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
【作者】 姜占霞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第二中学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的训练,听说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听说训练
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的训练。叶圣陶先生也说:“不善听未必善读,不善说未必善写,故应一把抓。”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四种形式,人们学习语文的程序一般是先听说,后读写,然后是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听说是基础,读写是发展,二者之间表现为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可见听说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初中语文教学听说训练谈点个人看法,与同行共勉。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的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听说能力的训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如果学生的听说能力较强, 就比较容易和人沟通交流, 从而可以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反之,如果学生的听说能力较弱, 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会出现羞怯、不愿意与人交流的现象。他们对语言的学习大多是停留在读写方面, 听说方面的训练比较少,因而学生的表现能力也相对比较薄弱。对此,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学生进行恰当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对听说训练的态度, 帮助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开展口语交际的训练,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话题的讨论研究,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地肯定学生的态度和观点, 让学生能够充满自信地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 通过练习不断提高听说能力, 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 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够认真地倾听教师的讲解, 同时对于教师的提问也能积极地做出回答。因此做好初中语文教学中听说能力的训练, 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的教学现状
当前,由于教学重点都在读写训练上,所以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训练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并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学生自然得不到这方面的训练,即便有,也都是短时间的接触。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成绩左右着教学者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为了加快课堂进度,教学模式也变以前的师生共同交流为固定式的单方面传授,很少征求学生的意见,所以课堂上的发言机会慢慢开始减少,学生也变得很被动,被动地与老师进行交流,被动地机械记忆,缺失了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样的学习效果其实并不是国家和课程改革者所期待的。过分重视成绩就很容易导致这些现象的出现,如果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就会导致学生的听说能力成为软肋,这也是当前学生听说读写几方面的综合能力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初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策略
1、立足教材内容学习,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经过精心选择的, 其中不乏真实的内容和深刻的道理, 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恰当的编排,让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教材的妥善利用可以避免教师走弯路, 有的教师会花费很多精力从课外寻找训练素材, 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同时也不能保证素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教师灵活运用课本资源进行教学, 一方面能够充分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听说训练的素材,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对相关课文的学习更加透彻。因此, 立足语文课文内容对学生展开听说训练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岳阳楼记》的时候,可以根据文章中描写洞庭湖壮观景色的句子,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个景象进行恰当的描述。这样学生就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 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的能力呢?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借助教材来进行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班上进行分享。例如,在学习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四季”这一单元的有关课文中,在正式进入授课之前,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说说自己的家乡在春夏冬天这四季分别有些什么样的美景,并适当地组织语言,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然后请一部分学生在班上进行分享,分享的同时让他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同时想一想自己家乡的景色该如何表达,在老师的指导和更正建议之下,慢慢改正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学会说完整的话,学会使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从而慢慢培养学生带着思考的头脑去聆听的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不断通过这些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听说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训练学生听说能力。
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中相当多的内容都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学习完相关的课文内容之后,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达提出一定的要求。教师也可以将生活中发生的有代表性的事件作为训练素材,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听说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会从生活中总结经验。教师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引导和指点, 让学生能够在训练过程中对生活有比较深刻的感悟, 同时也能够锻炼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成效。例如,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背影》之后, 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讲述一个父母令自己感动的事情。在叙述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加强了和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 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而学生在初中阶段就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达,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学者可以根据这一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展开教学。在保证课文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丰富经历,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可以从学生生活的知识经验入手,或者结合他们有趣的个人生活经历来进行分享。也可以选用经典文章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举办一些朗诵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在培养学生说话朗诵方面的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让他们收到优秀文化作品的熏陶。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少年时期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哪些事情让你至今难忘,当时你最要好的那个朋友现在和你的关系怎么样。通过课上的分享,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和有趣经历,不仅可以让学生增进对彼此的认识,还能从学习中发现乐趣。
3.、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听、说、读、写这四方面是构成语文能力的训练途径。虽然这四个方面各司其责,但又具有一定关联。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工作时要将四方面进行融合,能够提高学生整体语文水平。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构成部分,四个方面之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学生在语文中不能只会听,而不会说与读;只会说,而不会读;只会读,而不会写。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结合训练,通过听说作为基石,利用读写促进听说,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老师播放美文美读版的课文让学生听,并让学生富有感情色彩的跟读,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中,感受美文中所蕴含着的感情,使学生心理受到感染,并产生共鸣,进而陶冶学生情操;在老师在讲授完课文后,让学生们谈一谈自己家乡的冬天是怎么样的,进而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要求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冬天的作文。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仅使得听说锻炼具有趣味性,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听说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这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要想语文知识的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就要协调两者的关系。要想有很好地表达能力,就必须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而听说能力的提高,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读写能力的发展。这二者缺一不可,有一种缺失就是语文教学的不完善。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先让学生自己想想: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春天会有什么新的事物出现,你喜欢家乡的春天吗?能不能用几个词来形容春天,或者在课后描绘出你眼中的春天。然后在班上进行讨论。讨论分享完毕之后,要通过这个讨论引入课文,把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课后作业也可以适当调整,比如让学生读优秀的文章、看经典的电影、写观后感;让学生开始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心情;推荐有趣的故事,进行亲子阅读时间。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尝试、探索和总结关于听说训练的策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并帮助初中学生们有效的学习语文,从而提升其听说读写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 娟.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听说能力的训练[J].中学语文教育,2016(01)
[2]姜锦泉.初中语文教学“以读促写”训练方式初探[J].写作指导,2015(06)
[3]刘水俭.初中语文听说训练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 2017 (16) .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听说训练
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的训练。叶圣陶先生也说:“不善听未必善读,不善说未必善写,故应一把抓。”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四种形式,人们学习语文的程序一般是先听说,后读写,然后是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听说是基础,读写是发展,二者之间表现为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可见听说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初中语文教学听说训练谈点个人看法,与同行共勉。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的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听说能力的训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如果学生的听说能力较强, 就比较容易和人沟通交流, 从而可以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反之,如果学生的听说能力较弱, 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会出现羞怯、不愿意与人交流的现象。他们对语言的学习大多是停留在读写方面, 听说方面的训练比较少,因而学生的表现能力也相对比较薄弱。对此,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学生进行恰当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对听说训练的态度, 帮助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开展口语交际的训练,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话题的讨论研究,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地肯定学生的态度和观点, 让学生能够充满自信地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 通过练习不断提高听说能力, 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 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够认真地倾听教师的讲解, 同时对于教师的提问也能积极地做出回答。因此做好初中语文教学中听说能力的训练, 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的教学现状
当前,由于教学重点都在读写训练上,所以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训练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并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学生自然得不到这方面的训练,即便有,也都是短时间的接触。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成绩左右着教学者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为了加快课堂进度,教学模式也变以前的师生共同交流为固定式的单方面传授,很少征求学生的意见,所以课堂上的发言机会慢慢开始减少,学生也变得很被动,被动地与老师进行交流,被动地机械记忆,缺失了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样的学习效果其实并不是国家和课程改革者所期待的。过分重视成绩就很容易导致这些现象的出现,如果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就会导致学生的听说能力成为软肋,这也是当前学生听说读写几方面的综合能力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初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策略
1、立足教材内容学习,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经过精心选择的, 其中不乏真实的内容和深刻的道理, 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恰当的编排,让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教材的妥善利用可以避免教师走弯路, 有的教师会花费很多精力从课外寻找训练素材, 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同时也不能保证素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教师灵活运用课本资源进行教学, 一方面能够充分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听说训练的素材,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对相关课文的学习更加透彻。因此, 立足语文课文内容对学生展开听说训练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岳阳楼记》的时候,可以根据文章中描写洞庭湖壮观景色的句子,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个景象进行恰当的描述。这样学生就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 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的能力呢?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借助教材来进行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班上进行分享。例如,在学习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四季”这一单元的有关课文中,在正式进入授课之前,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说说自己的家乡在春夏冬天这四季分别有些什么样的美景,并适当地组织语言,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然后请一部分学生在班上进行分享,分享的同时让他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同时想一想自己家乡的景色该如何表达,在老师的指导和更正建议之下,慢慢改正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学会说完整的话,学会使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从而慢慢培养学生带着思考的头脑去聆听的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不断通过这些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听说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训练学生听说能力。
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中相当多的内容都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学习完相关的课文内容之后,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达提出一定的要求。教师也可以将生活中发生的有代表性的事件作为训练素材,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听说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会从生活中总结经验。教师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引导和指点, 让学生能够在训练过程中对生活有比较深刻的感悟, 同时也能够锻炼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成效。例如,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背影》之后, 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讲述一个父母令自己感动的事情。在叙述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加强了和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 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而学生在初中阶段就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达,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学者可以根据这一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展开教学。在保证课文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丰富经历,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可以从学生生活的知识经验入手,或者结合他们有趣的个人生活经历来进行分享。也可以选用经典文章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举办一些朗诵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在培养学生说话朗诵方面的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让他们收到优秀文化作品的熏陶。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少年时期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哪些事情让你至今难忘,当时你最要好的那个朋友现在和你的关系怎么样。通过课上的分享,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和有趣经历,不仅可以让学生增进对彼此的认识,还能从学习中发现乐趣。
3.、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听、说、读、写这四方面是构成语文能力的训练途径。虽然这四个方面各司其责,但又具有一定关联。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工作时要将四方面进行融合,能够提高学生整体语文水平。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构成部分,四个方面之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学生在语文中不能只会听,而不会说与读;只会说,而不会读;只会读,而不会写。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结合训练,通过听说作为基石,利用读写促进听说,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老师播放美文美读版的课文让学生听,并让学生富有感情色彩的跟读,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中,感受美文中所蕴含着的感情,使学生心理受到感染,并产生共鸣,进而陶冶学生情操;在老师在讲授完课文后,让学生们谈一谈自己家乡的冬天是怎么样的,进而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要求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冬天的作文。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仅使得听说锻炼具有趣味性,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听说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这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要想语文知识的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就要协调两者的关系。要想有很好地表达能力,就必须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而听说能力的提高,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读写能力的发展。这二者缺一不可,有一种缺失就是语文教学的不完善。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先让学生自己想想: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春天会有什么新的事物出现,你喜欢家乡的春天吗?能不能用几个词来形容春天,或者在课后描绘出你眼中的春天。然后在班上进行讨论。讨论分享完毕之后,要通过这个讨论引入课文,把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课后作业也可以适当调整,比如让学生读优秀的文章、看经典的电影、写观后感;让学生开始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心情;推荐有趣的故事,进行亲子阅读时间。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尝试、探索和总结关于听说训练的策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并帮助初中学生们有效的学习语文,从而提升其听说读写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 娟.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听说能力的训练[J].中学语文教育,2016(01)
[2]姜锦泉.初中语文教学“以读促写”训练方式初探[J].写作指导,2015(06)
[3]刘水俭.初中语文听说训练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 2017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