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技与巧

【作者】 王芳玲

【机构】 新疆霍城县清水河镇二道河学校



【正文】  【摘 要】 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不仅是小学生语文素质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维和语言的功能讲,它也是小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能力,更是小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全面发展素质的重要基础能力。因此,探究影响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因素以及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特殊性如何提升作文教学水平成为师生、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作文;写作技巧

  一、影响小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因素
  小学生写作文,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作文偏题或离题。另一个常见的毛病是文笔不好,词汇不够,如果再加上内容天马行空,胡乱写一篇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或有负面影响的作文。
  (一)选材不恰当,缺乏素材
  首先是素材不够,小学生的生活空间有限,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少。除节假日之外,每天学习、生活基本局限于校园之内,实际经历和阅读积累相对都少,写的时候往往觉得找不到写的。提到作文,很多小学生不自觉地就会皱起眉头。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选材。这点在记叙文或者中尤其常见。而这点多是由于观察力不够,描写不深入:例如描写同桌的顽皮,而没有举例具体说明,只是干巴巴的用“顽皮”来形容。
  而在看图作文这类题型中,小学生容易出现没有照图片发挥而是任意创作的错误。孩子大多天性散漫,思维天马行空,思维的跳跃性大,在面对同一幅图甚至同一个话题时,出现偏题、离题的现象不足为奇。
  (二)语言文字把控与驾驭能力不够
  其次是语言文字的把控和驾驭能力不足,想到写什么了也可能因为词汇的匮乏而不知如何表述,造成词不达意、语句不通这些问题。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容易出现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逻辑不明等错误。小学生语言的贫乏正是阻碍其作文水平提高的致命伤之一。[1]词汇不够:形容开心的事,通篇都是开心,没有别的形容词;句子不通顺:尤其是英语式汉语,例如妈妈掉了钱包(正确的应该是妈妈的钱包掉了);构思不完整、详略不当:开头写了一大半,来到主题中心思想时却两句话带过,结尾更是草草了事,犯了主题不突出的毛病。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基础功薄弱,平时的积累不够多。
  二、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对策
  (一)语文基本功训练
  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小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小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小学生说写一句话,小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小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小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二)观察感悟生活,获取作文素材
  小学生写作最重要的便是要有素材,而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应引导小学生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写作前让小学生实地去观察一下生活中的事物,让他们去了解事物,感受生活,使他们的心也随着新鲜的事物活起来。要善于问为什么。倘若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往往能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渐渐显露。只要小学生有一种写的欲望,就能从生活中找到活的素材,写出来的内容也是活的。
  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选材讨论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
  (三)增加阅读,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生生活阅历很少,需要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2]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除了要使小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掌握表达方法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小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小说等。教师可以每周布置一次“摘抄好词好句”的作业,模仿它的写法,创造出更美的句子。因此强调小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合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作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要提高语文水平,光靠教材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如大纲规定小学每个年级课外阅读三五本书,教师针对记叙文的特点,有要求地布置读后感。教师还应要求小学生每个学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这对增强小学生的词汇量,激发思维大有好处。
  (四)改善作文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是每个小学生都愿意并积极去做的事。“留心观察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下来。”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对于作文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在作文教学中,小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下转第70页)(上接第71页)笔的愿望。在这种愿望驱使下,他们乐意主动地、由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想象,不把作文当成一种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有了兴趣做基石,然后指导小学生写出自己的文章,渐渐地使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教师可以试着从激发小学生写作的兴趣入手,努力改善自己的写作教学。
  设置合理的题目,让学生有话可说。每个学生都有很多呼之欲出的心里话,包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成长中的喜怒哀乐等。教师要尽量激发小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他们自拟题目、自由写作,而不是每次都是“难忘的事”或者“我的梦想”之类的老生常谈的话题。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小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
  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小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小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小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小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小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小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然后再写下来。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引导小学生将“说”和“写”联系起来。不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说话还可以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小学生写起作文来,中心明确,条理清晰,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倍增,作文水平也得以提高。
  总之,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让孩子从小打好过硬的写作基本功。
  参考文献:
  [1]王艳武. 小学高年级作文能力培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李乃君. 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