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基于社会活动下的幼儿合作、探究、自主能力培养
【作者】 柳 青
【机构】 新疆伊宁市汉宾乡巴什库勒克村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幼年是幼儿学习和学会生活的最佳时期,因此有必要培养和学习幼儿时期的合作行为。在游戏活动中,笔者注意到孩子们存在一些合作问题:在游戏过程中,由于没有基本的合作能力,幼儿不知道如何协商,有意见不一和争抢玩具的情况。遇到困难找不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同伴之间经常出现矛盾,影响游戏顺利进行。因此,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幼儿;合作;探究;自主
今天的幼儿教育不断朝着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越来越重视幼儿的参与,并培养终身受益的品质。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是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无论教师“授人于鱼”还是“授人于渔”,强调孩子是“学会”还是“会学”,注重“掌握知识”或“建构知识”,答案很明显。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努力提高儿童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一、自主能力培养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儿童有自己的思想,儿童有自己的力量,不让儿童去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让儿童去想自己能想的事情,等于阻碍了儿童身心的发展,所以让儿童使用自己的手脑确是一件要紧的事。”在儿童教育中融入理想、文化和创新精神的社会才能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小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目前在培养儿童自治方面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方面,现代儿童大多只是儿童。因为父母无条件过度溺爱和过度保护,孩子的依赖性非常严重,自律意识差,没有任何主见;另一方面,教师过度包办,教师说得多,幼儿思考较少,教师做得越多,幼儿做得越少,阻碍了儿童自主的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呢?在实践中,作为一名班主任,笔者发现教师适度的“放手”可以大大提高儿童的自主意识。
尊重幼儿自主活动的权利是儿童自主性发展的基本要素。培养幼儿的自主权也意味着幼儿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活动的机会。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儿童的人格特质和需求,使每个孩子都能真正改善和发展,自主游戏必须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们可以享受游戏并分享游戏的乐趣。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观察者、参与者、听众,而不是领导者,可以带领孩子做出必要的调整,在完全自主和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在必要时控制幼儿的行为,使那些任性等不利于合作的行为做出让步,扩大活动中小伙伴的互动范围,增加沟通机会,提高交往能力。
在我园举办的美食节活动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教师作为观察者,仅给予技术指导,孩子们自主构思作品,自主完成活动要求任务,包出了形状各异的饺子,通过社会活动充分培养了幼儿的自主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只有真正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让孩子自己主导社会行为,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培养一个健全的独立思考的人格。
二、合作能力培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幼儿教育也开始着眼于促进儿童早期的合作意识。在今天的社会中,独生子女导致了作为唯一的孩子在不愿意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成长。因此,应在儿童早期游戏中促进合作意识,使儿童早期儿童能够有一种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游戏中,幼儿园在组织和选择游戏时缺乏创意,现在的幼儿园活动中,传统的老鹰捕捉鸡和丢手绢游戏,都是缺乏创新的游戏活动。此外,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太旧,多年来一直没有更新和维护,孩子们尽管非常喜欢游戏,但是很难实现突破和发展。因此,大多数幼儿园在培养幼儿的思想和合作意识方面存在问题。当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一起玩耍时,他们缺乏对幼儿的理解,导致选择不适合儿童性格特征的游戏。孔子说因材施教,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当为幼儿的心理发展选择合适的游戏。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人格特质,决定了在玩游戏的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应选择适当为孩子游戏的人格特质。
幼儿园教师组织游戏时,首先要学会观察和理解。幼儿园儿童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观察聆听是了解儿童偏好的主要方式。幼儿园老师观察聆听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行为习惯,可以不断了解孩子的语言和行为,并分析如何在游戏中设计可以培养儿童合作意识的游戏。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在玩幼儿游戏时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观察,为幼儿合作游戏提高实践支持。恰当的指导是幼儿园教师应该在幼儿合作游戏中必须注意的情况。在组织儿童友好型合作游戏时,教师可以参与到儿童游戏当中去作以指导。当孩子们玩游戏时,幼儿园老师可以针对孩子们游戏中的问题和游戏方式提出问题并给予建议。通过幼儿合作游戏的指导,孩子们将认识和体会游戏中的合作意识。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个性特征和心理活动问孩子们玩的问题和理解基础上的孩子们的回答孩子的,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在未来合作中更加顺利完成游戏。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合作建构并提出问题,鼓励孩子与其他幼儿合作的意识。
在美食节活动中,幼儿被分为一个个小组,他们团结协作,有的和面,有的擀面,有的负责奇思妙想,有的负责动手操作,在本次活动中充分合作,有利于合作能力的提升。合作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只有经常让幼儿处于彼此需要的活动中,才能切实培养出合作意识。
三、探究
幼儿天生就爱探索,著名儿童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本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在科学活动的组织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可以看出,鼓励和引导儿童积极开展自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社会活动中,如何组织幼儿的自我探索,充分发挥探究教材的教育价值,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方法,使活动更有价值呢?下面结合大班社会活动《美食节》的前后调整与优化,谈谈笔者的思考。
《美食节》前后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也引发教师对幼儿自主探究的新思考,正确认识“探究”非常重要。首先,要关注“探究”的基础。美食节活动的开放性、操作性等特点适合幼儿的自主探索学习,教师应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点,鼓励和支持幼儿开展多样化的美食节探究活动。其次,要关注“探究”的界定。探究不仅仅局限于探究方式,还应该包含内容、材料等。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特点进行探究活动。第三,要关注“探究”的过程。美食节活动不仅是为了让幼儿学到如何制作食物,在组织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更多地了解幼儿探究的过程,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获得的有益能力和品质。第四,要关注“探究”的材料。尽量提供低结构的材料,使操作材料具有层次性与多样性,引发幼儿与操作材料的充分互动,帮助幼儿获得各种经验的积累和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总之,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和探索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增加幼儿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幼儿将继续遇到各种差异,这就幼儿需要经过不断的讨论和接触,达成统一的意见,他们将在观点和相互碰撞的作用中丰富和建立新的知识体验。孩子们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大量新信息和新体验,同伴的不同意见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可以鼓励幼儿不断思考,改进思想,建立新思路和新策略。幼儿进行合作研究时,教师应该让孩子面对并自己解决问题,不要干涉,但要给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样他们才能继续获得有用的经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是健康人格的必备品,幼儿教师要不断研修如何完善幼儿的人格,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莉莉.大班幼儿合作游戏指导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6,13(1):21.
[2]王玉凤.大班幼儿合作游戏指导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251.
【关键词】 幼儿;合作;探究;自主
今天的幼儿教育不断朝着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越来越重视幼儿的参与,并培养终身受益的品质。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是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无论教师“授人于鱼”还是“授人于渔”,强调孩子是“学会”还是“会学”,注重“掌握知识”或“建构知识”,答案很明显。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努力提高儿童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一、自主能力培养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儿童有自己的思想,儿童有自己的力量,不让儿童去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让儿童去想自己能想的事情,等于阻碍了儿童身心的发展,所以让儿童使用自己的手脑确是一件要紧的事。”在儿童教育中融入理想、文化和创新精神的社会才能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小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目前在培养儿童自治方面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方面,现代儿童大多只是儿童。因为父母无条件过度溺爱和过度保护,孩子的依赖性非常严重,自律意识差,没有任何主见;另一方面,教师过度包办,教师说得多,幼儿思考较少,教师做得越多,幼儿做得越少,阻碍了儿童自主的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呢?在实践中,作为一名班主任,笔者发现教师适度的“放手”可以大大提高儿童的自主意识。
尊重幼儿自主活动的权利是儿童自主性发展的基本要素。培养幼儿的自主权也意味着幼儿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活动的机会。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儿童的人格特质和需求,使每个孩子都能真正改善和发展,自主游戏必须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们可以享受游戏并分享游戏的乐趣。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观察者、参与者、听众,而不是领导者,可以带领孩子做出必要的调整,在完全自主和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在必要时控制幼儿的行为,使那些任性等不利于合作的行为做出让步,扩大活动中小伙伴的互动范围,增加沟通机会,提高交往能力。
在我园举办的美食节活动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教师作为观察者,仅给予技术指导,孩子们自主构思作品,自主完成活动要求任务,包出了形状各异的饺子,通过社会活动充分培养了幼儿的自主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只有真正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让孩子自己主导社会行为,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培养一个健全的独立思考的人格。
二、合作能力培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幼儿教育也开始着眼于促进儿童早期的合作意识。在今天的社会中,独生子女导致了作为唯一的孩子在不愿意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成长。因此,应在儿童早期游戏中促进合作意识,使儿童早期儿童能够有一种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游戏中,幼儿园在组织和选择游戏时缺乏创意,现在的幼儿园活动中,传统的老鹰捕捉鸡和丢手绢游戏,都是缺乏创新的游戏活动。此外,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太旧,多年来一直没有更新和维护,孩子们尽管非常喜欢游戏,但是很难实现突破和发展。因此,大多数幼儿园在培养幼儿的思想和合作意识方面存在问题。当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一起玩耍时,他们缺乏对幼儿的理解,导致选择不适合儿童性格特征的游戏。孔子说因材施教,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当为幼儿的心理发展选择合适的游戏。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人格特质,决定了在玩游戏的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应选择适当为孩子游戏的人格特质。
幼儿园教师组织游戏时,首先要学会观察和理解。幼儿园儿童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观察聆听是了解儿童偏好的主要方式。幼儿园老师观察聆听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行为习惯,可以不断了解孩子的语言和行为,并分析如何在游戏中设计可以培养儿童合作意识的游戏。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在玩幼儿游戏时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观察,为幼儿合作游戏提高实践支持。恰当的指导是幼儿园教师应该在幼儿合作游戏中必须注意的情况。在组织儿童友好型合作游戏时,教师可以参与到儿童游戏当中去作以指导。当孩子们玩游戏时,幼儿园老师可以针对孩子们游戏中的问题和游戏方式提出问题并给予建议。通过幼儿合作游戏的指导,孩子们将认识和体会游戏中的合作意识。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个性特征和心理活动问孩子们玩的问题和理解基础上的孩子们的回答孩子的,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在未来合作中更加顺利完成游戏。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合作建构并提出问题,鼓励孩子与其他幼儿合作的意识。
在美食节活动中,幼儿被分为一个个小组,他们团结协作,有的和面,有的擀面,有的负责奇思妙想,有的负责动手操作,在本次活动中充分合作,有利于合作能力的提升。合作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只有经常让幼儿处于彼此需要的活动中,才能切实培养出合作意识。
三、探究
幼儿天生就爱探索,著名儿童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本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在科学活动的组织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可以看出,鼓励和引导儿童积极开展自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社会活动中,如何组织幼儿的自我探索,充分发挥探究教材的教育价值,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方法,使活动更有价值呢?下面结合大班社会活动《美食节》的前后调整与优化,谈谈笔者的思考。
《美食节》前后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也引发教师对幼儿自主探究的新思考,正确认识“探究”非常重要。首先,要关注“探究”的基础。美食节活动的开放性、操作性等特点适合幼儿的自主探索学习,教师应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点,鼓励和支持幼儿开展多样化的美食节探究活动。其次,要关注“探究”的界定。探究不仅仅局限于探究方式,还应该包含内容、材料等。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特点进行探究活动。第三,要关注“探究”的过程。美食节活动不仅是为了让幼儿学到如何制作食物,在组织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更多地了解幼儿探究的过程,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获得的有益能力和品质。第四,要关注“探究”的材料。尽量提供低结构的材料,使操作材料具有层次性与多样性,引发幼儿与操作材料的充分互动,帮助幼儿获得各种经验的积累和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总之,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和探索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增加幼儿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幼儿将继续遇到各种差异,这就幼儿需要经过不断的讨论和接触,达成统一的意见,他们将在观点和相互碰撞的作用中丰富和建立新的知识体验。孩子们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大量新信息和新体验,同伴的不同意见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可以鼓励幼儿不断思考,改进思想,建立新思路和新策略。幼儿进行合作研究时,教师应该让孩子面对并自己解决问题,不要干涉,但要给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样他们才能继续获得有用的经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是健康人格的必备品,幼儿教师要不断研修如何完善幼儿的人格,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莉莉.大班幼儿合作游戏指导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6,13(1):21.
[2]王玉凤.大班幼儿合作游戏指导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