乐表演者的艺术审美各不相同,他们感受和认知的美也就不相同,有些人钟爱摇滚,有些人喜欢民俗,有些人偏爱电子,有些人则引领现代流行,他们都享受自己所喜爱的音乐,也热衷于自身的表演,不断热爱,不断创造,每种不同的音乐形式自然音乐表演风格也有所区别。音樂表演者的文化水平既不是他们相关的器乐知识,也不是所谓的理论知识,而是学识广度与深度的高低,无论是名著佳作,还是人生阅历,都各有千秋。钟爱文学的表演者,他们的音乐中更富有内涵,意蕴,具有神秘感,捉摸不透。而市井小巷的民俗歌手,饱经风霜,忍受了生活的磨难,难以成功,他们的音乐能与观众的情感产生共鸣,由歌词到编曲,都仿佛是亲身经历,周围的身边人和事一般。思想境界则是他们在学识之上藉由音乐这个载体表现出来,决定了不同的表演风格。
  2、音乐表演中的艺术个性创造
  2.1强化学生对舞台表演的熟悉程度。舞台表演不仅仅是一场演出,舞台表演实践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包含很多细节。舞台表演实践具有较为固定的过程,大概包含五个部分,即排练环节、准备环节、走台环节、演出环节、撤台环节。另外,在每个环节都需要处理很多细微的工作,这是一个繁琐过程,比如,理论理解、掌握常识和知识、提高技巧、重视礼仪、如何走上和走下舞台、如何谢幕、如何跟随伴奏进行表演、如何配合灯光等。在音乐表演中培养舞台实践能力,不仅是传授一些理论类的知识,而是从专业水平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每次课程结束后应对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对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点拨,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2.2促进专业课程与舞台实践有机结合。在开展走台和排练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学生表现,将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的问题总结下来,根据其具体表演特点,为其安排训练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使学生根据自己在舞台表演中存在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教师应该重视督促学生深入研究音乐作品,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善于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表演形式、调式以及特点等方面。这样才能根据音乐作品的类型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表演技巧,从而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能将自己的正常水平充分发挥出来。将专业课程与舞台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自身表演能力的提升。
  2.3渗透心理教育。良好的舞台表现与表演者的心理素质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即使都是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就使得学生在舞台上表演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不是一个程度。不同年级学生在专业知识及舞台经验方面的掌握程度不一致,刚入学的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在舞台演出实践经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表演效果也不一样。第一次站在舞台上表演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很难出色完成自己的表演。对于这些学生应善于发现优点,给予更多的鼓励,使其表演欲望和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教师可鼓励学生对一些音乐作品进行适当的改编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能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充分融入到舞台表演当中。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应重视客观评价,使学生能在失败经历中总结经验,更好的实现自我提升。
  2.4努力培养自信心。从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角度出发,舞台就是其主要的赛场,不仅应该对舞台之间建立熟悉感,也要保持一定的敬畏心。这样才能更好形成把握舞台的能力。很多学生在一次舞台表演失误后,就失去了信心,很害怕站在舞台上进行音乐表演。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在这个方面越来越退步。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在舞台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信心,帮助学生找到在舞台上表演的乐趣,并能全身心投入到表演当中。一旦学生在舞台上表演的次数增加,就能表现出更加从容的状态,也能产生信心,从而更好的将音乐作品表演出来,完成出色的表演。进行表演作品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自身的能力,尽量不要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差较远的作品。学生应该从多元化的角度去主动认识音乐作品,比如,作者的生活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作品风格等,分析作者通过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有内涵的,能与听众形成共鸣。在实际舞台表演中,学生应该融入自己的想象力,从更加细腻的角度渗透情感,才能对观众形成更大的吸引力。
  3、结语
  音乐表演是对音乐作品的再创作,所以音乐表演风格至关重要。表演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味模仿和借鉴,那么自身的音乐水平永远得不到提高,无法突破瓶颈,谈何功成名就,音乐表演者就会逐渐失去梦想,走向没落。因此,音乐表演者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加强文化学习、加强艺术实践,提高音乐素养,追求真情实感,形成自身独特的音乐表演风格。
  参考文献:
  [1]乔琳贺.试析音乐表演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J].农家参谋,2017(24):267-268.
  [2]林志香.音乐表演艺术之我悟[J].黄河之声,2017(01):84.
  [3]朱祈贤.音乐表演的艺术风格探究[J].黄河之声,2016(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