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优化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策略探讨
【作者】 张萌萌
【机构】 山东省平度南村镇大高庄小学
【正文】 【摘 要】 简便计算不但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速度,也可使学生学到的定理、法则、性质等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是计算题中最能锻炼学生开拓思路、增强思维能力、增加数学兴趣的一种题型。
【关键词】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重要性
简便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又爱又恨。众多类型的简便计算题,让学生们无所适从。一旦没有掌握好运算定律,在类似的题型中,审题不仔细时,选择错误的运算定律,将一错全错。这是让学生们尤其烦恼的事。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正确认识简便计算的定律,学会判断相似题型的“陷阱”,掌握遇到什么题就用什么定律的习惯思维,这需要大量的题型练习才能做到熟能生巧。一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简便计算便能让学生在数学题海里轻车熟路,融会贯通。如何让学生准确运用简便计算,牢牢掌握简便计算中的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以及加法结合律,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数学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学习,计算是数学的重要部分,需要学生的细心、耐心以及态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题能力,知道如何判断题型的不同特征,选择相应的简便算法;其次运用定律解决计算问题。
一、在复习题中发现相关规律
本单元主要是以复习题为主,因此,笔者将以往的题型拿出来,让学生按要求去整理。如,用A来标注乘法分配律、B来标注乘法结合律的方式,通过归类、总结,引导学生去观察不同题型的特点,从而选择正确的计算定律。以下是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的发现并总结出简便计算的过程(方法):1.观察——特点(凑整);2.选择简便算法(相关定律);3.简便计算(认真)。
二、及时进行题型练习
在学生在对复习题型进行总结之后,出示8道基本的类型题,让学生说一说算式的特点及选择的简便算法。笔者发现,在表述过程中,学生对算式的特征比之前有了一定的思维,更了解,选择的定律准确率也更准确一些,对运算的性质也清楚很多。在这个环节,笔者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这样比较经典的题我们只需根据算式的类型从而选取运算定律或性质就可以解答,可是还存在很多不能使用这些定律或性质的题型,那么又该如何去进行简便计算呢?用以下四题进行引导。
1.等差数列:23+24+25+……+37
2.大小不同但彼此又比较相近的数像加54+47+51+52+48+50
3.9998+3+99+998+3+9
4.12×45÷72÷12÷45×72
三、灵活运用是简便计算的真理?
针对以上四种不同类型题,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根据这几个类型题感受到观察、发现算式特点的关键性,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数学计算就是一个反复练习、灵活运用、融会贯通的过程,一旦学会“灵活”,在数学庞大的题海里将“如鱼得水”,到了这个时候,学生对数学的喜爱是自然而然的事。对于教师来说,比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这钥匙就是意识,数学思想和方法。
1.让学生在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简便计算
简便计算建立于“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运算定律”是数学运算中运用一系列的定律,让计算更为简单、快捷、方便,在简便计算中不可或缺。大部分教师在“运算定律”的教学中只看重学生对“运算定律”掌握和使用,而忽视了学生对运算定律的发现过程。尽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无一例外地重视题海战术,不停地刷题,学生在学校如此,在家里也如此,一些有意识的家长在家里也会给学生增加所谓的“营养餐”,各种习题摆在学生面前,总认为“多做一题,总比少做一题好”,却没考虑到只做不想、只练不究的模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无用功。教师应改变过去的刷题模式,帮助学生选择科学习题,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有度,探索相随”,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数学素养为目的,让学生远离“只会做题的学习呆子”,使学生成为了一个阳光、积极、快乐的“数学王子”。
“运算定律”是很抽象的模型概念,但它存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在小学接触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性质和定律都能体现出相应的实际情景。然而,在运算定律本身的探究和发现中,同样有着很大的教学意义,运算定律的发现和构建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渗透数学和体验数学。因此,学生对于“运算定律”的学习不但是学习技能,更是学生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
2.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运算技能
简便运算作为技能训练,需要在实际中巩固这门技能,同时还需要在训练过程中体现在计算题中,尽可能减少无谓的、枯燥的训练,使得学生运算技能得到训练时,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实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对解题策略有更多的思考,并为他们使用所并为他们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简便计算习惯
简便计算作为一种数学技能,要让它成为学生的思维意识,并不那么容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向这种思维。无论是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还是应用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简便的思维,引导学生“是否有比这个更简便的方法?”如此形成一种习惯,慢慢地,学生自然就会在每一次的运算进行思考,自发地选择简便计算,提高数学效率,增强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育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数学思维意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思维的禁锢,试想,如果一个运算定律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总结出来的,它在学生的头脑中必然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比死记硬背定律公式强多了。而学生一旦有了这种意识,题目中也许也不用再以“要用简便方法计算”来要求学生。
综上,简便计算不仅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让算法多样化不断地优化,将一种更简便、更快捷、更科学的计算思维运用于各种数学习题中,还能使学生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受益。数学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小学数学是人生数学思维的入门阶段。小学数学工作者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一个具备良好数学素养的人,他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也将与众不同,一些复杂的问题会简单化,生活会过得更快乐一些,人生将更幸福。
参考文献:
[1]施蓉蓉.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口语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7(10):74-75.
[2]李丽.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校园英语,2017(6):162-162.
【关键词】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重要性
简便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又爱又恨。众多类型的简便计算题,让学生们无所适从。一旦没有掌握好运算定律,在类似的题型中,审题不仔细时,选择错误的运算定律,将一错全错。这是让学生们尤其烦恼的事。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正确认识简便计算的定律,学会判断相似题型的“陷阱”,掌握遇到什么题就用什么定律的习惯思维,这需要大量的题型练习才能做到熟能生巧。一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简便计算便能让学生在数学题海里轻车熟路,融会贯通。如何让学生准确运用简便计算,牢牢掌握简便计算中的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以及加法结合律,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数学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学习,计算是数学的重要部分,需要学生的细心、耐心以及态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题能力,知道如何判断题型的不同特征,选择相应的简便算法;其次运用定律解决计算问题。
一、在复习题中发现相关规律
本单元主要是以复习题为主,因此,笔者将以往的题型拿出来,让学生按要求去整理。如,用A来标注乘法分配律、B来标注乘法结合律的方式,通过归类、总结,引导学生去观察不同题型的特点,从而选择正确的计算定律。以下是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的发现并总结出简便计算的过程(方法):1.观察——特点(凑整);2.选择简便算法(相关定律);3.简便计算(认真)。
二、及时进行题型练习
在学生在对复习题型进行总结之后,出示8道基本的类型题,让学生说一说算式的特点及选择的简便算法。笔者发现,在表述过程中,学生对算式的特征比之前有了一定的思维,更了解,选择的定律准确率也更准确一些,对运算的性质也清楚很多。在这个环节,笔者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这样比较经典的题我们只需根据算式的类型从而选取运算定律或性质就可以解答,可是还存在很多不能使用这些定律或性质的题型,那么又该如何去进行简便计算呢?用以下四题进行引导。
1.等差数列:23+24+25+……+37
2.大小不同但彼此又比较相近的数像加54+47+51+52+48+50
3.9998+3+99+998+3+9
4.12×45÷72÷12÷45×72
三、灵活运用是简便计算的真理?
针对以上四种不同类型题,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根据这几个类型题感受到观察、发现算式特点的关键性,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数学计算就是一个反复练习、灵活运用、融会贯通的过程,一旦学会“灵活”,在数学庞大的题海里将“如鱼得水”,到了这个时候,学生对数学的喜爱是自然而然的事。对于教师来说,比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这钥匙就是意识,数学思想和方法。
1.让学生在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简便计算
简便计算建立于“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运算定律”是数学运算中运用一系列的定律,让计算更为简单、快捷、方便,在简便计算中不可或缺。大部分教师在“运算定律”的教学中只看重学生对“运算定律”掌握和使用,而忽视了学生对运算定律的发现过程。尽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无一例外地重视题海战术,不停地刷题,学生在学校如此,在家里也如此,一些有意识的家长在家里也会给学生增加所谓的“营养餐”,各种习题摆在学生面前,总认为“多做一题,总比少做一题好”,却没考虑到只做不想、只练不究的模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无用功。教师应改变过去的刷题模式,帮助学生选择科学习题,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有度,探索相随”,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数学素养为目的,让学生远离“只会做题的学习呆子”,使学生成为了一个阳光、积极、快乐的“数学王子”。
“运算定律”是很抽象的模型概念,但它存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在小学接触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性质和定律都能体现出相应的实际情景。然而,在运算定律本身的探究和发现中,同样有着很大的教学意义,运算定律的发现和构建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渗透数学和体验数学。因此,学生对于“运算定律”的学习不但是学习技能,更是学生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
2.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运算技能
简便运算作为技能训练,需要在实际中巩固这门技能,同时还需要在训练过程中体现在计算题中,尽可能减少无谓的、枯燥的训练,使得学生运算技能得到训练时,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实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对解题策略有更多的思考,并为他们使用所并为他们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简便计算习惯
简便计算作为一种数学技能,要让它成为学生的思维意识,并不那么容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向这种思维。无论是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还是应用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简便的思维,引导学生“是否有比这个更简便的方法?”如此形成一种习惯,慢慢地,学生自然就会在每一次的运算进行思考,自发地选择简便计算,提高数学效率,增强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育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数学思维意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思维的禁锢,试想,如果一个运算定律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总结出来的,它在学生的头脑中必然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比死记硬背定律公式强多了。而学生一旦有了这种意识,题目中也许也不用再以“要用简便方法计算”来要求学生。
综上,简便计算不仅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让算法多样化不断地优化,将一种更简便、更快捷、更科学的计算思维运用于各种数学习题中,还能使学生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受益。数学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小学数学是人生数学思维的入门阶段。小学数学工作者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一个具备良好数学素养的人,他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也将与众不同,一些复杂的问题会简单化,生活会过得更快乐一些,人生将更幸福。
参考文献:
[1]施蓉蓉.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口语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7(10):74-75.
[2]李丽.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校园英语,2017(6):16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