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者】 朱慧艳
【机构】 新疆沙湾县第三小学
【正文】 一提到作文,往往让学生感到头疼,老师改得烦心。可谓是“劳命伤财”让你有苦说不出,为了克服双方的弊端,消除烦恼,谈谈对作文写作兴趣培养的认识和看法。作文是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之一,也是最能体现语文水平、能力的板块,作文数学能否成功,决定着整体语文教学的成败。同时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也在这个在作文教学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学生对作文的写作兴趣被激发,学生就会对写作产生强烈的欲望,并会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
一、兴趣的来源:兴趣指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解释为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如在指导学生写《观科技展的启示》时,在参观现场找到自己喜欢的科技产品,知道名称,了解结构、功能、用途,可以摸一摸,动手操作加深印象,回来后就有东西可写了,都有自己喜欢的科技品呈现眼前。
二、兴趣的认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同样,要想在语文中的写作中有所提高,做出成效,就必须先要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兴趣有了,写作的动力也就随之而来,学生才会文思如泉涌。在指导学生场面描写时,先要学会观察,有序观察,抓重点。在“元旦”和“圣诞”双节来临之际,举办一次班级联欢会,让学生融入到场面当中,有自己的活动,场面描写就容易了,可以信手拈来。有一位作家说:“不必给你种子,你有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这就是你的作文种子;不必给你土壤,你有自己的生活积累,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是你作文的土壤。”
三、兴趣的动力:引导学生阅读,唤起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和片段,这是我们身边写作教学的最好材料。对于这些美文、片段,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等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一篇好文章,单单让学生去背这些美文、片段还不够,还要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等,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四、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有人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是个导演,用他那渗透情感的语言,用他那富于激情的动作,将“演员”带人预想的境界。也有人说:“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个演员,言语神态,举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我认为都有道理,语文老师即像个演员,创设合理的情景,将学生带入其中;又像个演员,将自己的情感示范性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受到感染。在一节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课上,我烦恼着如何去教学生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古人说:“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偏不下手者。”这句话指的是为文时要有新意,要别处心裁。只有多角度、多形式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提高他们的作文素质。在我们现今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往往就是陷入了“一成不变”的写作手法里,才会显得枯燥乏味,没有写作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同样的食物中发现不同的“新鲜点”或让学生去发掘不一样的写作素材,都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再写作文时,就不会再唉声叹气了。
六、作文互改,提高能力。我认为,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学生作文互批互改,必须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现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地读,找出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不好的同学改到写的好的作文时,就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受到启发,让自己的水平得到提高,同样,写的好的同学批改到写的不好的同学的作文,也从中吸取到教训。众多的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互相评改作文会使他们逐渐养成爱东西的好习惯,也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日久天长,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了。
七、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不要对每一篇文章都求全责备,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作文里的“闪光点”,哪怕用正确了一些标点符号,一个成语,一句修辞,也要给他们适当的鼓励。而且,教师也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提高学生的“闪光点”的层次,不要让他原地踏步,要把鼓励的“苹果”挂在跳起来也只有跳起来才可以摘到的高度。对于一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我们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及时的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提出稍微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写作的方法、渠道很多,要靠我老师的慧眼去识别,耐心指导,挖掘孩子心灵深处那颗种子——兴趣。
一、兴趣的来源:兴趣指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解释为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如在指导学生写《观科技展的启示》时,在参观现场找到自己喜欢的科技产品,知道名称,了解结构、功能、用途,可以摸一摸,动手操作加深印象,回来后就有东西可写了,都有自己喜欢的科技品呈现眼前。
二、兴趣的认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同样,要想在语文中的写作中有所提高,做出成效,就必须先要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兴趣有了,写作的动力也就随之而来,学生才会文思如泉涌。在指导学生场面描写时,先要学会观察,有序观察,抓重点。在“元旦”和“圣诞”双节来临之际,举办一次班级联欢会,让学生融入到场面当中,有自己的活动,场面描写就容易了,可以信手拈来。有一位作家说:“不必给你种子,你有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这就是你的作文种子;不必给你土壤,你有自己的生活积累,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是你作文的土壤。”
三、兴趣的动力:引导学生阅读,唤起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和片段,这是我们身边写作教学的最好材料。对于这些美文、片段,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等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一篇好文章,单单让学生去背这些美文、片段还不够,还要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等,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四、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有人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是个导演,用他那渗透情感的语言,用他那富于激情的动作,将“演员”带人预想的境界。也有人说:“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个演员,言语神态,举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我认为都有道理,语文老师即像个演员,创设合理的情景,将学生带入其中;又像个演员,将自己的情感示范性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受到感染。在一节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课上,我烦恼着如何去教学生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古人说:“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偏不下手者。”这句话指的是为文时要有新意,要别处心裁。只有多角度、多形式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提高他们的作文素质。在我们现今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往往就是陷入了“一成不变”的写作手法里,才会显得枯燥乏味,没有写作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同样的食物中发现不同的“新鲜点”或让学生去发掘不一样的写作素材,都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再写作文时,就不会再唉声叹气了。
六、作文互改,提高能力。我认为,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学生作文互批互改,必须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现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地读,找出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不好的同学改到写的好的作文时,就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受到启发,让自己的水平得到提高,同样,写的好的同学批改到写的不好的同学的作文,也从中吸取到教训。众多的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互相评改作文会使他们逐渐养成爱东西的好习惯,也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日久天长,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了。
七、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不要对每一篇文章都求全责备,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作文里的“闪光点”,哪怕用正确了一些标点符号,一个成语,一句修辞,也要给他们适当的鼓励。而且,教师也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提高学生的“闪光点”的层次,不要让他原地踏步,要把鼓励的“苹果”挂在跳起来也只有跳起来才可以摘到的高度。对于一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我们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及时的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提出稍微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写作的方法、渠道很多,要靠我老师的慧眼去识别,耐心指导,挖掘孩子心灵深处那颗种子——兴趣。