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作者】 罗 斌

【机构】 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第二中学校



【正文】  【摘 要】 新课改素质教育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来进行,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因此需要老师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这种环境下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教学方法是以小组学习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够高效的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受到许多老师和学生的喜爱。但在实际教学之中却依然遇到了众多未曾预料的问题,使本应该发挥高效作用的小组学习模式反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授课效率。鉴于此本文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进行简单的的探讨。
  【关键字】 初中数学、小组学习、优化策略

  一、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不足
  1、 课堂秩序容易混乱
  小组学习模式是将学生根据本身特点、学习能力等进行划分分组;学生根据这一分组来开展学校生活和学习。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但这种学习模式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交流和学生展示成果环节可能有些许学生乘着这个间隙来开小差或者谈论一些无关的话题,这样不仅不会提高学习效率,反而会降低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可能影响周围的同学。因此在采用小组学习模式的时候,老师应该时刻注意课堂秩序,保证学生都在通过小组学习的模式进行学习。
  2、 缺少积极性
  在小组学习模式中,老师一般会通过优生带差生的策略来进行小组分组;这种模式固然有着美好的期待,但往往会脱离实际。因为学生有着性格差异,可能并不会按照老师的想法来进行小组学习活动。可能会出现优生不理差生的情况,优生自己相互讨论根本不会理会差生,更不要说带领差生进行学习。而在这种情况下,差生很可能出现消极心理,对于学习缺乏积极性。
  3、 小组结构不合理
  任何事情高效的完成都需要有一个合理有效的分组来确保工作效率。因此对于初中数学的分组学习也是如此,合作小组是否合理与学习效率挂钩。就现阶段的教学情况看来老师一般过于理想化或者过于简洁化。比如有些老师会让就近的几人组成小组,这样的优点是方便讨论,在需要用到小组学习的时候会很方便,但缺点是没有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这几个人可能学习水平差不多,或者都是差生等等这样导致了无法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可能降低学习效率,毕竟利用小组学习使需要占用时间的,而差生或者相同水平的学生还不如自主学习会有更大的收获。再比如有些老师会考虑优生带差生的形式,这种确实是很好的想法,但没有切实考虑学生的想法,同时也有可能小组相隔甚远而达不到小组学习的目标,这种情况下分组还不如不进行分组学习。
  4、 合作小组过于形式化
  虽然我国新课改的大潮滚滚而下,但也不是能随时随地的监督老师是否使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因此一些老师依旧我行我素的运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而老师面对新课改的硬性指标下可能会让这种小组学习呈现出形式化。比如数学老师随意给学生进行分组,不考虑任何因素。而在平时的课堂也根本不会运用到这种小组学习模式,采用的依旧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题海战术。而组合的小组一般只是在有领导视察或者有其他教师听课的情况下才使用合作学习模式。这种情况下,没有长期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没有任何效率可言,同时这种情况也伤害了学生的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核心素质有着很大的不利因素。
  二、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分析
  1、 科学合理的分组
  正如之上所述,任何事情高效的完成都需要有一个合理有效的分组来确保工作效率。因此对于初中数学的分组学习也是如此,合作小组是否合理与学习效率挂钩。一个科学合理的小组分组对于学生小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老师在分组之前需要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性格、学习能力来进行分组,尽可能的达到组内平衡,使的每个人在学习小组扮演不同的地位;其次需要选择一个有积极心态、乐于助人、有良好学习品质、协调能力较强、善于沟通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让小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合理安排学习目标,提升学习效率。小组长不仅仅在小组内领导组员进行学习,还需要及时和老师沟通小组的学习情况,扮演中纽带的作用,让老师能够了解全体同学的学习情况。最后学习小组组长需要固定,但学习小组成员不饿能否固定,老师需要结合实际时刻进行调整。
  2、 隔离安排学习内容
  对于分组,老师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因此分组过程中确实会出现小组之间学习能力不同的情况。而面对这样的情况,数学老师应该结合实际老布置相应的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落到实处。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在现有的能力下学习到相应的数学知识,此外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应该避免学习内容的随机性,应该结合实际给与特定的内容,同时十分重要的是尽可能的不要有过多的小组学习次数
  3、 建立有效的小组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老师需要让这种模式保持相应的活力来使学生能够通过这种学习模式来提高学习效率。小组合作是一个团队,既然是团队那也应该有团队的意识。小组长需要建立相应的、有效的小组评价机制,使学生能够在这种机制下保持学习的动力;老师应该在小组之间实施竞争机制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老师也需要建立公平的反馈机制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归纳总结问题,为下次的小组学习打好基础。
  总结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以有着许多的探索,远远不止本文所讲述的那么简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改进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虽然任何方法都有其弊端和优势,但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这些方法的弊端扩大优势,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有效的提高数学老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
  参考文献:
  [1]谢永源.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49.
  [2]刘爱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123-124.
  [3]周丽梅.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A]. .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