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初探

【作者】 加苏然·赛尔哈孜

【机构】 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吉也克镇牧业寄宿制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点也是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良好的学习效果可以促使学生理解生活中数学的普遍存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于解决问题培养采用的教学策略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解决问题意味着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以及技能和能力进行积极的探索,具有一定创造性地从数学本身或现实生活和生产中进行问题解决的活动。数学问题的解决作为当前数学教育所进步发展的一个方向,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对小学数学的教学造成影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老师的方面,小学生身心还不够成熟还在成长阶段,因此对于许多的问题都没有进行独立思考的固定模式和能力,自然也不会理解很复杂的问题,这个时候老师的作用就十分关键了。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学会独立思考,逐渐有了自己的学习套路,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其次是学生这方面,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知识的吸收者,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学生需要一个相对优良的环境以便更好地发挥自身学习主体的作用。可以看出,老师需要对课堂气氛有一定的把握,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形成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主动思考,逐渐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的水平;最后就是课程和教学自身,数学相对于语文那些文科并没有很强的兴趣和故事性,经常会面对的是一些无聊的公式,同时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讲解也会是一遍又一遍,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厌烦。老师对此应当有所考虑并尽量为学生展示数学所具有的魅力,以及神奇之处,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有乐趣,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选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1.利用构建问题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教材在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资源的帮助下,创造了生动的生活类情境,以提供一些具有真实性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选材料的范围已扩大,所提供的信息范围也在扩大。在进行数学授课过程中,老师需要将信息资源加以高效利用并构建适当的问题情境,从熟悉的事物开始,使用猜谜,讲故事,游戏,比赛等来创造生动、有趣和挑战的情境,使学生自己产生问题,激发探究的欲望。
  例如,教学“人民币简单的计算”这一内容时,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构建购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兴趣,可以提出问题:“机器人比足球贵多少钱?”“购买篮球和足球需要多少钱?”“小明带了1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球?”“小红有40元,买机器人还需要多少钱?”“小亮有50元,他需要买两件不同的东西,他可以买两件东西吗?”,这些问题涉及了各种加减法的计算应用情况,并且具有现实意义。
  2.明确已知条件,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无论是在学习或是生活上。有些学生正在努力学习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其他学生那么好,只不过是他们的潜力尚未被挖掘出来。每个学生自己的条件都不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锁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的条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数学的难点在于如何在遇到问题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探索问题的奥秘,并在解决问题方面找到突破口。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内部关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外物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例如,当老师在讲解类似的应用问题时,在牧场上,一头母牛刚好吃30天,而两头母牛只能吃十天,那么请问三头母牛可以吃多少天?看着好像这里的条件还不够,但在仔细阅读后会发现文字之间隐藏着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大声朗读问题,在适当给予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他们理解的能力来判断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让他们更有信心,这样他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关注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可以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解题的时候收获的并非只是一个答案而已,更重要的是伴随而来的进步。其中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方案策略的多样化,并形成一些属于自己解决问题的专用策略。学生采用的策略在教师眼中有利有弊,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没有差异,都可以体现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学习“鸡兔同笼”这类问题时,教学的重点不是关注具体的解决方案,而是将注意力置于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中,并以列表和画图的形式呈现。再将所得的全部可能性进行测试以后获得最终解决方案,这种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够学习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感觉和数学直觉技能,让学生体验建立假设,检验假设和进行自己的判断的过程。
  三、结束语
  总体而言,进行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可以使得学生的兴趣持续维持住,并且提高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数学思维以及直觉,同时提升了创造能力,因此为当前的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婉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探究[J].科学中国人,2017,(15).
  [2]蒋小兰.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