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作者】 张华丽

【机构】 新疆轮台县第一小学



【正文】  【摘 要】 由于牧区地处偏远,民族语言使用丰富,当前牧区孩子的学习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如何改善牧区孩子的学习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需要广大牧区教师去不断探索与总结的。
  【关键词】 牧区孩子;学习方法;学习兴趣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汉语作为藏族学生的第二种语言,从小在藏语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们学习起汉语来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在课堂上,学生发言经常出现表达不清、措词含糊等现象,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动辄发号施令,指挥学生,甚至严厉批评都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很大的负担,导致在课堂上不敢发言。教师只有亲近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即便答错了也要予以肯定,然后面带微笑以亲切和蔼的语言给他纠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教师以一种平等的身份进入课堂,尊重学生,千万不要凌驾于学生之上,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心情的营造
  阅读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而不是成为一种逼迫,一种痛苦。“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催化剂。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关爱和被认可的需要,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并通过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和宽容的微笑去赏识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上的重要一分子。平时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让他们体会到参与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使学生乐于阅读。   
  三、对策与实施
  1、加大宣传,降低要求,积极鼓励,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阅读感兴趣,才能把学生带入阅读的殿堂。首先,加大宣传力度,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阅读上。我们利用学校宣传栏和教室黑板报对读书的好处进行大力宣传,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阅读上。同时在学生中树立阅读标兵,宣传榜样,使学生找到学习的典范。其次,我们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最低层次的要求:每天读半小时的书籍,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决定,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漫画、童话、杂志等),无论阅读时间长短,坚持读半小时就可以得到表扬。再次,积极鼓励,激发兴趣。我们开展了课前一分钟推荐图书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喜欢或阅读过的书籍推荐给班级,使推荐者有成就感,也使其他学生对推荐的书感兴趣。我们还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老师在不经意间引导学生认识到读书的好处,使他们逐步爱上读书。
  2、培训学生家长,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意识。
  受电视等媒体影响,好多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不知道怎样做才对孩子有利。他们为孩子买的书大多是学习辅导用书或工具书,却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样的书。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每学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使他们懂得如何在家中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如何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和方法等。并为他们提供学生必读书目,鼓励他们为孩子购买适量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订阅适合学生阅读的报纸杂志。
  3、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我们以学校“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为契机,积极改善阅读条件,让读书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首先,保证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学校规定了学生每天读书的时间,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由老师指导学生读书。其次,购置了大量图书,创办了无门图书室,还鼓励各班级建立班级图书角,使学生有书可读。再次,设计适合不同年级的读书卡,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一年级学生要求能每天阅读,并把读的内容讲给老师同学听;二至三年级的学生要求能在读书时写明书名,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四至六年级的学生要求能写明书名、作者,并能积累好词佳句概括主要内容。老师经常检查学生的读书卡,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同时这样分层要求,达到了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的。
  4、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
  在学生中积极倡导“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的理念,通过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为使学生的阅读取得最好的效果,每学期都安排交流读书卡的活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读书收获,产生成就感。组织学生定期办读书小报,将自己读到的好文章摘录在小报上,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并举办“我爱上了读书”“读书的乐趣”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总结读书方法,交流读书收获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享受阅读的乐趣,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中。
  四、将汉语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就是学习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汉语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呢?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语言学习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首先,让学生知道西藏广大地区前藏、后藏有很多方言互相交流起来很困难,各地区之间也是如此,只要把汉语学好,用汉语交流将不存在这一问题。其次,西藏有很多汉族人和其他民族的人生活,跟他们交流基本上都要用到汉语,学不好汉语没法跟他们交流,这将会影响到藏族学生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问题。所以,汉语必须走出课堂,平常学生之间用汉语交流及多与汉族人交流都会有力地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1、分组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分组,然后给各组一个任务或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讨论。教学《东方之珠》第2~5自然段时,我就让学生借助图片、课前搜集的资料围绕对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再全班交流,品味课文意境。这种活动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能够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有利于拓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在上到一些对话或有多个人物的文章时,给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写对话,进行角色扮演。《小稻秧脱险记》一文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文中角色性格鲜明,拟人化的描写更使得“人物”栩栩如生,非常适宜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教学时,学生通过角色表演对“激烈的争吵”“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词语有了充分的理解,也对小稻秧及杂草、喷雾器大夫的个性特点有了深刻的了解。这样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运用新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
  结束语:总之,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寓教于乐,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参考文献:
  [1]于漪.弘扬人文改革弊端——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J].语文学习,2015,(6).
  [2]刘跃夫.定格式分析不利于鉴赏能力的提高[J].语文教学通讯,2016,(5). 
  [3]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