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邱江玉
【机构】 新疆伊犁巩留县高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基于历史学科体现出的特色,教师在对高中生开展课堂教学时应该重视引导他们对课程知识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情感探索,从而强化整体学科教育质量。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们发散自身的思维,不能让他们对历史发展进行客观的认知,制约整体的教学质量。所以历史教师革新之前的教学方式,重视对他们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他们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从而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思考历史教师如何培养班级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历史教师;高中生;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学科素养
传统的历史教学未能让高中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索,也没有让学生们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科能力的培养,未能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能力培养需求。历史教师需要改变之前的课堂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们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促使他们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索和情感理解,这样能提升整体学科教育的质量。所以历史教师应该多种途径对班级学生开展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最终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历史教师需要对高中生开展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相关的学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知历史教师需要改变之前的课堂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们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是通过对学生们开展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促使他们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索和情感理解,这样能提升整体学科教育的质量。基于初中生体现出的课程基础和认知能力,历史教师需要对高中生开展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1]。历史发展体现出一定的抽象性,教师需要让班级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知识进行客观的认知,这样才可以强化最终的教学质量。
例如对班级学生开展“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时,历史教师需让学生们对课程知识进行主动的阅读和探索,鼓励他们梳理和总结所学的课程知识。因为传播媒介体现出一定的抽象性,要想让他们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索和理解则应该让学生们对名词概念进行理解和分析,促使学生们获得更好的学科能力培养。之后,历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思考大众传媒在历史发展中的变迁,对其变迁情况进行总结,从而让他们实现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通过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改变之前的知识讲解模式,利于学生们得到思维能力的课程培养。
二、历史教师应该通过具体例子对学生们进行判断思维的课程能力培养
本文认为历史教师应该多种途径对班级学生开展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最终的课堂教学质量。基于历史学科体现出的特色和班级学生的课程基础,教师们要想培养班级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则应该通过具体例子对学生们进行判断思维的课程能力培养。这是因为通过举出具体的教学例子,历史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们深度理解所学的课程知识,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历史事件或者是人物进行客观的判断,从而让学生们实现判断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对班级学生们开展“新文化运动”教学时,历史教师不能直接通过课堂教学告诉学生们哪些知识需要进行记忆,而是应该指导学生们围绕某些事物进行深度的探索和情感分析。让学生们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的时候,历史教师需要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对学生们开展更高层面的知识讲解,鼓励他们对历史影响和相关人物进行客观的判断和思考[2]。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们掌握和分析其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们思考其局限性,对其历史影响进行客观的判断——新文化运动没有得到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广泛发动基层群众;同时体现出过于偏激的思想问题,未能对孔孟思想进行客观的认知。通过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判断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科教育的质量。
三、历史教师要通过史料教学对班级学生开展形象思维能力的课程培养
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们发散自身的思维,不能让他们对历史发展进行客观的认知,所以历史教师应该合理革新之前的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们进行思维能力的课堂培养。基于历史教学体现出的特色,历史教师要想对班级学生开展思维能力的培养则应该通过史料教学对班级学生开展形象思维能力的课程培养。通过让班级学生对史料内容进行整理和思考,历史教师能引导他们深度探索课程知识,从而让高中生得到形象思维该课程能力的培养。
例如,历史教师在对高中生开展“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时,需要在课程教育之前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史料或者是相关的图片资源,这样能提升学科教育的最终质量。历史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们对相关的史料内容进行判断,重点对抗日战争的爆发背景、过程、性质以及历史影响进行史料分析,从而强化学生们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3]。同时,通过指导学生们对史料内容开展多角度的分析和思考,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从而提升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
本文认为历史教师应该多种途径对班级学生开展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初中生体现出的课程基础和认知能力,历史教师需要对高中生开展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同时,历史教师要想培养班级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则应该通过具体例子对学生们进行判断思维的课程能力培养。此外,基于历史教学体现出的特色,历史教师要想对班级学生开展思维能力的培养则应该通过史料教学对班级学生开展形象思维能力的课程培养。
参考文献:
[1]宁志方.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赜[J].成才之路,2018(29):30-31.
[2]苏麦强.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师,2017(S2):147.
[3]蒋浩.更新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感悟[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1):153.
【关键词】 历史教师;高中生;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学科素养
传统的历史教学未能让高中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索,也没有让学生们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科能力的培养,未能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能力培养需求。历史教师需要改变之前的课堂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们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促使他们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索和情感理解,这样能提升整体学科教育的质量。所以历史教师应该多种途径对班级学生开展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最终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历史教师需要对高中生开展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相关的学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知历史教师需要改变之前的课堂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们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是通过对学生们开展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促使他们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索和情感理解,这样能提升整体学科教育的质量。基于初中生体现出的课程基础和认知能力,历史教师需要对高中生开展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1]。历史发展体现出一定的抽象性,教师需要让班级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知识进行客观的认知,这样才可以强化最终的教学质量。
例如对班级学生开展“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时,历史教师需让学生们对课程知识进行主动的阅读和探索,鼓励他们梳理和总结所学的课程知识。因为传播媒介体现出一定的抽象性,要想让他们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索和理解则应该让学生们对名词概念进行理解和分析,促使学生们获得更好的学科能力培养。之后,历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思考大众传媒在历史发展中的变迁,对其变迁情况进行总结,从而让他们实现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通过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改变之前的知识讲解模式,利于学生们得到思维能力的课程培养。
二、历史教师应该通过具体例子对学生们进行判断思维的课程能力培养
本文认为历史教师应该多种途径对班级学生开展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最终的课堂教学质量。基于历史学科体现出的特色和班级学生的课程基础,教师们要想培养班级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则应该通过具体例子对学生们进行判断思维的课程能力培养。这是因为通过举出具体的教学例子,历史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们深度理解所学的课程知识,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历史事件或者是人物进行客观的判断,从而让学生们实现判断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对班级学生们开展“新文化运动”教学时,历史教师不能直接通过课堂教学告诉学生们哪些知识需要进行记忆,而是应该指导学生们围绕某些事物进行深度的探索和情感分析。让学生们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的时候,历史教师需要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对学生们开展更高层面的知识讲解,鼓励他们对历史影响和相关人物进行客观的判断和思考[2]。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们掌握和分析其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们思考其局限性,对其历史影响进行客观的判断——新文化运动没有得到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广泛发动基层群众;同时体现出过于偏激的思想问题,未能对孔孟思想进行客观的认知。通过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判断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科教育的质量。
三、历史教师要通过史料教学对班级学生开展形象思维能力的课程培养
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们发散自身的思维,不能让他们对历史发展进行客观的认知,所以历史教师应该合理革新之前的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们进行思维能力的课堂培养。基于历史教学体现出的特色,历史教师要想对班级学生开展思维能力的培养则应该通过史料教学对班级学生开展形象思维能力的课程培养。通过让班级学生对史料内容进行整理和思考,历史教师能引导他们深度探索课程知识,从而让高中生得到形象思维该课程能力的培养。
例如,历史教师在对高中生开展“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时,需要在课程教育之前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史料或者是相关的图片资源,这样能提升学科教育的最终质量。历史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们对相关的史料内容进行判断,重点对抗日战争的爆发背景、过程、性质以及历史影响进行史料分析,从而强化学生们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3]。同时,通过指导学生们对史料内容开展多角度的分析和思考,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从而提升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
本文认为历史教师应该多种途径对班级学生开展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初中生体现出的课程基础和认知能力,历史教师需要对高中生开展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同时,历史教师要想培养班级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则应该通过具体例子对学生们进行判断思维的课程能力培养。此外,基于历史教学体现出的特色,历史教师要想对班级学生开展思维能力的培养则应该通过史料教学对班级学生开展形象思维能力的课程培养。
参考文献:
[1]宁志方.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赜[J].成才之路,2018(29):30-31.
[2]苏麦强.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师,2017(S2):147.
[3]蒋浩.更新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感悟[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