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美术教学中绝版木刻的趣味教学略谈
【作者】 李新红
【机构】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县第一小学
【正文】 【摘 要】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的美术课程常常呈现出刻板的教学印象,教师的教学没有趣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并且大多数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常常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大而化之的方法开展教学。如何进行趣味教学,成了美术教师关心的问题。下文就以绝版木刻为例,谈谈如何开展趣味教学。
【关键词】 小学美术;雕版艺术;绝版木刻;趣味教学
小学的美术课,由于其教材的丰富性和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使得课程的可塑性高于其他科目,但同时这也对美术教师开展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高年级的雕刻与艺术这一章节的教学,由于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少,因此教学时要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趣味教学为教学指导。
一、开设趣味导入,激发学习热情
一堂课的导入,在整个课程的实施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以趣味的导入开头,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绝版木刻艺术更有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对绝版木刻进行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摩一些与绝版木刻相关的视频,或者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程的学习,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绝版木刻保持好奇心。除此之外,就是也可以采用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进入课堂的学习。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同学们经过我们以前的学习,还有自己平时的积累,你们知道有哪些固体的美术作品吗?除了我们说的可以留存下来的油画,中国的山水画,还有一些雕像,大家还知道有其他的什么吗?同学们肯定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教师的这一问题进行快速的思考,于是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在对同学们进行情境导入这样的趣味导入时,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语言: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古人没有钱买纸,因为当时的纸很贵,但是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些非常美好的景物时,他们又想把它留存下来,可是他们也没有相机,于是他们就采取了一个非常古朴的方式,他们用自己伸手可见的木头把那些图画刻在木头上,然后等有钱的时候把它拿去纸上拓印,这样一幅画就可以得到长久地流传。同学们有没有觉得我们的古人十分的机智与智慧呢?这样的教学语言在让同学们在情境中走进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让同学们对雕版木刻有大致的了解,提高学生们的美术知识的积累。
二、融合趣味情景,丰富课堂形式
美术课也是一门具有丰富艺术形式的课程,教师在教学时不仅可以采用单纯的讲授法,也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堂中动起来、演起来,以此来增加一些趣味的情景,丰富课堂形式。例如,教师在对的绝版印刷这一章节进行教学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在课下搜集与绝版木刻相关的美术知识,然后把它变成情景剧。在课堂上,将这个情景剧演绎出来,让同学们总结出绝版木刻画的特点,让他们谈一谈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些什么,有怎样的审美体验。同时,每一副绝版木刻的图画都有他自己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叙述这幅画的主要内容,或者以为一副木刻画编故事的方式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用心去观察木刻画的特点与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去学习怎样拓画出木刻画,这样的方式让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这样的情景创设,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们去实地观看木刻画的制作,来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去观看木刻画的制作,明白一副木刻画是如何从光滑的木头上制作出来的,了解木刻画的制作源流,和制作技艺可以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趣味性学习,而且让同学们对美术知识了解的更为深刻,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审美意识,同时课堂形式也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起来。
三、创新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常规的小学美术绝版木刻教学方式,是先为学生介绍背景,然后带学生观看与木刻相关的视频,接着就带领学生去进行木刻画的拓画。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走马观花的完成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创新教学设计的方式来提升自己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对绝版木刻这一章节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去实地观看木刻画是怎样产生的,让他们做好记录,采用拍照或采用摄影的方式,将这个过程记录保存下来,让对木刻有一个简单的了解。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回到教室,了解与木刻相关的背景知识,结合自己在现场观看的实地教学和相关木刻作品的参观,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一系列的学习完成之后,学生对于木刻就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有浓厚的学习热情。接着,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们去木刻制作现场,进行木刻的拓画。通过拓画的方式,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案留存下来,能够让他们体验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木刻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有专门人员指导的情况下,对于一部分木刻进行现场雕刻。学生满足了自己跃跃欲试的心,又会对传统的木刻艺人有一种敬畏之情,这样也实现了美术课堂知情意的统一。
四、巧用媒体设备,创设趣味环境
美术课堂的教学一定要以生动性和形象性为主,帮助学生们培养审美思维、形象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趣味的教学环境,对于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来说尤为重要。例如,教师在对绝版木刻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课下收集资料,然后在上课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在多媒体上,进行相应内容的简要汇报。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与绝版木刻相关的视频,增加学生们对木刻画相关知识的了解,明白为什么这个木刻成了绝版,它中间经历过的哪些影响,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在进行木刻画的教学时,教师带领学生去观看一整块木刻是如何形成的,时间较长,不利于实行。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录像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一块完整的木刻是怎样形成的,要经历哪些步骤才能够完成。在教学生对已刻好的木刻画进行拓画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先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相关步骤的学习,以免操作失误,对木刻作品造成破坏。这样的教学方式,利用了的多媒体设备,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美术课堂的不同,形成了一种趣味的教学环境。
五、布置趣味作业,拓展学习思路
小学美术教师由于小学美术课程的特殊性,很少给学生布置与美术相关的课后作业,但这样的方式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美术课程内容的。因此,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布置趣味性的课堂作业。学生通过完成趣味作业,拓展学习思路。例如,在对绝版木刻这一教学内容结束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根据课堂所学内容撰写一份听课感受记录。学生学习的是绝版木刻的相关内容,说明了木刻画本身的特殊性。所以,教师也可以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些对策,起到对木刻画进行保护的相关措施。对措施提得好的同学给予奖励,并将相关建议报给有关部门。除了这两种课后作业的形式外,教师还可以让同学们周末的时候,带上自己的父母,再到美术馆去亲自体验雕版木刻画的艺术魅力,带上父母一起欣赏木刻画。教师还可以让同学们对自己欣赏过的木刻画,基于自己以往的美术知识和生活经验,对他们的构图和美感提出建议。例如,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木刻画,分析它的构图特点是否合理?整幅画石头具有美感?通过这些内容的分析,也可以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木刻画的艺术内涵。木刻画属于民间艺术,教师在对本章节进行教学后,可以让同学们搜集自己所在地区的民间艺术,并将它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了解自己所在地区有哪些民间艺术亟待保护,提出相关措施,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的课后作业,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也让他们将美术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之中。
趣味导入、趣味教学、趣味作业使小学美术绝版木刻的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小学生在美术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与观察中成长。当然,为小学绝版木刻课堂增加趣味的方式,远不止这么几点。教师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积极探讨和尝试。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 王丽. 学周刊. 2017(19)
[2]浅析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J]. 刘彩霞. 学周刊. 2019(13)
[3]漫谈构建小学美术趣味性课堂的方法[J]. 王欣如. 新课程(中). 2019(04)
[4]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书画欣赏[J]. 王灿. 书画世界. 2018(11)
【关键词】 小学美术;雕版艺术;绝版木刻;趣味教学
小学的美术课,由于其教材的丰富性和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使得课程的可塑性高于其他科目,但同时这也对美术教师开展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高年级的雕刻与艺术这一章节的教学,由于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少,因此教学时要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趣味教学为教学指导。
一、开设趣味导入,激发学习热情
一堂课的导入,在整个课程的实施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以趣味的导入开头,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绝版木刻艺术更有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对绝版木刻进行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摩一些与绝版木刻相关的视频,或者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程的学习,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绝版木刻保持好奇心。除此之外,就是也可以采用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进入课堂的学习。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同学们经过我们以前的学习,还有自己平时的积累,你们知道有哪些固体的美术作品吗?除了我们说的可以留存下来的油画,中国的山水画,还有一些雕像,大家还知道有其他的什么吗?同学们肯定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教师的这一问题进行快速的思考,于是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在对同学们进行情境导入这样的趣味导入时,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语言: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古人没有钱买纸,因为当时的纸很贵,但是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些非常美好的景物时,他们又想把它留存下来,可是他们也没有相机,于是他们就采取了一个非常古朴的方式,他们用自己伸手可见的木头把那些图画刻在木头上,然后等有钱的时候把它拿去纸上拓印,这样一幅画就可以得到长久地流传。同学们有没有觉得我们的古人十分的机智与智慧呢?这样的教学语言在让同学们在情境中走进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让同学们对雕版木刻有大致的了解,提高学生们的美术知识的积累。
二、融合趣味情景,丰富课堂形式
美术课也是一门具有丰富艺术形式的课程,教师在教学时不仅可以采用单纯的讲授法,也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堂中动起来、演起来,以此来增加一些趣味的情景,丰富课堂形式。例如,教师在对的绝版印刷这一章节进行教学时,可以先让同学们在课下搜集与绝版木刻相关的美术知识,然后把它变成情景剧。在课堂上,将这个情景剧演绎出来,让同学们总结出绝版木刻画的特点,让他们谈一谈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些什么,有怎样的审美体验。同时,每一副绝版木刻的图画都有他自己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叙述这幅画的主要内容,或者以为一副木刻画编故事的方式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用心去观察木刻画的特点与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去学习怎样拓画出木刻画,这样的方式让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这样的情景创设,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们去实地观看木刻画的制作,来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去观看木刻画的制作,明白一副木刻画是如何从光滑的木头上制作出来的,了解木刻画的制作源流,和制作技艺可以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趣味性学习,而且让同学们对美术知识了解的更为深刻,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审美意识,同时课堂形式也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起来。
三、创新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常规的小学美术绝版木刻教学方式,是先为学生介绍背景,然后带学生观看与木刻相关的视频,接着就带领学生去进行木刻画的拓画。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走马观花的完成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创新教学设计的方式来提升自己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对绝版木刻这一章节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去实地观看木刻画是怎样产生的,让他们做好记录,采用拍照或采用摄影的方式,将这个过程记录保存下来,让对木刻有一个简单的了解。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回到教室,了解与木刻相关的背景知识,结合自己在现场观看的实地教学和相关木刻作品的参观,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一系列的学习完成之后,学生对于木刻就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有浓厚的学习热情。接着,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们去木刻制作现场,进行木刻的拓画。通过拓画的方式,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案留存下来,能够让他们体验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木刻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有专门人员指导的情况下,对于一部分木刻进行现场雕刻。学生满足了自己跃跃欲试的心,又会对传统的木刻艺人有一种敬畏之情,这样也实现了美术课堂知情意的统一。
四、巧用媒体设备,创设趣味环境
美术课堂的教学一定要以生动性和形象性为主,帮助学生们培养审美思维、形象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趣味的教学环境,对于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来说尤为重要。例如,教师在对绝版木刻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课下收集资料,然后在上课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在多媒体上,进行相应内容的简要汇报。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与绝版木刻相关的视频,增加学生们对木刻画相关知识的了解,明白为什么这个木刻成了绝版,它中间经历过的哪些影响,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在进行木刻画的教学时,教师带领学生去观看一整块木刻是如何形成的,时间较长,不利于实行。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录像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一块完整的木刻是怎样形成的,要经历哪些步骤才能够完成。在教学生对已刻好的木刻画进行拓画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先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相关步骤的学习,以免操作失误,对木刻作品造成破坏。这样的教学方式,利用了的多媒体设备,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美术课堂的不同,形成了一种趣味的教学环境。
五、布置趣味作业,拓展学习思路
小学美术教师由于小学美术课程的特殊性,很少给学生布置与美术相关的课后作业,但这样的方式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美术课程内容的。因此,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布置趣味性的课堂作业。学生通过完成趣味作业,拓展学习思路。例如,在对绝版木刻这一教学内容结束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根据课堂所学内容撰写一份听课感受记录。学生学习的是绝版木刻的相关内容,说明了木刻画本身的特殊性。所以,教师也可以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些对策,起到对木刻画进行保护的相关措施。对措施提得好的同学给予奖励,并将相关建议报给有关部门。除了这两种课后作业的形式外,教师还可以让同学们周末的时候,带上自己的父母,再到美术馆去亲自体验雕版木刻画的艺术魅力,带上父母一起欣赏木刻画。教师还可以让同学们对自己欣赏过的木刻画,基于自己以往的美术知识和生活经验,对他们的构图和美感提出建议。例如,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木刻画,分析它的构图特点是否合理?整幅画石头具有美感?通过这些内容的分析,也可以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木刻画的艺术内涵。木刻画属于民间艺术,教师在对本章节进行教学后,可以让同学们搜集自己所在地区的民间艺术,并将它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了解自己所在地区有哪些民间艺术亟待保护,提出相关措施,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的课后作业,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也让他们将美术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之中。
趣味导入、趣味教学、趣味作业使小学美术绝版木刻的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小学生在美术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与观察中成长。当然,为小学绝版木刻课堂增加趣味的方式,远不止这么几点。教师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积极探讨和尝试。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 王丽. 学周刊. 2017(19)
[2]浅析如何有效开展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J]. 刘彩霞. 学周刊. 2019(13)
[3]漫谈构建小学美术趣味性课堂的方法[J]. 王欣如. 新课程(中). 2019(04)
[4]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书画欣赏[J]. 王灿. 书画世界.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